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商界风云女神谢丽尔·桑德伯格与知名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联袂撰写。面对人生的挫败与不幸时,请记得,你仍有另一种选择,培养内在的复原力,选择另一条积极的人生轨道,再次拥有快乐和幸福。

内容简介

《另一种选择》这本书将谢丽尔的个人经历与亚当关于培养复原力的开放性研究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分析及阐述。谢丽尔向我们敞开心扉,从她发现丈夫猝然倒在健身房的地板上开始,描述了她在丈夫去世后感受到的极度悲伤和孤独。然而,本书并没有局限于谢丽尔的个人经历,而是从更广泛的层面去探讨我们该如何克服人生中的逆境,包括疾病、失业、性侵、自然灾害、战争、暴力等不幸。同时,来自不同群体的案例也揭示了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及提升内在坚韧的复原力,并且拥有重获快乐的能力。

复原力源自我们的更深层次的内在,也来自外部的支持。即便经历了毁灭性的打击与不幸,我们仍可能找到更多的人生意义,并且学会感恩,从而获得成长。本书还提供了诸多极具实践性的方法,启发我们积极地帮助他人,培养自己的同理心,乐善好施,教育出更加坚毅的孩子,创建具有复原力的家庭、职场和社区。

戴夫去世两周后,当孩子们准备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却没有父亲的陪伴时,谢丽尔痛苦地对朋友说:“我只想要戴夫。”朋友说:“既然选择A已经不存在,你就只能考虑选择B了。”

是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面对人生中的选择B,这本书将帮助我们充分了解选择B,向前一步,乐观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失败,重新找到快乐与幸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重新呼吸
  • 第2章 房间里的大象
  • 第3章 友谊的“白金法则”
  • 第4章 自我同情与自信
  • 第5章 成长到死 寻找使命感和人生意义
  • 第6章 重拾快乐
  • 第7章 让孩子更具复原力
  • 第8章 一起寻找力量
  • 第9章 在失败中不断学习
  • 第10章 再次爱,再次欢笑
  • 共同创建复原力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8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荐指数:4 星在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时候,Facebook COO 桑德伯格,却遭遇了挚爱的丈夫猝死、要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的重大意外。就像大多数失去至亲的人一般,她对这份突如其来的打击无所适从,也一度影响了在公司中的表现;但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她在自己、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慢慢接受了事实,意识到自己的幸运。更难得可贵的是,她由己及人,不仅思考了自己如何能帮助他人度过难关,而且付诸了实践。书中收录了桑德伯格在事故发生后两年的心路历程和日常生活,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她如何一步一步从悲痛中走出来。在讲述的过程中,也穿插了一些心理学和哲学的理论和实验,让人读起来也有学术上的收获。豆瓣评分 7.9,个人觉得略微偏高,大概是因为不太喜欢译文实在太浓重的翻译腔,阅读感不是太好。内容上,由于书中有不少非常流行的例子,有时难免觉得无聊。但是,如果把这本书放到典型畅销书的范围来讨论,书的立意和陪伴感,个人还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度过危机的心得

      Facebook COO 雪莉・桑德伯格,是我非常钦佩的一个企业家和一名女性。


      不过在 2015 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悲剧。桑德伯格的丈夫大卫・戈德堡(Dave Goldberg)在健身的时候突然摔倒,然后发生了猝死。戈德堡也是硅谷非常著名的企业家,他俩的感情一直也非常好。结果桑德伯格一下就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孩子的父亲。
      后来,桑德伯格花了不少时间从这场悲剧中走出来。她把自己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也就是《另一种选择》。我看了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真挚的情感,以及再遇到重大的人生困难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调整自己,度过危机的很多很多心得。
      我想,不管你是不是一个著名的企业家,不管你身家多少,产品有多少用户,生活中的那些生老病死,那些疑惑、痛苦、彷徨,我们都是需要去面对的。所以我也把桑德伯格的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5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Option B是回避?恰恰相反,这是面对

        谢丽尔・桑德伯格,脸书首席运营官,2021 年 4 月资产 17 亿美元,显然,这完全是塔尖的人。然而,当遭遇至亲离世,她也是一个普通人。有悲伤有绝望有无助,在漫漫黑夜不知道如何熬,似乎永无尽头。或许,这样的事情,虽然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毕竟很少很少,何必看。但其实,虽然这样的事情很少,但这种感受却一点都不少。有时候不是亲人死亡,而只是一次分手,就会感受到心脏撕裂,有时候不是终身残疾,而只是一次失业,就仿佛置身海底,有时候不是破产,而只是找不到一个纪念品,就能抑郁到连憎恨的力量都没有。面对这样的自己,我们需要自我拯救,遇到这样的别人,我们需要伸出手。我们需要承认这样的内心冲击,面对他适应他挑战他,甚至经过一次次练习,能够正常的与此相处。而往往,当别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逃避。我们说,不要影响他们,不要给他们压力,不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幸福而受伤。其实,我们只是逃避,只是不知道如何处理。而往往,当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依然逃避。不想给别人增添麻烦,不想让自己影响别人,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伤口。其实,我们还是在逃避,否认真实的自己。殊不知,人,最害怕的,是被孤立,人,最无助的,是成为孤岛。而最能孤立别人的方式,是回避,最能让自己成为孤岛的方式,是回避。我们的文化遗迹中,到处是回避。别人有伤痛,不要提,自己有遭遇,藏起来。愤怒,不要表现,生气,不要表达,甚至喜悦,也得掩盖。冲突需要回避,情感也需要回避。而从来没有一个问题,也没有一种情感,会因为回避而消失,或者升华。书里特别打动我的一句话,“当儿子被杀害时,我真想一死了之,但我是一个母亲,我需要微笑着面对其他的孩子”。如果说,人生的前四十年被荒废被虚度被扼杀,就像自己杀死了一个孩子,但那里还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需要你微笑着面对。

          转发
          4
        • 查看全部40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