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6.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6千字
字数
2024-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消费主义就是创造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然后让你渴望得到它。
内容简介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剩、浪费和充满欺骗的经济学。它寄希望于消费者的非理性,以求唤起消费主义情绪。
消费主义操控我们的欲望。鲍曼:在消费社会,每一次消费之后产生的不是满足,而是更多的消费欲望。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消费品要在满足欲望前遭到诋毁和贬值。
消费主义操控我们的时间观念。鲍曼:消费主义鼓动我们快速消费当下的目标,让我们觉得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开始,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迟疑和犹豫只会让人痛苦。
消费主义操控我们的生活意义。鲍曼:消费主义将快乐定为评判一切的唯一标准,将不快乐视为一种应受惩罚的罪行。它向人们承诺:消费能给人即时的、永续的快乐。
翻开本书,助你获得抵制消费主义的免疫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或曰,消费者社会守护最严的秘密
-
第一章 消费主义与消费
-
第二章 消费者社会
-
第三章 消费主义文化
-
第四章 消费主义的附带损害
-
索引
展开全部
消费主义的巨大谎言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指出在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下买买买让很多人变成了新穷人,《将熟悉变为陌生》对于消费主义相关话题的直言不讳再次让人们意识到自己被消费和由此带来的欲壑难填所掌控。《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这本小书在大师鲍曼的操刀下俨然已经变成了一台可以透视我们自身和社会的机器。结合本书中的观察对照自身以及社会,我们或许可以发现更多的可能性。1. 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一种社会的特性,用书中鲍曼的话来说就是在消费和需求满足维系的表面下是不断增多增强的欲望。换言之,让更多人陷入欲壑难填的境地才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买买买不光会让人与幸福背道而驰,更会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以往的经济学分析中供需关系是调整商品的关键所在,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下却并非如此。与其说是消费带动了生产,倒不如说是生产拉动了消费。这背后往往就需要依靠不断激发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来实现。好听一点的案例就是乔布斯手里的苹果手机,在发布之前人们并没有购买的欲望,可在此后趋之若鹜,甚至以粉丝自居。海量的物品用来激发、寻求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又会有更多的产品摆在人们的面前。《爱的终结》里性的放飞自我让爱情无处隐藏,而在一个消费占据主导的社会下人们的所欲所求似乎都可以被满足。不难想到,那些消费主义所标榜和承诺的往往是镜中花水中月。比如你可以一掷千金抱得美人归,可在性的满足之后也会与爱情隔绝,《爱的艺术》中提到的救赎自然也难以实现。2. 物质化后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许多消费主义导致的后果,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是 “爱的物质化”。这是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在对其过程中最根本的附带损失给出的简短且犀利的评语。“对人类生活的整体的、全面的商品化” 听起来有些学术,在我的理解就是人们过于痴迷于金钱的力量。人们自以为用金钱可以获得一切,习惯于其进行衡量,从而改变了自身的生活方式。承诺欲望可以被满足驱动了很多人的消费行为,这需要借助于各种各样的商品去实现,至于价码则要看人们的欲望有强烈以及对于承诺的可靠性评估。承诺得到满足,人们就没有动力再去消费。可在一个消费主义主导的社会下,想要保持发展,其核心在于人们的求而不得。换句话说只有欲望不满足才会不断买买买。承诺和交付之间的巨大落差想必每一个收过快递的人都有体会。下单后兴致满满,一开箱索然无味。很多剁手族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甚至不惜背负上沉重的负担,然而这却是消费主义所希望的。3. 巨大谎言要说每一次的消费都是巨大谎言可能有不少人会不认同,可冷静思考承诺和交付之间的鸿沟想必会多少赞同。这种现象并非是个例,只不过是消费社会的常态。消费主义最喜欢的群体是那些被这些巨大谎言所吸引的人,看到了商家的承诺和宣传就轻易下单,被吸引、诱惑、怂恿和操纵。一个比较贴切的例子大概就是直播间里疯狂下单的剁手族,看似占了便宜却常常吃大亏。消费社会的商业需要这些谎言来刺激人们买买买,经济也因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动力。可这一切并非没有后果。有些时候人们似乎喜欢用一种现代版本的英雄形象来为之辩解。剁手族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而盲目下单,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极端更像是孤胆英雄。任凭对方花样百出,依然会凭借自身的需求和喜好来开展行动,成为了欲望的主宰,活得更为自由。事实上的情况可能就像消费主义的巨大谎言一样会让人常常失望。即便是像《生活在低处》的作者胡安焉习惯的低欲望生活方式,也在对抗消费主义的过程中难以占上风。4. 理论之上与《将熟悉变为陌生》相比,本书里鲍曼所讲述的消费主义等相关内容明显难度有所提升。书中和《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相似,有着较多的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好在作者在一些核心方面的讲述中不难理解,或者说可以较为容易取得收获。相信读者可以在理论和概念之上获得一些启发和思考,至于对于自身行为和生活的改变则是另一回事。作为普通读者,我们了解和理解消费主义是通过书中讲述的内容和自身经历结合来实现。故而我们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如此才可以更好指导实践。受限于自身的认知和经验,自然会在理解和执行上有所差异。考虑到个体的性格等各种限制,最终呈现出现的可能千差万别,往往不是一两个典型案例就可以覆盖和代表的。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在反思自身的同时也会增强对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认识与理解。借助鲍曼的洞察我们拥有了一双慧眼,可看清现实后该如何行动则成为摆在很多人面前的又一大挑战。5. 攀登高山阅读一本书很多时候就像攀登一座高山。有些轻易就可以被征服,你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些则充满悬崖峭壁沟壑纵横,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对于那些轻松就可以登顶的我们可能会自信满满,可只停留于此很难取得长远的发展。敢于挑战险峰是需要勇气的,也是挑战自我的开始,更是自我成长的旅程。《梅里雪山》攀登者逝世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虽然阅读不至于带来生命危险,但依然会让人面对失败的风险。或许在开始之后人们才会知道可以攀登的难度,等到结束才明确最终的高度。我们为成功登顶喜悦,但却不能忘了沿路的风景。或许登顶会让人自以为征服了山,但却可能只是一种短暂的幻觉,就像阅读完一本有难度的书。不管你经历多少辛苦,很难说自己就了如指掌,更不必说青出于蓝。即便如此,基于事实进行分享和表达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公开场合更有助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这对自身和他人来说都会起到一定的帮助,更可以认清现实和想象之间的距离。6. 写在最后略知皮毛是我阅读本书的一大感受。这种体验并非第一次,甚至可以说极为常见。有鉴于此,我自然不敢说全面正确理解了作者和作品,本书就是一例。选择分享与表达就意味着要承担风险。其中的风险自然要包括自己的无知和偏见等一些可见和难以预见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勇气让人得以开始,却不能消除此后的风险。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光是通过书籍的载体和作者进行交流,更是与自身进行交流。对于我而言,更少不了和想象中的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中间会带来一些新的启发,也会造成认知上的改变。作为普通读者,不能总是阅读那些让自己觉得快乐的书籍,要多去挑战那些可能带来痛苦和不适的。自身眼界和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往往是要依靠后者而非前者。阅读的乐趣可能是读书这一活动的馈赠,可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要是遇到像本书这样有一定门槛的,除了费脑细胞,还可能让人感到不适,甚至可能会影响对于自我的认知。
以后有机会再来拜读
不是说内容不好,而是翻译有点晦涩难懂。译过来的语句不太符合我们汉语的表达方式,是让我目前难以读下去的原因之一。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