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共两党政权更迭,是否早在1943年的社会和政治里已见端倪?

内容简介

1943年,不平等条约被废除;蒋介石写作并发表了《中国之命运》并且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会晤;蒋夫人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历史性的演说;新疆脱离了苏联长达十年的控制回归中央;河南遭遇了灾难性的饥荒;中共正在经历延安整风中最后也是极左的“抢救运动”。

一旦把关注点集中在特定的一年,就能发现这一年发生的很多事件,都对后来的历史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上述和其他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一年,作者试图在本书中对一些特定时刻进行史实重建,在作者看来,这是超越以中美关系为核心的狭隘的抗战研究的最好办法,由此得以理解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发展事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导论 1943年的中国与世界
  • 第一章 蒋夫人访美
  • 蒋夫人、美国媒体和中美关系
  • 蒋夫人与美国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
  • 蒋夫人和美国的种族歧视
  • 蒋夫人与美国的民主价值观
  • 访美落幕:蒋夫人和中美联盟的转折点
  • 第二章 新疆和“自由中国”的救赎希望
  • 俄国在中国的腹地
  • 新疆再转向
  • 拯救国家
  • 结论
  • 第三章 帝国VS. 民国:香港在同盟国之间
  • 第四章 把三民主义写进法律:司法改革和领事裁判权的终结
  • 司法改革与治外法权的阴影
  • 第五章 辩论《中国之命运》:在抗战时期书写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 书写和批评《中国之命运》
  • 重新定义中华民族
  • 结论
  • 第六章 延安的铁菩萨:在整风运动中抓特务
  • 特务在延安:戴案中的国民党特工
  • 张克勤案的迷思和真相
  • 胡公冕造访延安与四月抓捕
  • 共产国际的解散和国民党的军事威胁
  • 抢救失足者
  • 结论
  • 第七章 激辩宪政与民主:抗战末期的宪政运动1943-1944
  • 引言
  • 宪政运动的发端
  • 讨论宪政的平台
  • 参与一场精英运动
  • 一部“无关紧要”的宪法
  • 建立地方自治:一座空中楼阁
  • 知识分子的民主要求和政府的回应
  • 社会主义作为宪政的备选:经济民主
  • 军事失利,联合政府的号召和宪政运动的失败
  • 结论和对宪政运动的进一步思考
  • 第八章 1943年的重庆:民生、限制物价与政权合法性
  • 亲历通货膨胀
  •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与魏玛德国的比较
  • 政府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 数字中的通货膨胀:重庆1937-1945
  • 战时通货膨胀的成因
  • 通货膨胀:赢家和输家
  • 通货膨胀的赢家
  • 政府公信力的丧失
  • 结论
  • 第九章 救国或饿死人民?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
  • 河南饥荒的成因
  • 报道饥荒
  • 养民:饥荒和国民党的政权合法性
  • 构思《中国之命运》:国民党对河南饥荒的叙述
  • 中共的救灾措施
  • 饥荒的报应:“一号作战”及其后果
  • 结论
  • 第十章 走光明之路:王明道在沦陷区的独立教会
  • 第十一章 中国的卡萨布兰卡:广州湾的难民、匪帮和走私客
  • 法国统治下的广州湾:群雄逐鹿
  • 墙头草,随风倒:法国统治下广州湾的生活
  • 广州湾的难民和新生意
  • 广州湾难民们的生活与爱情
  • 另一个世界:土匪和走私贩子
  • 终章
  • 第十二章 蒋介石和开罗会议
  • 会议前奏
  • 筹划会面:蒋的计划是什么?
  • 失去的领土
  • 蒋在开罗会议的第一天
  • 好戏开幕
  • 分歧扩大
  • 残酷的现实检视(Reality Check)
  • 尾声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隐秘的历史逻辑

    与胡素珊的《中国的内战》一道,揭示出现代中国演进方向的内部与外在逻辑。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民营出版策划发行机构。从1996年策划出版发行梁晓声《95随想录》、奥格·曼狄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开始至今,汉唐之道每年均有颇具市场影响力的产品问世,一直享有书业“常青树”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