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家长必读,识别四类不成熟的父母,避免过去的痛苦经历给孩子造成伤害。

内容简介

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渴望与父母亲密,却常常被疏远和拒绝;有什么优点或成就,都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赞赏;父母只照顾他的基本生活,却不关心他的情感和想法;感到沮丧时寻求父母的安慰,得到的只有冷漠;经常感觉孤独、空虚、无价值、被背叛或被抛弃;……

那么,这并非孩子的错,而是他的父母有问题。这样的父母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形成了不成熟的人格和人际交往模式:或情绪极其不稳定,或控制孩子的生活,或逃避自己的责任,或拒绝和疏远孩子。

为了取悦不成熟的父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会严重扭曲。这种伤害并不会止于童年,而是会延续到成年之后:他们可能会缺乏自信,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与和父母类似的人结婚,对下一代的教养也在无意识重复父母的模式。

不成熟父母问题专家琳赛·吉布森博士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案例和实用方法,帮助童年受伤的成年人认清自己生活痛苦的源头,发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重建自己的性格、关系和生活;也帮助为人父母者审视自己的教养方法,学做更加成熟的家长,给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导读 “我的父母像个孩子”
  • 引言
  • 第1章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如何影响他们孩子的生活
  • 第2章 认识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 第3章 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相处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第4章 四类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 第5章 不同孩子对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养育会如何表现
  • 第6章 作为自我掌控者是怎样一种感受
  • 第7章 崩溃与觉醒
  • 第8章 如何避免被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影响
  • 第9章 没有角色扮演和幻想的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 第10章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情感成熟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5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需双向奔赴

    特殊的日子(父亲节)看完这本书,感慨博多。扎心的书名,大胆的话题。这是本书给人的印象。但当我读完后,多了一份平静。同时也感叹西方世界在不同科学领域研究之广泛。特定的文化传统也会使我们无法看清自己的父母,文化传统给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灌输了以下观念: 所有的父母都爱他们的孩子;父母是你唯一能信赖的人;父母将永远支持你;你能把一切都告诉父母;父母无论如何都会爱你;你随时都可以回到家中;父母只会考虑什么是对你是最好的;父母比你自己更加了解你;不论父母做什么,他们都是为了你好。 是否对这些观念非常熟悉?是否认为这些观念如钻石一般恒久远? 很可惜,林赛说:如果你的父母情感不成熟,以上的很多观念是不成立的。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成熟的父母都有哪些特质以及类型。知晓这些,可以做到检视自己的父母,以及警示已经成为父母的我们自己。 在剖析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之前,有一个态度必须强调:本书不是为了批判、不尊重或背叛父母,而是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父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子女眼中的“中国式”父母

      在我们中国人传统家庭的教育观里,“棍棒底下出孝子” 是常常被父辈们茶余饭后搬出来的金句。小孩若是制造麻烦,父母们不是忙着翻找和面对自己的问题,却往往是急着去处理和掌控小孩,从而树立起 “大人” 们的威信。这样的场景在家庭教育中比比皆是。


      印象中,父母那一代人总是为了生活而在忙碌奔波。育儿知识?奢谈罢了。在那个年代,婚姻组建的家庭,大部分是出于责任在死磕,更不要说现在的各种育儿心得,也就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思考子女的心理情绪。不过倒是很乐意于掌控孩子的生活,迫使子女走向他们所设想的成功道路。
      “那时候,生活再苦再也累也没关系,只要求你们读书好就可以了。” 大多数家长秉持着这样的观点,将年幼的我们努力塑造成 “别人家的孩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琳赛・吉布森博士在《不成熟的父母》一书中恰好提到了这一论点: “驱动型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方面总是追求完美,通过选择性去夸奖和不间断地挑错,驱使着自己的孩子走向成功,而忽视孩子真正想要什么。这不正是大部分中国式家长的典型特征么。
      原来大多数中国式父母可以归为情感上的 “巨婴” 之列。因为他们在情感基本上不和子女沟通,所以加深了孩子上的情感缺陷,两代人之间没有亲密的情感互动。让孩子在情感上更加自卑,压抑着自我的负面情绪,成为《不成熟的父母》中的 “自我掌控者”。
      面对这些问题,琳赛・吉布森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 —— 观察问题、成熟回应、走出过去的 “自我”。
      “面对问题,超脱观察”。其实父母和普通人一样,人无完人,需要更客观地去看待父母的苛责和期望,是单纯的为我们好,还是想掌控我们。然则反思考自我,是否也对父母有过不合理的期望。
      “面对父母,成熟回应”。学会成熟地和父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心情,不要试图去改变父母,或者期望他们能听进去。学会在交谈前就定好明确的目标,比如 “要告诉他们今年春节我不会再去相亲了” 这就是个清晰的目标。面对父母交谈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试图改善其关系上,不然我们可能会变得情绪化,而得不到想要的谈话结果。
      “走出过去的自我”。我们自成长以来,部分行为和想法都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因此和父母沟通时,就要观察自我,理解我们那些行为是受父母影响产生的。进而走出来,保持一个独立成年人的思想和父母交流,不让沟通模式重新回到父母的掌控中去。
      总的来说,《不成熟的父母》是一本比较系统的心理书籍,易读又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性,推荐给对原生家庭有疑惑不满的人,也可以用来反省不成熟的自己。不过书中各类观点的分类太过于牵强,有点理想化主义,比如完全情感成熟或者完全情感不成熟的人,其实生活中极为罕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在心理学上是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的。有研究表明,自私、霸道、调皮的男孩子比谦让听话的男孩子更容易吸引女孩子。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些女孩子大多数是 “自我掌控者”。她们在孩童时期常被不成熟的父母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亲密关系,进而形成了习惯 —— 最有魅力的人可能会让她们想起过去糟糕的家庭生活。这种一时的兴奋可能在向她们传递一个危险的信号,她们又要重复过去那种自我挫败的生活了。但是她们却愿意深陷其中,因为童年的经历让她们觉得这是她们的问题,她们要调整自己去迎合给她们带来不快的人。小时候是自己的父母,长大了是这些霸道自私的男孩。​ 当然具有同样经历的男孩子也是这种情况。这本书中写到了不少关于不成熟父母的表现和影响以及改变方法。因为书不厚,所以作者展开的稍显不充分。​ 书中提到了两种类型的人,即自我掌控者和外物掌控者,重点讲了自我掌控者,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这里所谓的自我掌控者主要是指在人际交往情感处理工作学习等方面,将所有的问题归集于自己,总是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才会造成一些问题,并幻想只要自己做得更好一些、更合乎别人尤其是父母的要求就能够解决问题,就会过上 “好日子”,所以这种人容易焦虑甚至抑郁。而这种性格的形成主要还是在孩童时期,做家长的自身不成熟,没有处理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导致的。​ 生活中,做父母的关心孩子并不是仅仅供他吃穿用度不愁,也不仅仅是孩子生病了百般照顾,也不仅仅是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打气。如果只做到这些,在本书的知识框架内,还不能称之为成熟的父母。书中关于成熟的父母特征讲了不少,简单来说是和孩子一道成长,以平视的、第三人的视角来处理家庭亲密关系。作者说的很简单,可是做起来很难。​ 最后,有点疑惑或者叫不解,这本书的理念是不赞成孩子使用 “归因于己” 的思维,可《论语》里明明又强调从自身找原因。这难道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截然不同之处?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