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为中国翻译文学建立一个说明、诠释的系统,梳理、整合并尝试建立中国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本书明确地将“翻译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并对“翻译文学”做了全方位的理论提炼;首次站在,文艺学的立场上,对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翻译文学”的内涵与外延加以全面论述,系统构建了“翻译文学”本体理论: “概念论”、“特征论”、“功用论”、“发展论”、“方法论”、“译作类型论”、“原则标准论”、“审美理想论”、“鉴赏与批评论”以及“学术研究论”。从不同的侧面阐述翻译文学的内部和外部特征,从总论到分论,从范畴论到实践论,从横向论到纵向论,从过程论到结果(译作)论,从翻译文学到翻译文学批评,再到翻译文学研究,涉及翻译文学的方方面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概念论
  • 一、“翻译文学”是一个文学类型概念
  • 二、“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
  • 三、“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
  • 四、“翻译文学”与“本土(中国)文学”
  • 第二章 特征论
  • 一、从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异同看翻译文学的特征
  • 二、文学翻译家的从属性与主体性
  • 三、翻译文学的“再创作”特征
  • 四、翻译家及译作的风格与原作风格
  • 第三章 功用论
  • 一、翻译界对翻译文学价值功用的认识
  • 二、翻译文学在中国语言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 第四章 发展论
  • 一、古代:依托于宗教翻译的文学翻译
  • 二、翻译文学的独立和翻译中的“归化”倾向
  • 三、从“欧化”到“融化”:翻译文学的探索与成熟
  • 四、20世纪后半期翻译文学的起伏与繁荣
  • 第五章 方法论
  • 一、窜译
  • 二、逐字译
  • 三、直译和意译
  • 第六章 译作类型论
  • 一、直接译本与转译本
  • 二、首译本与复译本
  • 第七章 原则标准论
  • 一、作为原则标准的“信达雅”
  • 二、对“信达雅”的重释与阐发
  • 第八章 审美理想论
  • 一、“神似”与“化境”
  • 二、“神似”、“化境”与“等值”、“等效”
  • 第九章 鉴赏与批评论
  • 一、鉴赏
  • 二、批评
  • 第十章 学术研究论
  • 一、翻译文学的理论建构
  • 二、翻译文学理论的研究
  • 三、翻译文学史的研究
  • 附录一
  • 与本书相关的重要文献
  • 附录二
  • 翻译文学史的理论与方法
  • 从“外国文学史”到“中国翻译文学史”——一门课程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
  • “翻译文学史”的类型与写法
  • 一、译本批评的缺失与综合性《翻译文学史》的局限
  • 二、应该有多角度、多样化、专门化的翻译文学史
  • 三、不同学科立场的翻译文学史之价值与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 一百年来我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及其特点
  • 翻译学·译介学·译文学——三种研究模式与“译文学”研究的立场方法
  • 一、“翻译学”、“译介学”、“译文学”三种研究模式的异同
  • 二、“译文学”模式对译本自性的强调
  • 三、“译文学”译本批评的基本用语: 译、释译、创译
  • 中国翻译思想的历史积淀与近年来翻译思想的诸种形态
  • 一、翻译研究·译学理论·翻译思想
  • 二、“翻译思想”与“翻译思想史”
  • 三、中国翻译思想史的三个时期的历史积淀
  • 四、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翻译思想的诸种形态
  • 初版后记
  • 《北京社科精品文库》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