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父母了解儿童心理的钥匙与自我成长的指南。

内容简介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那些负面情绪背后往往是没有被看见的需求,父母需要了解孩子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才能掌握应对孩子不良情绪的科学方法、指导孩子培养积极情绪,以及塑造和谐的亲子沟通模式。本书基于丰富的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知识,全面解读儿童心理,为父母提供科学育儿的有力指导。

作者从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儿童情绪:首先,介绍儿童各种情绪背后的心理机制及内心的真实需求;其次,告诉父母如何重塑沟通方式,让亲子关系更加平和;再次,强调成长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孩子探索大自然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而提升心理技能;最后,作者指出了父母面临的几大挑战及应对措施。

全书还提供了充满趣味性和游戏性的亲子实践活动,包括故事、游戏、呼吸练习、冥想等,书中内容在丰富亲子互动体验的同时,让养育之路更加轻松。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本书赞誉
  • 前言
  • 引言 孩子的情绪需要被好好对待
  • 第一部分 理解孩子的情绪
  • 情绪不分好坏:情绪的产生与作用
  • 情绪的背后是需求:从神经科学的视角了解情绪
  • 提高“幸福激素”水平:从生物学的视角调节情绪
  • 对儿童健康成长有害的因素
  • 对儿童健康成长有利的因素
  • 关于大脑的6个误区
  • 养育锦囊
  • 实践活动:做情绪的主人
  • 家长活动
  • 儿童活动
  • 第二部分 改变沟通方式,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 培养孩子的安全依恋
  • 以清晰、积极且有爱的方式沟通
  • 制定规则的4个要点
  • 积极倾听的5个要素
  • 专注于当下
  • 关于积极教养的4个误区
  • 养育锦囊
  • 实践活动:培养和睦的亲子关系
  • 家长活动
  • 儿童活动
  • 第三部分 丰富环境,激发孩子的探索欲
  • 日常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 探索自然有利于提升孩子的12种心理技能
  • 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
  • 养育锦囊
  • 实践活动: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
  • 家长活动
  • 儿童活动
  • 第四部分 父母的挑战
  • 案例分享
  • 二孩家庭(孩子分别4岁和2岁)
  • 6月龄宝宝的家庭
  • 1岁宝宝的家庭
  • 3月龄宝宝的家庭
  • 6岁女孩的家庭
  • 8岁男孩的家庭
  • 7岁女孩的家庭
  • 养育倦怠
  • 特殊儿童的养育挑战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高智力潜能儿童
  • 高情绪潜能儿童
  • 认知障碍
  • 执行障碍综合征
  • 孤独症谱系障碍
  • 教育不只有一条路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儿童情绪理解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建立惯例;・全面激发孩子的智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培养其专注力和好奇心;・以和蔼、热情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节庆活动、讲故事和传说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道德感;・首选自由游戏和创意活动来加深孩子对自我的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那些负面情绪背后往往是没有被看见的需求,父母需要了解孩子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才能掌握应对孩子不良情绪的科学方法、指导孩子培养积极情绪,以及塑造和谐的亲子沟通模式。读懂孩子的一本说明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从“读懂情绪”到“管理成长”的育儿指南

        《儿童情绪心理学:如何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书评:从 “读懂情绪” 到 “管理成长” 的育儿指南 一、当孩子哭闹时,我们在应对情绪还是解决问题? 孩子摔玩具时的暴怒、分离时的崩溃、被否定后的沉默…… 这些场景让无数父母陷入焦虑:“为什么讲道理没用?”“怎样才能让孩子不情绪化?” 这本《儿童情绪心理学》撕开了传统育儿的误区 —— 比起压制情绪,教会孩子 “理解情绪” 才是关键。作者结合发展心理学理论与临床案例,揭示了一个核心逻辑:孩子的情绪风暴,本质是 “未被理解的需求” 与 “尚未成熟的情绪调节能力” 的碰撞。 二、书中的三大颠覆性育儿视角 1. 情绪不是 “问题”,而是成长的信号书中提出 “情绪解码” 概念:当孩子大喊 “我讨厌你” 时,背后可能是 “我害怕被抛弃”;摔东西的行为,或许是在表达 “我无法控制失败的沮丧”。作者用大量案例说明:父母对情绪的接纳程度,决定了孩子能否建立安全感。2. “情绪教练” 比 “情绪警察” 更重要传统教育中,父母常扮演 “纠正者” 角色(“不许哭”“别任性”),而书中倡导 “共情式沟通”:先说出孩子的感受(“你因为没买到玩具很失望,对吗?”),再引导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能让孩子感受到 “被看见”,从而主动学习调节情绪。3. 家庭情绪氛围是孩子的 “心理土壤” 作者通过追踪研究发现: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模式、夫妻沟通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性。书中提供 “家庭情绪温度计” 自测表,帮助父母识别自身情绪惯性对孩子的影响。 三、最实用的 “情绪管理工具箱” - 3 步情绪命名法:当孩子发脾气时,引导其说出 “我现在很生气(情绪),因为你没陪我玩(原因),我希望你抱我一下(需求)”,帮孩子建立 “情绪 - 需求” 的连接。- 情绪绘本疗法:推荐《我的情绪小怪兽》等绘本,用色彩和故事让孩子理解抽象情绪,书中还附亲子共读指南。- 家庭情绪仪式:设立 “情绪分享时间”,父母带头分享当天的烦恼(如 “妈妈今天工作出错很焦虑”),让孩子明白 “情绪是正常的”。 四、写给父母的话:允许情绪存在,才是最好的教育 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是让父母放下 “完美育儿” 的焦虑。作者强调:孩子的情绪波动不是 “失控”,而是大脑发育过程中必然的 “练习”。就像学走路会摔跤,孩子管理情绪也需要试错 —— 而父母的耐心陪伴,就是他们最坚实的 “安全网”。 如果说育儿是一场马拉松,情绪教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 “耐力训练”。这本书没有速成技巧,却提供了底层逻辑:当父母学会用心理学视角看懂孩子的 “情绪密码”,就能陪他们走出跌跌撞撞的成长,最终成为心态稳定、内心有力量的人。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