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提出语言的“体认原则”,且将其运用于认知翻译学研究的著作。本书为上册。

内容简介

翻译理论经过“作者、文本、读者、解构、文化、生态”等转向之后亦已出现“认知”转向,认知翻译学应运而生,虽有国外学者提及,但尚未建成系统的、连贯的学科。

作者努力打通语言学与翻译学、后现代哲学(含体验哲学)、认知科学等之间的通道,尝试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拟构我国的“认知翻译学”,率先用“体认原则”来统一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现象,用“体”来解释翻译中的“同”,用“认(十数种认知方式)”来解释翻译中的“异”。

这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拓宽了视野,算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本书将后现代哲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等最新观点与译学研究紧密结合,用有限的十数种认识方式统一解释语言和翻译现象,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拓宽了视野,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内容提要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第一章 西哲与翻译简史一瞥
  • 第一节 西方哲学简史
  • 第二节 翻译研究简史
  • 第二章 后现代译论:读者中心论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兼顾读者由来已久
  • 第三节 后现代译论:读者中心论
  • 第四节 后现代译论种种
  • 第五节 结语
  • 第三章 反思三个独白译论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基于作者独白的译论
  • 第三节 基于文本独白的译论
  • 第四节 基于读者独白的译论
  • 第五节 兼而有之,绝非对立
  • 第六节 三中心论与译学相关研究
  • 第七节 结语
  • 第四章 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基础与权宜定义
  • 第一节 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认知翻译研究简史
  • 第三节 体认翻译学的权宜定义
  • 第四节 翻译步骤的体认解读
  • 第五节 结语
  • 第五章 详解体认翻译学权宜定义
  • 第一节 细化权宜性定义
  • 第二节 体认翻译学与典籍翻译
  • 第三节 实例分析
  • 第四节 结语
  • 第六章 翻译的“意义中心论”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中西语义理论对比简述
  • 第三节 语义理论与翻译研究
  • 第四节 结语
  • 第七章 具象思维与意象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汉英民族的具象思维
  •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论意象
  • 第四节 体认过程与翻译过程
  • 第五节 意象图式为“体、认”之中介
  • 第六节 结语
  • 第八章 文化意象与翻译实践
  • 第一节 翻译中的文化意象
  • 第二节 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象
  • 第三节 结语
  • 第九章 范畴化和构式观与翻译实践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范畴化与翻译实践
  • 第三节 构式观与翻译实践
  • 第四节 结语
  • 第十章 概念整合论与翻译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基本原理
  • 第三节 应用价值
  • 第四节 概念整合论与翻译的体认过程
  • 第五节 对概念整合论的三点修补
  • 第六节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