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两次鸦片战争实为中国历史之转折,传统的国家进入了近代的世界。在此转折关头的若干细部,不可不察。

内容简介

《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集中讨论历史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军事与外交活动。作者对交战双方的军队编制、人员、兵器、统帅以及军费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检讨,改变以往近代史研究者较少从上述角度揭示中国方面失败原因的做法,还原了19世纪的一段重要历史。作者指出,庞大的中国军队之所以败给了数千名敌军,除政治的原因外,还因为当时中国军事建设,如战备、训练、军制、指挥调度系统,甚至常为国人自豪的兵法都存在很多问题,难以适应殖民时代工业大国的侵略战争;而在外交上,通过广州反对英国人入城的斗争、公使驻京两事的重点分析,作者指出,清廷上下“天朝”观念和体制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外交“失矩”,说明传统国家在适应国际社会的过程中榫卯不合的种种痛楚。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西方新敌面前的“天朝”旧容
  • 鸦片战争清朝军费考
  • 问题的提出
  • 军费支出总额之估计
  • 清朝经费的来源
  • 军费支出的用项
  • 结论
  • 附表:各省区捐输情况表
  • 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
  • 英国侵略军的兵力
  • 清军的兵力
  • 对抗中的中英兵力对比
  • 清军兵力不能集中的原因
  • 结论
  •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与英、法军兵力
  • 广州地区军事冲突阶段(1856.10—1857.6)
  • 第一次全面作战阶段(1857.7—1858)
  • 换约作战阶段(1859)
  • 第二次全面作战阶段(1860)
  • 再论清军兵力难以集中的原因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装备与训练
  • 装备一:战船
  • 装备二:炮与炮台
  • 装备三:轻兵器
  • 训练废弛及其原因
  • 清军的装备与训练同近代战争之差距
  • “天朝”观念下的外交失矩
  • 广州反入城斗争三题
  • 要求入城的条约依据
  • 要求或反对入城的理由
  • 1849年“伪诏”的确认
  • 入城与修约:论叶名琛的外交
  • 反入城的情结
  • 英、美的修约要求与叶名琛的内心判断
  • “以静制动”:1854—1856年叶名琛的对策
  • 战争初起与叶名琛的“报捷”
  • 广州城陷前的自信:不确的情报与错误的分析思路
  • 简短的结语
  • 附记:关于叶名琛的未见奏折
  • 公使驻京本末
  • “公使驻京”之由来
  • 《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对“公使驻京”的规定
  • 全免关税与修改条约
  • 俄国使节、美国公使在北京
  • 西礼觐见的威慑力量
  • 普鲁士等国条约的范式
  • 西礼觐见的实现
  • 简短的结语
  • 第一次中比条约的订立时间及其评价
  • 近代尺度丈量下的实距
  • 虎门之战研究
  • 虎门的地理形势与战略地位
  • 虎门设防情况
  • 琦善撤防质疑
  • 作战经过
  • 虎门之战的失败原因
  • 浙东之战的战术
  • 战前的调兵拨饷
  • 奕经的排兵布阵
  • 雇勇中的秘密
  • 吴淞之战新探
  • 吴淞的地理形势与平时设防
  • 战前的筹防措施及其评价
  • 战斗经过
  • 牛鉴、王志元对战败的责任
  • 结论
  • 大沽口之战考实
  • 大沽口的地理形势与战前设防状况
  • 1858年大沽口之战
  • 1859年大沽口之战
  • 1860年大沽口之战
  • 结论
  • 上海三联书店版后记
  • 附录
  • 征引文献
  • 人名船名译名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落后就要挨打,忘战必有危机

    中国近代与外国的战争,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恰是一把尺子,量出了 “天朝” 与 “泰西” 之间在近代化上的差距。在那个时代,许多尺度与今稍有不同,特别明显的是,强权是 19 世纪通行的 “公理”。在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军在总体上根本不具备与英、法等西方列强抗衡的军事实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尺子,客观地量出其间的差距。二、在清方作好一切准备,英、法等犯下致命错误的情况下,清方也可能获得局部的甚至是重大的胜利,如 1859 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三、在清方作好一切准备,英、法等也未犯错误的情况下,最佳的战例当属 1860 年石缝炮台之战。如果清军以据守坚强防御阵地的战法,不怕牺牲地与英法联军死战,虽不免最终失败,但毕竟能予敌重创。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范式对抗

      1、近代不仅是东西差异,同时是古今差异。2、范式是经济、政治、军事、制度、习俗的合成,西式路径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新东方路径是在大陆整合更大规模和效率的合成,底层力量都是规模化标准生产。3、偶然事件改变节点,但不改变大尺度。阿拉伯文明和儒家文明在遭遇冲击后不同的反应,不是偶然。4、一生 40 年作为,应对复合环境,拆分大尺度的必然和偶然,抓住小尺度的必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学家之书

        茅海建老师的《近代的尺度》和《天朝的崩溃》,我个人更喜欢后者。其原因可能是《天朝的崩溃》只写第一次鸦片战争,把方方面面都具体呈现,我阅读起来很过瘾,而《近代的尺度》写了两次鸦片战争,把历史中可能影响发展因素重点描写,忽略了一些次要人物和事件,有些我感兴趣的旁枝末节没有笔墨。  不过,《近代的尺度》还是让我搞明白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参与其中的人,他们的所想所为是如何推动整个事件,更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西方列强要保留大清的存在,大清皇帝继续合法的统治中国对列强有什么好处,只能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苦难。  此书,把很多有共同特点的人和事物都做了对比,有大事件对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比;也有细小处对比,如英军步兵装备和清军步兵装备比;这对比有助于真实的反映历史情况,更直观的把我带入当时的情景中,虽然文字下人物不及小说生动形象,但让我的大脑更真实还原大清朝。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