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9.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8千字
字数
2019-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集中展示正史版本研究这一传统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的研究主要是依托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而展开的。这些文章大多以细致的文本校勘为基础,在版本源流的视角下对正史版本问题进行考察。其成果不仅是修订工作的保障,同时,与尾崎康先生《正史宋元版之研究》重实物鉴定的取向相得益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弁言
-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叢刊
- 序
- 《漢書》宋人校語之原貌與轉變——以宋祁、三劉校語爲主
- 一、清儒的質疑
- 二、《漢書》宋祁、三劉校語之原貌探析
- 三、蔡琪本“劉氏校本云”辨疑
- 四、從抄本到編輯刻版——校語轉變原因之蠡測
- 五、結語
- 《漢書》版本之再認識
- 一、引言
- 二、“景祐本之遞嬗”
- 三、慶元本文本及所附校語於景祐本一系之影響
- 四、大德本及其覆刻本
- 五、再論汲古閣本之來源
- 六、關於明汪文盛本
- 七、結語
- 《晉書》版本演化考(修訂版)
- 一、引言
- 二、校勘與異文分析
- 三、從小注推論南宋建刊本與北宋本
- 四、從宋元本類到明清本類的變化
- 五、明清本類諸本源流
- 六、局本的底本與校本
- 七、小結
- 《晉書》兩種宋刻二十七字本的考察(修訂版)
- 一、楊本、蔣本葉面的調换問題
- 二、蔣本爲楊本覆刻本
- 三、結論
- 《舊唐書》至樂樓抄本與葉石君校本考略
- 一、至樂樓抄本的流傳
- 二、葉石君的藏書與校書
- 三、《舊唐書》葉石君校本的流傳
- 四、葉石君校本叙録
- 五、葉石君校本之價值
- 明代嗣雅堂鈔本《唐書》的文獻價值
- 一、嗣雅堂鈔本《唐書》的流傳與版本叙録
- 二、嗣雅堂鈔本《舊唐書》的文獻價值
- 三、《舊唐書•經籍志》校勘舉要——以嗣雅堂本異文爲例
- 結語
- 静嘉堂所藏《舊五代史》鈔本述略
- 一、引言
- 二、静嘉堂本概貌
- 三、文本面貌初探
- 四、静嘉堂本來源
- 五、小結
- “規範”與“馬腳”——對《舊五代史》影庫本粘籤、批校的若干認識
- 《新唐書》宋版系統考辨
- 一 《新唐書》宋刊十四行本
- 二 十四—十六行本:丁丙舊藏本與雙鑒樓舊藏本
- 三 十行本:魏仲立宅刊本與瞿鏞藏宋刻元修本
- 四 九行本
- 結語
- 《新五代史》宋元本溯源
- 一、《新五代史》早期版本的面貌
- 二、傳世《新五代史》宋元本源流及其文獻價值
- 從兩《五代史》、《舊唐書》的修訂説新時代的古籍整理
- 一、底本和參校本的選擇與文本的寫定方式
- 二、新材料與前人研究成果的搜集和利用
- 三、出校原則
- 餘論
- 《金史》版本源流考
- 一、前言
- 二、《金史》百衲本與至正初刻本
- 三、傳世至正初刻本之源流
- 四、洪武覆刻本與南監本
- 五、南監本之後的幾種主要刊本
- 六、結論
- 北宋校刻南北朝七史事發微
- 一、七史校成時間與目録序
- 二、《陳書》《宋書》初刻時間
- 三、七史之校刻始末及刻印遲緩之緣由
- 試論武英殿刻《二十四史》版本源流及其歷史作用
- 武英殿版《二十四史》校刻始末
- 後世翻刻、石印、排印諸本情況
- 再整理《四庫全書》本
- 歷史作用
- 武英殿本《二十四史》校刊始末考
- 一、清初對明代監本《二十一史》的修版重印
- 二、乾隆武英殿刊刻《二十二史》
- 三、《遼》《金》《元》三史之改譯與重刊
- 四、《舊五代史》之輯刊
- 五、《明史》之修訂與《明史考證》
- 六、道光間《二十史》之修版
- 七、版片之存貯
- 八、餘論
- 編後記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