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重点文章《聂隐娘》《摄像头里的日与夜》《冰上云雀》《我的父亲傅抱石》。

内容简介

本期是《读者》杂志2022年第3期。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他不是我
  • 聂隐娘
  • 穿行于夜色的松林
  • 纸上王国
  • 独坐
  • 谎言之境
  • 到那山上去
  • 窗景
  • 沈寿:让张謇相望一生的“绣圣”
  • 我的父亲傅抱石
  • 做白日梦,也能成功
  • 乘风破浪的“韩船长”
  • 寂静之声
  • 生命的时区
  • 和错的人结婚
  • 挑出金子,还是过滤沙子
  • 顺逆之美
  • 你还在为未来的竞争而焦虑吗
  • 摄像头里的日与夜
  • 感受每个命运的挣扎
  • 那些年为彼此流过的眼泪
  • 无的盛宴
  • 冰上云雀
  • 一个听力过人的女孩
  • 地铁里的人间百态
  • 拯救父亲
  • 厨师的书法
  • 疾病:人类进化的遗产
  • 不必对你的情绪感到羞耻
  • 指纹状的菌落
  • 野球场上的老男孩
  • 奢侈不仅仅是花钱
  •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 黄金的才华
  • 中国传统色,一种诗意美
  • 你吃的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流动的诗歌
  • 铜镜照夜白
  • 房子以外
  • 言论
  • 生活的迷雾
  • 幽默与漫画
  • 愿望
  • 愚行和勇气
  • 你只是你
  • 生趣与生机
  • 只以一面示人
  • 少年的心
  • 眼睛
  • 妙语春秋
  • 人书俱老
  • 冬日的天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4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传统色

    中国传统色是一篇奇文,两位作者查找中日色彩相关文献近 400 部,严谨考据 384 种中国传统色名;根据 24 节气 72 物候,在几十万件故宫文物中选取应时应节的 96 件,从文物中提取传统色。色名与色值两相对应,互为考证,最终完成这本以时间为轴,以文物为依托,展现中国传统色色彩体系的著作。中国的传统色彩出发点是观念,更重视色彩的意象,追求的是 “随类赋彩”、“以色达意”,没有确定的概念。所以,古人不使用色相、明度、纯度这三要素定义色彩,而是用正色、间色来区分。什么是正色,什么又是间色呢?正色就是原色,有点像西方的三原色,一共五种,分别是青、赤、黄、白、黑。青,就是蓝色,有时指含绿色成分的蓝色赤,相当于现代色相中的大红。赤的同义词是朱,不过比朱色浅,周代用赤色颜料染色时,染三遍得到赤色,第四遍才变成朱色,所以朱比赤尊贵。黄,色相接近现代的橙黄。不过,土黄也是古代黄色的对应颜色之一,因为古代中国的中心区域都处于黄土高原一带,黄土的颜色自然就成为参照对象。并且由于染色技术的限制,当时的丝织品大多呈现储黄。白在五色中是基础色,黑则是 “所熏之色”,这俩跟现代颜色没有差别。影视剧中经常提到的 “玄色” 也是黑的一种,不过它更偏向于带赤的黑,地平线在太阳将出未出的时候,天空呈现的那种黑中透红的颜色。古人认为这五种颜色是最纯正的,只能从自然界提取原料制作,其它任何色彩相混都得不到,因此这五种颜色就是正色。间色则是正色按照五行相克的规律两两调配得到的结果。红、绿、紫、碧、骝黄五种颜色为间色。青黄调配成绿;赤白调配成红;青白调配成碧,也称为缥;黄黑调配成骝黄,介于现代的土黄与储黄之间;黑赤调配成紫,类似鸡肝的颜色。不过,由于五间色本身还能再生成间色,所以间色的数量是非常大的,但由于间色不够纯粹,所以重要性不高,等级比较低,对它们的使用也就没有限制。缥是重要的基本色,可追溯至《说文解字》和《释名》。这种晴空之色,起于 “天缥”,承之 “沧浪”,转为 “苍筤”,合于 “缥碧”,古人以此留存春生之美 —— 东风解冻,新竹破土,缥是山野间鲜冷的呼吸;漫走沧浪亭,春水濯足,缥从《孟子》延伸出触感;上品青花瓷 “天青过雨”,精心烧制的浪漫等待,自宋时保存至今,缥成为一期一会的化石。最终,定格于清乾隆时期的 “绿色描金松竹梅纹粉蜡笺”,藏于故宫,为今人提供一眼千年的想象。《中国传统色》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玉色有 “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 “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 “海天霞”“天水碧” 裁作宫人衣装,有 “藕丝秋半” 染于唐人裙衫……384 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得到电子书 @城邦小助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小时候,市场里,报摊上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面唯一的安静角落里有个抽烟的不怎么读书的大叔是唯一的文化贩卖者,连报纸带杂志总共不超过三十个,但是《读者》总在。那时候能读这本杂志的,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有我。文字的质感还在,这么多年还在,可能是对一个杂志最好的评价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者这是真和得到合作了,连续看了四五期,每期至少有四篇以上得到老师的文章,这也太偷懒了吧。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读者》杂志社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读者传媒”)由原来的甘肃人民出版社改制而来,旗下《读者》杂志(原名《读者文摘》)为半月刊物。 创刊40余年来,《读者》杂志不断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多年来,《读者》杂志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读者》收录的文章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篇篇精品。这里有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具有深广的影响力与历久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