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孜孜求治的劳模皇帝到身殉社稷的末代君主,在位十七年间崇祯帝有过怎样的奋斗与挣扎?他的亡国悲剧是人力还是气数?

内容简介

朱由检仓促之间由藩王变帝王,开启跌宕起伏的悲剧人生。在位十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励,以雷霆手段惩阉党、振朝纲,表现出了韬光养晦的政治智慧和孜孜求治的政治决心。

然而,他以重典驭臣下,生性多疑,致内阁如走马;刚愎自用,错杀名将能臣。在农民起义的内忧和清军来犯的外患间左支右绌,安内攘外错失良机。

甲申之变,自缢煤山,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身死社稷的君主。随着他中兴之梦的幻灭,明朝灭亡。

樊树志教授在《万历传》之后倾力推出《崇祯传》,将晚明最后十七年的历史变局、明清鼎革之际的政治斗争娓娓道来,令人如临其境,想见其人其事,省思历史与人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受命于危难之际
  • 一、 “召信王入继大统”
  • 昙花一现的泰昌朝
  • 朱由校:“至愚至昧之童蒙”
  • 熹宗何以绝嗣
  • 信王朱由检
  • “吾弟当为尧舜”
  • 魏忠贤心存异志
  • 二、 不动声色逐元凶处奸党
  • “皇考皇兄皆为此误”
  • 魏忠贤与客氏
  • 《久抱建祠之愧疏》
  • “令崔呈秀归籍守制”
  • 倒魏舆论逐步升级
  • “去恶务尽”
  • 魏忠贤悬梁自尽
  • 三、 定阉党逆案,毁《三朝要典》
  • 为维新之治扫清道路
  • 清查阉党逆案
  • 销毁《三朝要典》
  • “天下不患有真小人,而患有伪君子”
  • 公布钦定逆案
  • 四、 昭雪冤狱,弘扬正气
  • “东林乃天下人才之渊薮”
  • 为志士仁人平反昭雪
  • 《碧血录》与《玉镜新谭》
  • 第二章 刻意营求中兴之治
  • 一、 寄厚望于袁崇焕
  • 袁崇焕宁远大捷
  • “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
  •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 宁远兵变与锦州兵变
  • 二、 同室操戈:毛文龙之死
  • “毛文龙灭奴不足,牵奴则有余”
  • “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 袁督师斩毛帅
  • “室戈方操几时休”
  • 三、 己巳之变:袁崇焕的悲剧
  • 同室操戈的后患
  • 皇太极的离间计
  • “着锦衣卫拿掷殿下”
  • 翻案风波与袁崇焕之死
  • 第三章 忧勤惕励,殚心治理
  • 一、 “今日吏治民生夷情边备事事堪忧”
  • “逆珰余焰未灭,邪议尚存”
  • 革除积弊,推行新政
  • 二、 “此时不矫枉振颓,太平何日可望”
  • “臣下凛凛于救过不及”
  • “何官非爱钱之人”
  • “朕闻知此弊已久”
  • “皇上求治之心操之过急”
  • 矫枉振颓,适得其反
  • 三、 “朕自御极以来,夙夜焦劳”
  • 忧勤惕励,寝食不安
  • 皇帝的日讲与经筵
  • 事必躬亲,虔诚修省
  • “旧弊彻底清厘,情面一毫不顾”
  • 四、 “朕万不得已遣用内臣”
  • “自古未有宦官典兵不误国者”
  • “驱民为盗,动摇国本”
  • “遣用内臣原非得已”
  • 第四章 “诸臣但知党同逐异,便己肥家”
  • 一、 钱谦益案:会推阁臣引发的党争
  • “培养元气,今日要著”
  • 温体仁攻讦钱谦益
  • 钱谦益与温体仁当廷对质
  • “温体仁欲以‘党’字塞言官之口”
  • 文华殿御前会议
  • “钱谦益夺官闲住”
  • 二、 钱龙锡案:袁崇焕之狱引发的党争
  • “群小欲翻逆案”
  • “遣锦衣卫缇骑逮捕钱龙锡”
  • 黄道周力排众议
  • 三、 温体仁与周延儒的倾轧
  • 周延儒入阁参预机务
  • 温体仁与周延儒互相倾轧
  • 温体仁棋高一着
  • 四、 “崇祯皇帝遭温了”
  • “内阁翻成妓馆”
  • 推举吕纯如事件
  • 排挤文震孟事件
  • 郑鄤之狱
  • 温体仁的垮台
  • 第五章 举棋不定的抚与剿
  • 一、 黄土高坡上的造反大军
  • 王嘉胤与王左挂
  • 八队闯将李自成
  • “驱民而为盗”
  • 二、 杨鹤抚局之败
  • 杨鹤出任陕西三边总督
  • “抚字得法,自然盗息民安”
  • “抚局既定,剿局亦终”
  • 杨鹤招抚神一魁
  • “群盗视总督如儿戏”
  • 神一魁复叛,杨鹤大祸临头
  • 三、 洪承畴荡平陕西
  • “贼势猖獗,招抚非是,杀之良是”
  • “数年积孽渐见荡平”
  • 速图剿定山西
  • 四、 战火蔓延山西
  • 紫金梁等部挺进山西
  • 各自为政,荡平无期
  • 战火向豫北蔓延
  • 五、 渑池渡:一发而不可收拾
  • “秦晋兵力厚集,贼必窥虚犯豫”
