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5次对话串起20世纪哲学流派,切中要点的提问与平实敞亮的说理。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去关注那些讨论基本问题的思想家?一扇门的打开如何引起其他门的打开或关闭?

将哲学置于时代的背景下,作者与当代领衔哲学家展开对话,对谈在20世纪占据主流并延续至今的哲学流派,审视哲学的常规分支,包括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等,并结合相关历史去理解各流派的最新发展,进而发现思想家如何重述问题,如何看待自由、未来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寻找一条新的思考道路的尝试必然是摸索性的,这些一直在路上的思想家用切身行动告诉我们,不要听信权威,而要看看事实,然后自己判断;只有投身于不同于技术性思考的反思中,才能为自己定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1 哲学导引 对话以赛亚·伯林
  • 2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话查尔斯·泰勒
  • 3 马尔库塞与法兰克福学派 对话赫伯特·马尔库塞
  • 4 海德格尔与现代存在主义 对话威廉·巴雷特
  • 5 维特根斯坦的两种哲学 对话安东尼·昆顿
  • 6 逻辑实证主义及其遗产 对话A. J. 艾耶尔
  • 7 语言分析哲学的魔咒 对话伯纳德·威廉斯
  • 8 道德哲学 对话R.M. 黑尔
  • 9 蒯因的思想 对话W. V. 蒯因
  • 10 语言哲学 对话约翰·塞尔
  • 11 乔姆斯基的思想 对话诺姆·乔姆斯基
  • 12 科学哲学 对话希拉里·普特南
  • 13 哲学与政治 对话罗纳德·德沃金
  • 14 哲学与文学 对话艾丽丝·默多克
  • 15 哲学与其社会背景 对话欧内斯特·盖尔纳
  • 进一步阅读建议
  • 译名对照表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