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9千字
字数
2024-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进入60岁后人生大小事的记录,她以日记般平易近人的笔调,淡然地叙述经历的生离死别与衰老。
母亲住院四年离去,在为母亲整理遗物时感慨“给父母送终和青春期一样,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发现母亲只拥有一点东西,于是作者也希望可以如母亲般身后不留一物地死去。
丈夫如疾风暴雨般衰老,从住进急诊室,到病逝,作者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处理各种杂事,还要一边写作一边照顾小狗;书中还记录了丈夫去世后,她所感受到的老去的无边寂寞,以及独自生活的不便,更有活得自我的自由。
作者没有因为老去而放弃自己,而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跳尊巴、养狗、做饭、写作,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有趣。
“人终有一死,没办法。但我舍不得。若身后不留一物地死去,实在很豁达,很利落。”
作者一个人面对衰老、死亡、告别,一步步走进孤独,但她从未忘记自己是谁,她不再惧怕寂寞,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希望死后无遗物
-
吾骨终将曝荒野 今日尤向荒野行
-
冻僵的肩膀、膝盖、腰和脑袋
-
口袋里总装着狗粪袋
-
能重新来过吗?
-
那之后的我们
-
老婆婆照顾严重年迈的老爷爷
-
是野泽那智啊
-
夫,快不行了
-
夫的状况更糟了,再加上熊本
-
带夫回家
-
临终
-
曾无数次诅咒他去死
-
尽管如此,仍要活下去
-
写出来就清爽了
-
微胖妇女在咔嚓咔嚓山上该穿什么
-
汉尼拔和夫
-
第一次两代人同居
-
第一次做脸和做按摩
-
肯尼思·布拉纳怒吼,夫也怒吼
-
浮云无定端
-
比我稍年长的女人们
-
生剥鬼的喊声便是我的心声
-
旅行
-
现实
-
想扔
-
写给孩子们的信
-
特朗普
-
难眠
-
巴巴,坐,车
-
克莱默,克莱默
-
毒亲
-
很棒的拉梅兹呼吸法
-
忌日
-
贫困的预感
-
植物的殉死
-
承载着无数回忆的烤鸡
-
留给大家一些菜谱
-
按摩的快感
-
夜夜扭扭舞
-
豆沙难戒
-
清算过去
-
户籍证明的难解之处
-
干脆回去吧
-
修炼自我的修验道
-
丢失与寻找
-
内向的人们
-
进口一只狗
-
拔毛
-
恋恋难舍
-
人生咨询的回答
-
石牟礼道子
-
小留结婚
-
查帕拉尔
-
夏末 秋初
-
日式炒面
-
后记
展开全部
未来书单| 《身后无遗物》伊藤比吕美
《身后无遗物》是伊藤比吕美继《闭经记》之后的又一本随笔集,年过六十的伊藤一边持续感受着自身的衰老,一边见证着同居伴侣如何从衰败走向死亡。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 ——《最好的告别》阿图・葛文德原本面目模糊的 “衰老与死亡”,通过作者笔下描述的一件件生活琐事变得具象化起来:是即使想养一只小狼狗,也觉得有心无力是不再喝喜欢了一辈子的威士忌是不再被允许开车是因行动不便而不得不放弃的二楼卧室是消失的食欲和不断下降的体重是渐渐失去对身体的掌控...... 当父母、伴侣相继离世,三个女儿长大成人离家,卸下所有照护职责的伊藤起初倍感轻松和自由,却在日渐漫长的寡居生活中感受到孤独和寂寞侵蚀。面对并不和睦的婚姻生活,她也曾诅咒对方 “赶紧死了算了。” 然而当爱人真的离开,扑面而来的是巨大的空虚。“这样子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更接近荒芜。与其说是一身轻,不如说哪里裂开了虚无的洞。” 虽然伊藤还是照常工作、遛狗,却再也没有心思做饭,每天只吃些牛奶鸡蛋饱腹,独居生活渐渐失去了真实的存在感。在这些看似稀疏平常的家庭书写的背后,是诗人伊藤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和精准描摹,以及近乎赤裸的自我剖白。🌸特别推荐《能重新来过吗?》、《尽管如此,仍要活下去》、《克莱默,克莱默》、《植物的殉死》这几篇文章,伊藤的讲述是特别有节奏感的,读完的感觉就像被脱口秀演员的 call back 击中灵魂一样。
不留遗物
本来以为是写怎么处理自己个人物品。但这是一段六十岁作家失去亲人,孤独寻找自己。坚强面对病死的话题。里面描写的例子故事有趣,让我印象深刻。比如,白头发烤焦成黑发。比如,在菜板上 “咣咣咣” 地拍着黄瓜,夫走进厨房,会说 “黄瓜做错了什么,你这么对待它”,每每让我笑出来。
于极简文字间,窥见生命的深邃
在这个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时代,书籍犹如一艘艘形态各异的船只,承载着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穿梭于读者的精神海洋。而伊藤比吕美的《身后无遗物》,恰似一叶轻盈却深邃的扁舟,以极简的文字,悄然驶向读者内心深处那片关于生命、死亡与爱的隐秘水域。1. 文字的极简美学:如诗笔触,勾勒生活轮廓翻开《身后无遗物》,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伊藤比吕美那简洁到极致的文字。她摒弃了华丽雕琢与冗长赘述,用最质朴、最纯粹的语言描绘着生活的种种。书中的每一段落,都像是一幅简洁的素描,寥寥数笔,却将事物的神韵精准勾勒。例如在描述日常的场景时,她写道:“早晨,阳光照进厨房。面包烤焦了,冒烟。窗外,鸟儿飞过。” 这般简洁明快的表述,没有多余的修饰词,却瞬间在读者眼前构建出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阳光、厨房、烤焦的面包以及窗外飞过的鸟儿,简单的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便营造出一种平凡生活中的真实与烟火气。这种极简的文字风格,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对生活本真的尊重与回归。在当今许多作品追求复杂情节与华丽词藻堆砌的大环境下,伊藤比吕美的文字宛如一股清泉,洗净了读者眼中的繁杂,让我们得以专注于生活最细微、最本质的部分。她以诗性的笔触,将生活中的琐碎片段串联成一个个动人的篇章,让我们在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中,感受到生命的细腻纹理。2.“生命与死亡” 的深度思考:直面终点,领悟生命真谛《身后无遗物》的书名,便已奠定了整本书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探讨基调。在书中,伊藤比吕美并没有刻意回避死亡这一沉重话题,而是以一种坦然、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与思考。她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讲述着身边人以及自己对死亡的感悟。