  • 豫北成为主战场
  • 渑池渡:农民军驰骋中州大地
  • 六、 车箱峡:陈奇瑜重蹈覆辙
  • 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
  • “当剿则剿,当抚则抚”
  • 陈奇瑜:“一朝解散,天下自此无患”
  • 庸阃误国
  • 第六章 十年不结之局
  • 一、 “流氛震惊皇陵,责实在朕”
  • 张献忠直捣凤阳皇陵
  • 凤阳皇陵被焚,朝廷震惊
  • 杨一鹏处死,吴振缨遣戍
  • “贼兵如梳,官兵如栉”
  • 二、 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昇督剿东南
  • 卢象昇出任五省总理
  • “洪承畴、卢象昇南北督剿,合图扫荡”
  • 艾万年阵亡
  • “今日急务当以收拾人心为本”
  • 卢象昇围剿初见成效
  • 满洲军队突破长城要塞
  • 三、 孙传庭“设伏出奇,具见调度”
  • 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
  • “生擒闯王高迎祥”
  • “三胜之气,坐此沮索”
  • 四、 “恨用卿晚”:杨嗣昌复出
  • 起复杨嗣昌为兵部尚书
  • “必先安内然后才能攘外”
  •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 熊文灿出任五省总理
  • 五、 “十年不结之局”似可结局
  • 张献忠诈降
  • 洪承畴倾全力围剿
  • 李自成败退商雒
  • 第七章 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
  • 一、 “剿兵难撤,敌国生心”
  • 杨嗣昌对清议和
  • 黄道周弹劾杨嗣昌
  • 二、 清兵深入二千里
  • 卢象昇总督天下援兵保卫京师
  • 卢象昇:“今食尽力穷,死在旦夕”
  • 惩处封疆失误诸臣
  • 三、 “盐梅今暂作干城”:杨嗣昌督师
  • “天下无贼”
  • 张献忠重举义旗
  • 皇帝召开御前会议
  • 杨嗣昌督师
  • 玛瑙山大捷
  • 四、 “功虽未成,尽瘁堪悯”:杨嗣昌之死
  • “各将观望,逗留不前”
  • “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 洛阳的“福禄宴”
  • 朱由检:“就是气数,亦须人事补救”
  • 襄王:“求千岁爷爷饶命”
  • 朱由检:“杨嗣昌死后,廷臣无能剿贼者”
  • 五、 “灭寇雪耻”成泡影:洪承畴降清
  • “我皇上‘灭寇雪耻’四字,就是中兴大有为根本”
  • 朝廷遥控,企求速战速决
  • 松山陷落,洪承畴被俘
  • 朱由检:“我不曾救得承畴”
  • 六、 “可款则款,不妨便宜行事”
  • 盛京的秘密和谈
  • “堂堂天朝,何至讲款”
  • 陈新甲成替罪羊
  • 第八章 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 一、 周延儒复出与赐死
  • 没有温体仁的温体仁路线
  • “还是他做”:周延儒复出
  • “朕以天下听先生”
  • “特准黄道周赦罪复职”
  • 姜埰、熊开元之狱
  • “厂卫是朝廷私刑”
  • “奈何以喜怒塞言者路”
  • 满洲铁骑纵横驰骋
  • 勒令周延儒自裁
  • 二、 分庭抗礼的李自成与张献忠
  • 闯曹雄视河洛
  • 三围开封,决河灌城
  • 襄阳、荆州、承天陷落
  • 吴甡督师湖广之议
  •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 “皇上只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 “救焚拯溺已刻不容缓”
  • 三、 一筹莫展:出征、南迁、勤王
  • 李自成:“嗟尔明朝,大数已终”
  • 大顺永昌元年
  • 李建泰代帝出征
  • 朱由检与李明睿的南迁之议
  • 南迁之议夭折,中兴希望幻灭
  •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 勤王之师鞭长莫及
  • 四、 “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
  • “朕不自意将为亡国之主”
  • 希冀国祚绵延长存
  • 恭俭的周后与多才的田妃
  • 五、 最后的时日
  • “朕任用非人,养毒致溃”
  • 兵临城下
  • 生离死别
  • 青史凭谁定是非
  • 六、 闯王进京
  • 杀身成仁的忠臣
  • 改换门庭的宵小之徒
  • 帝后的葬礼
  • “劝进”的表演
  • 第九章 尾声
  • 一、 “冲冠一怒为红颜”
  • 二、 为明复仇旗号下的各种活动
  • 三、 噩耗传到南京之后
  • 四、 皇太子之谜与朱三太子案
  • 后记
  • “中华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