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展望未来教育发展,聚焦可持续性未来。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思考。未来教育是超越制度化的教育,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基调,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支撑。未来教育强调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教育空间、教学手段、教育机会和教育内容等,都将产生革新性变化。终身学习将贯穿未来个体一生的发展,也是未来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理念。

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面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未来教育将秉承人文主义的发展观念,共同聚焦人类可持续性未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当我们谈教育,我们是在谈什么
  • 自序
  • 第一篇 未来的学习型社会
  • 一、 终身化的学习型社会
  • (一)终身化的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认识
  • (二)终身化的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 (三)终身化的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策略
  • 二、 网络化的学习型社会
  • (一)网络化的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认识
  • (二)网络化的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 (三)教育如何应对网络化的学习型社会
  • 三、 数字化的学习型社会
  • (一)数字化的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认识
  • (二)数字化的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 (三)教育如何应对数字化的学习型社会
  • 第二篇 未来的教育理念
  • 一、 共同利益为主导
  • 二、 技术创新为思路
  • (一)顺应技术变革,提升教育技术,打造智慧化的学习环境
  • (二)融合教育技术,重组学习时空,推动教育制度和思想变革
  • (三)技术革新,生命坚守,耦合未来教育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 三、 主体发展为目的
  • (一)人文素养
  • (二)批判性思维
  • (三)创新能力
  • 第三篇 未来的教育类型
  • 一、 学校教育:以提高学习者的智商(IQ)为目的
  • (一)未来学校是提升智商的重要场所
  • (二)未来学校教育是成才的教育
  • (三)未来学校教育将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
  • 二、 家庭教育:以提高学习者的情商(EQ)为目的
  • (一)未来家庭是培养情商的重要场所
  • (二)未来家庭中的情商教育是成人的教育
  • (三)情商教育在未来家庭开展的基本原则
  • 三、 社会教育:以提高国民的德商(MQ)为目的
  • (一)社会是培养德商的重要场所
  • (二)未来社会教育更是道德成长的教育
  • (三)社会教育提升德商的思考:知与行的内在逻辑
  • 四、 自我教育: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 (一)自我教育是基于个人需求的主体性教育
  • (二)自我教育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 (三)自我赋能是自我教育开展的有力支撑
  • 第四篇 未来的教育模式
  • 一、 技术时代的混合学习
  • (一)技术时代的学习:人与技术关系的再思考
  • (二)混合学习是技术时代的关键能动模式
  • (三)技术时代的混合学习:学习者的再定位
  • 二、 教育世界的项目学习
  • (一)项目学习的理论来源:学习理论的综合运用
  • (二)教育世界的项目学习:教育组织形态的深度思考
  • (三)项目学习:未来教育模式的有形创变
  • 三、 生命历程的终身学习
  • (一)生命历程中的终身学习:人生意义的丰富
  • (二)终身学习是生命历程中的关键组织部分
  • (三)生命历程的终身学习:朝向完满人生
  • 第五篇 未来的教育技术
  • 一、 未来教育技术的具体运用
  • (一)大数据
  • (二)人工智能
  • (三)区块链
  • 二、 未来教育技术的实践空间
  • (一)智慧型教室
  • (二)智慧型社区
  • (三)智慧型城市
  • 三、 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
  • (一)技术化的学习者
  • (二)技术化的学习空间
  • (三)技术化的学习手段
  • 第六篇 迈向教育的未来
  • 一、 超越制度化教育形态
  • (一)制度化教育系统的拓展
  • (二)韧性化教育系统的突显
  • (三)数字化教育系统的延伸
  • 二、 开放与包容作为基调
  • (一)未来教育的开放性基调
  • (二)未来教育的包容性基调
  • 三、 未来教育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