她写道:“我在想,要是死了,我希望能留下的东西,也许只有我曾经活过的事实。” 这种对身后之事的豁达观点,让我们不禁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书中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与死亡相关场景的描述,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有限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比如她回忆起祖母的离世,没有过多渲染悲伤的情绪,而是以一种冷静的口吻讲述着祖母生前的点滴,以及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这种叙述方式,让我们明白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所经历的情感、所创造的回忆以及所实现的自我价值。伊藤比吕美仿佛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在文字间带领我们穿越死亡的迷雾,让我们在直面生命终点的同时,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她告诉我们,与其在对死亡的恐惧中虚度光阴,不如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用爱去填充生命的每一个角落。3.“爱” 的细腻书写:于平凡中见深情,于细微处见伟大在《身后无遗物》中,爱如同一条温暖的丝线,贯穿于整本书的字里行间。伊藤比吕美用她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形式的爱 —— 亲情、友情与爱情。这些爱并非是那种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中,于平凡中见深情。在描写亲情时,她对家人的关怀与眷恋溢于言表。她回忆着与父母相处的点滴,那些看似平常的对话、一起度过的普通时光,在她的笔下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例如她写母亲为家人准备饭菜的场景:“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炉灶上的锅冒着热气,她的背影在油烟中显得有些模糊,但那熟悉的动作,却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简单的描述,让我们仿佛能看到母亲对家人无私的爱,通过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菜肴传递出来。而在友情方面,她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那些一起漫步街头的时光、彼此分享的喜怒哀乐,都成为了生命中珍贵的财富。书中关于友情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的陪伴是多么重要,他们如同星星,在黑暗的时刻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爱情在书中也有着独特的呈现。伊藤比吕美没有用过多浪漫的词汇去描绘爱情的美好,而是通过对与爱人相处细节的刻画,展现出爱情的真实与质朴。那些不经意间的眼神交汇、生活中的相互扶持,都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爱情并非是一时的激情,而是在岁月的长河中,两人携手走过的平淡而又温暖的日子。4. 本书的独特魅力:引发共鸣,启迪心灵《身后无遗物》的独特魅力在于,它能够轻易地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无论是对生活的感悟、对死亡的思考,还是对爱的体验,书中所描绘的一切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阅读这本书时,仿佛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喜怒哀乐、对生命的迷茫与困惑,都在伊藤比吕美的文字中找到了答案。同时,这本书更是一本启迪心灵的佳作。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它提醒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不是那些物质的堆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是我们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它给予我们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去珍惜眼前的一切,去用心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篇章。《身后无遗物》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伊藤比吕美以其独特的文字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关于生命、死亡与爱的绝美画卷。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其中看到真实的自己;又像一盏明灯,在人生的道路上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相信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悟与理解。在这个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时代,书籍犹如一艘艘形态各异的船只,承载着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穿梭于读者的精神海洋。而伊藤比吕美的《身后无遗物》,恰似一叶轻盈却深邃的扁舟,以极简的文字,悄然驶向读者内心深处那片关于生命、死亡与爱的隐秘水域。1. 文字的极简美学:如诗笔触,勾勒生活轮廓翻开《身后无遗物》,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伊藤比吕美那简洁到极致的文字。她摒弃了华丽雕琢与冗长赘述,用最质朴、最纯粹的语言描绘着生活的种种。书中的每一段落,都像是一幅简洁的素描,寥寥数笔,却将事物的神韵精准勾勒。例如在描述日常的场景时,她写道:“早晨,阳光照进厨房。面包烤焦了,冒烟。窗外,鸟儿飞过。” 这般简洁明快的表述,没有多余的修饰词,却瞬间在读者眼前构建出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阳光、厨房、烤焦的面包以及窗外飞过的鸟儿,简单的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便营造出一种平凡生活中的真实与烟火气。