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力图破解身份认同话语上的迷思,挑战那些建立在“差异性与共同性”上,被普遍接受然而却是错误的假设。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一本论文集,由德国马普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李峻石和爱沙尼亚塔林大学人文学院东南亚研究专业的副教授郝时亚主编,由多位人类学家共同撰写。

本书共九个章节,以尼泊尔、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西非贝宁、苏联、泰国南部等具体案例入手展开分析,意在破解身份认同话语的迷思,挑战在社会整合、同一性和差异性之角色等问题上某些被普遍接受然而却是错误的假设。

本书要挖掘沟通符号在语言和实践上的转换,聚焦人们如何策略地动用族群性、民族主义等话语以便实现社会整合。本书特别关注的是超族群以及大规模的整合形式,所涉范围从种姓制度到后苏联时空中的身份认同,以及历史上的帝国里出现的整合形式。与一般民族志惯常采用本地视角的做法不同,本书从变换的视角出发描述各种关系。

本书尤为非同寻常的是将人们的互动形式,而不是参与互动的单元(群体和个人)作为核心聚焦点。对整合与冲突的动力机制进行剖析,是李峻石率领的研究团队长期以来一直持有的理论关怀,本书便是团队式合作的产物。本书意在提出一种打破常规的重要理论模式,书中深描式民族志个案研究也具有填补信息空白的重要学术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图表目录
  • 1 距离与等级序列:在公共空间中争夺族群象征符号
  • 导论
  • 尼泊尔国家结构中的少数族群
  • 等级序列、差异、距离:尼泊尔中部一个多族群地方社会中的符号语言
  • 从新视角看现存的标记符号
  • 文化生产、改革、应对以及国际社会在其中的角色
  • 2 经由差异的身份认同:毛里塔尼亚先前奴隶的社会整合
  • 毛里塔尼亚奴隶制的过去与现在
  • 奴隶的人口状况
  • 精细区分:武士的奴隶与学者的奴隶
  • 奴隶身份中的女性特质
  • 社会化剥离的差异后果
  • 差异性所具有的团结力量
  • 构成“自由/奴役”边界的动力
  • 接纳与整合
  • 结语
  • 3 国家认同与国家给予的身份认同
  • 普遍公民权/或多或少的“现实”公民
  • 同心圆状的身份认同
  • 谁是国家?
  • 4 归属的政治与身份认同转变
  • 导言
  • 牧民、农民和商人
  • 多族群语境下的身份认同、所属特征以及自我认定
  • 劳动分工以及身份认同话语
  • 科特迪瓦北部的富尔贝人
  • 归属的政治与社会多样性的再生产
  • 符号、话语和表征
  • 博博人-波瓦人当中的富尔贝人在族群身份认同上的变化
  • 综述
  • 5 一个非洲小镇的身份认同进程与政治史
  • 导言
  • 对研究区域的简要描写
  • 界定当基塔的社会关系和族群关系:主要的社会-经济群体
  • 最早定居者“农耕者群体”的成员
  • 随后移居而来的“商贩和工匠群体”的成员
  • 公职人员和来自其他地区/国家的小企业者
  • 富尔贝人牧民
  • 对自身与他者的感知:在宗教与文化实践中所见
  • 经济差异、利益冲突与互补性
  • 当基塔跨族群关系的契约性特征
  • 族群皈依的条件
  • 本地行动与政治整合的复合层面
  • 结论与展望
  • 6 跨国实践与后苏联的集体身份认同
  • 后苏联地区的集体认同
  • 1990年代的期待、预言和讨论
  • 跨国实践与后苏联空间
  • 贸易、迁移和非正规性
  • 社会化,仪式和文化消费
  • 后苏联集体认同——何去何从?
  • 7 同生共存——泰国南部多元存在的变迁
  • 导言
  • 本项研究的语境
  • 机能式谦让与宗教仇恨
  • 宋卡湖盆地的多元宗教仪式
  • 泰国南方佛教徒-穆斯林关系与共存模式
  • 宋卡湖盆地的宗教糅杂主义与反宗教糅杂主义
  • 泰国南部伊斯兰宣教运动的新面孔
  • 国家政策以及泰国民族主义对地方知识的影响
  • 结语
  • 8 双族群共存:三种情形的比较研究
  • 阿努亚克人和努尔人:不同类型的族群性
  • 卡姆巴人和马赛伊人:不安的共存
  • 布里亚特人与埃文基人:族群与生态边界相遇
  • 资源竞争的形式:斗争与抢占
  • 劫掠的压力
  • 聘礼、通婚和族群边界变化
  • 结语
  • 9 存异而治:一项关于帝国的比较研究
  • 印度的莫卧儿帝国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殖民地苏丹
  • 卢吉勋爵与“间接统治”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