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重点文章《永远的守望》《镜里鸳》《年轻的四滴眼泪》《见山》。

内容简介

本期是《读者》杂志2022年第18期。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忠于每一天
  • 永远的守望
  • 摇摇晃晃的人间
  • 只有两天的爱情
  •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 镜里鸳
  • 清兵卫与葫芦
  • 我是一只睡在你怀里的鸟
  • 古籍江海寄余生
  • 被植物之神眷顾的人
  • 再见,彼得2.0
  • 光与卡蜜儿
  • 风暴眼中的日常景象?
  • 正确前的不正确
  • 外祖母的智慧
  • 倾听被忽略的声音
  • 枪炮、战争与科学革命
  • 在相聚时练习别离
  • 大豆背后的角力
  • 人生大事
  • 动物园存在的意义
  • 杂食动物养育指南
  • 姥姥的冬天
  • 235张全家福背后
  • 你一定要幸福
  • 年轻的四滴眼泪
  • 人生第二次
  • 身体里装满了音符
  • 为什么一定要加食品添加剂
  • 日出日落
  • 什么是安宁权
  • 远志:最励志的本草
  • 碳酸饮料简史
  • 为什么熊猫吃竹子也能长那么胖
  • 见山
  • 动物喝了咖啡会怎样
  • “英式有序”与“车祸地图”
  • 悦读
  • 幽默与漫画
  • 你有多少“现代病”
  • 知惭愧
  • 一枝动,百枝摇
  • 生命需要被欣赏
  • 大人小心
  • 孤独而温柔的荣誉
  • 独坐
  • 齐齐整整
  • 怎么培养抗压能力
  • 锅别冷了
  • 女儿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6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湘云,她不像宝钗那么冷,也不像宝玉黛玉那么热,她更加潇洒,近似李白所言的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她不要在此刻想着将来,也不要在将来放不下此刻,她高高兴兴地活在当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许,这样才是真正接受了无常。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诸位应当听一听这个关于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元帅的命运故事,因为你们时常抱怨人类的情感太贫乏了。不过,我不想说出这位元帅的名字,不想惊扰那些历史学家和学究。这位元帅还很年轻,少许白发和脸上的伤疤反倒给他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魅力。士兵们都很喜爱这位元帅:他和士兵们一同挑起战争的重担,一起面对战争的残酷;他时常睡在篝火旁,仅盖着一件披风,然后被嘶哑的号角声弄醒;他和士兵们用同一个行军壶喝水,他穿的制服也是破旧不堪、沾满尘土的。除了令人疲惫的行军和战斗,他几乎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不知晓。他从未想过俯下身来问一问农民,被他的马儿踩塌的草叫什么名字,也从未想过打听一下,他的士兵们为了法兰西的荣耀所占领的城市究竟因何而闻名。无休止的战争教会他保持沉默,教会他忘却自己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我有很多朋友都认为做心理咨询师很辛苦。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试过改变身边的人,每每费尽唇舌却徒劳无功,搞不好还会落得一身埋怨。常见的场景是 “劝分”。当你看到朋友陷入一段伤害性的关系,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你能给出的最明智的建议就是劝其分开。“这样的人不分还留着过年吗?” 道理没错,朋友也听得热血沸腾。然而折腾一大圈,他还是不分。其实,心理咨询师反倒不会这样。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人身伤害等必须制止的风险,咨询师往往会尊重来访者自己的选择。来访者打算做什么,咨询师就支持他做什么。想结束一段关系,就分开;如果还没做好准备,再等上一段时间也无妨 —— 哪怕不舒适,只要是你自己的选择就行。这在心理咨询中是如基石一般牢固的工作原则 —— 中立。说到这儿,有人会质疑:有些问题明明有是非对错,为什么还要由着来访者?你心里当真没立场吗?诚实地说,我对有些事是有立场的。我不否认自己的立场,有时在咨询中还会直接说出来。我会说:“我个人是有担心的,我认为这段关系在剥削你、消耗你,甚至会扰乱你的判断能力,你很有可能受伤。所以讲实话,我建议你结束这段关系。” 但说完之后我会补充道:“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我也理解很多人处在一段关系里是没办法说放弃就放弃的。你若暂时不想改变,也很正常。” 为什么要加后面这段丧气话呢?因为我知道,“看到” 和 “做到” 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看到却做不到,本来就是一种人生常态。二者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鸿沟,但我们往往无法接受这道鸿沟。因此,当一个人看到正确的事却做不到的时候,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进而攻击自己。其实我们最怕的就是自我攻击。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从 “做不到” 到 “试着做”,需要时间酝酿。在此期间知错犯错,再正常不过。“做不到” 不代表 “想不到”,只是暂时没有足够的力量行动而已。那就再等一等,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攻击没有意义 —— 不仅不能缩短犯错的过程,反而会带来更大的挫败感,使 “做到” 变得更困难。我女儿的英语老师曾告诉我,不要在孩子读英语时频繁纠正她的发音 —— 首先要让她有信心开口。道理我懂,但她会养成错误的发音习惯,不纠正行吗?老师说:“没关系,跟着我做 —— 微笑着聆听,鼓励她,然后用正确的方式读一遍,重复几次,等她注意到你们发音的差异,就会向正确的发音靠拢。” 原来如此!有了这样具体的指导,我就知道该怎么为孩子的 “错误” 留出空间。所以,现在我会更具体地指导别人:想给朋友提建议吗?跟着我学 —— 先说出你的建议,然后加上 “这只是我的期待,实际上你要按自己的节奏来。有时你理智上知道应该这样做,但现在还没信心和勇气,这很正常”。对方只要听到一句 “很正常”,就会少一些自我怀疑,他改变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所以,如果有人做出一个你并不看好的选择时,你不妨缓一缓,别急着拽对方往正确的方向走,给对方一个缓冲的空间。从 “看到” 到 “做到”,是一个需要自我调适的过程,而你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对方尊重和信任。

          1
          1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读者》杂志社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读者传媒”)由原来的甘肃人民出版社改制而来,旗下《读者》杂志(原名《读者文摘》)为半月刊物。 创刊40余年来,《读者》杂志不断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多年来,《读者》杂志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读者》收录的文章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篇篇精品。这里有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具有深广的影响力与历久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