这种极简的文字风格,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对生活本真的尊重与回归。在当今许多作品追求复杂情节与华丽词藻堆砌的大环境下,伊藤比吕美的文字宛如一股清泉,洗净了读者眼中的繁杂,让我们得以专注于生活最细微、最本质的部分。她以诗性的笔触,将生活中的琐碎片段串联成一个个动人的篇章,让我们在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中,感受到生命的细腻纹理。2.“生命与死亡” 的深度思考:直面终点,领悟生命真谛《身后无遗物》的书名,便已奠定了整本书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探讨基调。在书中,伊藤比吕美并没有刻意回避死亡这一沉重话题,而是以一种坦然、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与思考。她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讲述着身边人以及自己对死亡的感悟。她写道:“我在想,要是死了,我希望能留下的东西,也许只有我曾经活过的事实。” 这种对身后之事的豁达观点,让我们不禁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书中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与死亡相关场景的描述,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有限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比如她回忆起祖母的离世,没有过多渲染悲伤的情绪,而是以一种冷静的口吻讲述着祖母生前的点滴,以及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这种叙述方式,让我们明白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所经历的情感、所创造的回忆以及所实现的自我价值。伊藤比吕美仿佛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在文字间带领我们穿越死亡的迷雾,让我们在直面生命终点的同时,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她告诉我们,与其在对死亡的恐惧中虚度光阴,不如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用爱去填充生命的每一个角落。3.“爱” 的细腻书写:于平凡中见深情,于细微处见伟大在《身后无遗物》中,爱如同一条温暖的丝线,贯穿于整本书的字里行间。伊藤比吕美用她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形式的爱 —— 亲情、友情与爱情。这些爱并非是那种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中,于平凡中见深情。在描写亲情时,她对家人的关怀与眷恋溢于言表。她回忆着与父母相处的点滴,那些看似平常的对话、一起度过的普通时光,在她的笔下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例如她写母亲为家人准备饭菜的场景:“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炉灶上的锅冒着热气,她的背影在油烟中显得有些模糊,但那熟悉的动作,却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简单的描述,让我们仿佛能看到母亲对家人无私的爱,通过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菜肴传递出来。而在友情方面,她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那些一起漫步街头的时光、彼此分享的喜怒哀乐,都成为了生命中珍贵的财富。书中关于友情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的陪伴是多么重要,他们如同星星,在黑暗的时刻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爱情在书中也有着独特的呈现。伊藤比吕美没有用过多浪漫的词汇去描绘爱情的美好,而是通过对与爱人相处细节的刻画,展现出爱情的真实与质朴。那些不经意间的眼神交汇、生活中的相互扶持,都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爱情并非是一时的激情,而是在岁月的长河中,两人携手走过的平淡而又温暖的日子。4. 本书的独特魅力:引发共鸣,启迪心灵《身后无遗物》的独特魅力在于,它能够轻易地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无论是对生活的感悟、对死亡的思考,还是对爱的体验,书中所描绘的一切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阅读这本书时,仿佛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喜怒哀乐、对生命的迷茫与困惑,都在伊藤比吕美的文字中找到了答案。同时,这本书更是一本启迪心灵的佳作。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它提醒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不是那些物质的堆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是我们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它给予我们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去珍惜眼前的一切,去用心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篇章。《身后无遗物》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伊藤比吕美以其独特的文字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关于生命、死亡与爱的绝美画卷。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其中看到真实的自己;又像一盏明灯,在人生的道路上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相信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悟与理解。
- 查看全部18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