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9千字
字数
2023-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边缘人思想群态,现实版《肖申克的救赎》。
内容简介
安迪是一个“天生有罪”的哲学老师。
每当踏入监狱的安检门,他脑子里的“刽子手”就会开始蠢蠢欲动。而在充斥着暴力的监狱里讲课,他明显乱了阵脚:控制不了讨论的方向、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还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勾起记忆深处的回忆……在这场和刽子手的斗争中,他用哲学当钥匙,打开了被监禁的身体的思想世界,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性,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的话
-
身份
-
自由
-
羞耻
-
欲望
-
运气
-
快乐
-
时间
-
疯狂
-
信任
-
救赎
-
遗忘
-
真实
-
凝视
-
欢笑
-
种族
-
内在
-
变化
-
故事
-
家庭
-
善良
-
教学资料及来源
-
致谢
展开全部
探讨罪犯心理的纪实文件
这本《自由活动时间》的主要场景,就是在监狱中每周一次的特殊时刻,当牢门打开,犯人们可以走出牢房,参加各种活动,如上课、工作坊或其他活动。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作者安迪・韦斯特以哲学老师的身份与犯人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授课。作者在书的序言中表示,他意识到监狱中的犯人通常没有机会书写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与外界分享。因此,他肩负起责任,用狄更斯式的笔触描绘了监狱生活的细节,并坦诚地讲述了一段温柔而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得以认识那些生活在监狱中的个体,如每周都说 “下周不来了” 的罗德尼、给女儿讲故事的穆萨布、担心出狱后睡不着觉的塔夫、渴望写回忆录但被拒绝的加布里埃尔等。安迪通过他的文字,打破了时空的隔阂,让每段人生都变得清晰可见。安迪的授课内容围绕着二十个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解开被监禁身体思想世界的钥匙。他通过解答关于身份、自由、羞耻、欲望、运气、快乐等疑问,帮助囚犯们找到内心的平衡和救赎。同时,他也深入探讨了监狱作为改造场所的角色,提出了对监狱制度的新思考,希望建立一个更加人性化、注重治疗的监狱环境。除了对犯人的描述和哲学问题的探讨,书中还涉及了作者对自我身份的思考和挣扎。作为一个出生于犯罪家庭的 “幸存者”,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述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与 “刽子手” 共生的经历。尽管这些部分可能显得有些矫情和冗长,但它们也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同理心。
高中各科成绩不及格的人是怎么当上哲学老师的
书名上的「回忆录」这 3 个字翻译太不贴切了,只是过去 10 来年工作的总结。疫情期间不能去监狱里上课,宅着的时候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就梳理了一本书。一个不到 40 岁的人写什么回忆录。他是哲学老师,给监狱里的居民们上哲学课。他的爸爸、舅舅、哥哥都住过监狱,他是怎么摆脱家族牢狱传统的?是哲学挽救了这个少年。17 岁高中快毕业的时候,从试听一节哲学课开始。他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审视他,怀疑他。总觉得自己去监狱的时候身上有毒品,通过安检后会大松一口气。他已经把手机寄存在储物柜了,还是会检查自己的口袋,再次返回储物柜看手机好好的躺在那里,过安检的时候紧张到出汗。总是出门后怀疑自己没有关厨灶,然后返回家,给厨灶拍照再出门,出门后看到照片还是要再回家确认,担心自己在确认后有动了燃气开关。脑子里总出现因为他的疏忽而烧了整个楼的画面。这些细节能够推测出,他一天除了流转于监狱上 1-2 节课,就做不了别的了。因此收入也不会特别多。但他很喜欢这份具有挑战的工作,哲学是他的喜欢的,给这些监狱里的居民上哲学课,讨论运气、自由、羞耻、现实、种族、家庭、救赎、善良,是很有意义且很有意思的事情。在监狱的见识也拉近了他和有牢狱经历这些家人的距离。这些学生喜欢讨论,但经常讨论别的,而不是课上的哲学主题。多数情况是 6 人以内的小授课,但上课并不轻松。但这些不轻松他没有写,双线叙事,一边讲生活,一边讲工作,都在好转。
出版方
未读
只提供有趣、实用、涨知识的新鲜阅读。
「未读」是一个文艺却不高冷、精致而不空洞、独特且开放包容的新锐文化品牌。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