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长销70年、永不过时的经济学经典。

内容简介

这个时代,信息繁杂、众说纷纭,要做个洞悉规律和趋势的明白人,掌握经济学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课。美国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早在20世纪就发现,经济学中充斥着影响人们决策的谬误,我们必须学会识别才能不被误导。整个经济学可以简化为一堂课,即关注整体而非个人或局部的利益。

《一课经济学》是一堂由浅入深的入门课,涉及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包括公共建设工程、政府信贷、就业与失业、最低工资、房租管制、储蓄和通货膨胀。作者认为,那些看似有道理的理论和学说,比如:多难兴邦,机器抢走了就业,提高关税能保护民族产业,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能保护穷人,政府应该管制房租……其实都是片面而浅显的认知。这堂课告诉我们两种思维方式:人们要避免天生短视的倾向,要关注某个经济行为的长远而非即时效应;判断一个经济计划是否可行,要考略其对所有而非特殊群体的影响。

《一课经济学》呈现了不同经济学家对于政策、制度、法律、道德和人性的不同思考逻辑。经济学很复杂,但经济学思维是人人都可以习得的能力。拥有思考和鉴别的智慧,我们才能纠正思维的认知偏差,看清世间真相。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版序
  • 第一版序
  • 第一部分 本书主旨
  • 第1章 关于这堂课
  • 第二部分 课程的应用
  • 第2章 破窗谬论
  • 第3章 战祸之福
  • 第4章 公共建设工程意味着税收
  • 第5章 税负抑制生产
  • 第6章 政府信贷扭曲生产
  • 第7章 诅咒机器
  • 第8章 摊享工作机会的企图
  • 第9章 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
  • 第10章 盲目崇拜充分就业
  • 第11章 关税“保护”了哪些人?
  • 第12章 出口的驱力
  • 第13章 “等位价格”
  • 第14章 拯救X产业
  • 第15章 价格体系如何运作?
  • 第16章 “稳定”价格
  • 第17章 政府管制价格
  • 第18章 房租管制的后果
  • 第19章 最低工资法
  • 第20章 工会真的能提高工资吗?
  • 第21章 “有足够的钱买回商品”
  • 第22章 利润的功能
  • 第23章 通货膨胀的幻景
  • 第24章 抨击储蓄
  • 第25章 课后回顾
  • 第三部分 30年后的这一课
  • 第26章 30年后的这一课
  • 后记与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课经济学:史诗级贸易战当前,多角度看问题才是最需要掌握的

    一场史诗级的贸易战开始了,对我们来说都有什么影响?如何读懂这些经济举措背后的意义?学习一点经济学知识就很重要了。我们一起看看《一课经济学》里面都讲了哪些知识呢?罗胖曾经在推荐这本书时说,本书 “以浅显的文字取代了高深的经济学术语与复杂的公示,为经济学入门提供了一种最为迅捷和有效的方式。” 不可否认,这本书的文字的确浅显易懂,所涉及内容也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 书中一个观点我很认同:“懂得一点点经济学很容易引导人们得出自相矛盾的十分荒谬的结论,而真正理解经济学则会使人的思想重新回到常识。”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观点,与读《人类简史》的感觉一样,我草草翻完之后,还是陷入了沉思:我不知道要不要推荐给大家读这本书。 推荐语说:“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讨论了设计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很多问题:公共建设、税收、最低工资、就业与失业、进出口、储蓄等等,以最简单的阐述方式,解读这些复杂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 的确如此。常常看完一个篇章,我会忍不住叫好。作者的很多观点读起来都 “很解气”。比如:破窗谬论提到,橱窗被打破,增加了玻璃店的生意,表面看似为繁荣社会经济做出了贡献,而实际上裁缝店却失去了做西装的机会 —— 人们总是只看到眼前所见的东西。再比如:为了 “充分就业”,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作环节,用各种手段 “制造工作机会”,导致劳工的工作效率变的最差,而不去考虑追求生产最大化。还有,政府采用最低工资法试图照顾劳工,试图拉动工资涨幅,却会迫使一些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失业,也会提高企业的用工成本,甚至会导致企业发展缓慢进而会使社会财富下降。…… 看完后我却有点迷茫:难道政府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吗?作者的这些观点真正经得起推敲吗? 对于没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读者来说,很容易被本书的观点带偏,产生一些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适合的经济学认识和想法。 比如:按照本书的观点,政府管控只会造成市场发展的掣肘。那么,市场经济的发展,难道真的不需政府调控,只要放任其自由发展么? 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对于任何观点,我们都要带有自己的思考敢于质疑专家,敢于探索真相,敢于改变自我。 书中各章节谈到的观点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看似简单且很利国利民的经济举措,波及到的利益团体和辐射力影响力竟如此深远,这一举措是好是坏,是利是弊,通常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考验才能发现其实际效果。《一课经济学》中有一句话深得我心: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时影响,更要考察其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更要追踪其对所有群体造成的影响。看到看得见的,也要看到看不见的。 这不仅仅是作者的观点,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因为只有这样全方位去观察事物,才能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估。无论是对于经济政策的效果、组织投资收益还是我们日常的生活,都是如此! 上学时候,老师常说,读一本书,先要把它读厚,再把它读薄。这本书才算真正读懂了。我在想,其实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如此 —— 大道至简嘛。看到一个观点,我们能做的是旁征博引,然后,拨开种种干扰心智的谬论,还原事情原本的样子,得到相对客观的结果。 看了这本书,最直接的改变就是:督促我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而不仅仅是相信一面之词。也开始慢慢养成一个习惯:凡涉及社会现象的问题,学着从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寻找答案;凡涉及到个人自身的问题,那就借助心理学或者思维能力去理出头绪,这样或许距离社会本来的面貌会更近一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畅销了 70 多年的经济学经典入门书,主要讲述的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这本书曾经得到过很多经济学大师的赞赏,甚至有人说,如果你只想看一本经济学的书,那应该就是这一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只重当前,必失长远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只重当前,必失长远。只谋局部,必失全局。在人们真实的生活领域将这个观点进行了展开,在不同场景进行了分析,并用经济学的知识进行了解释。对我们日常思考问题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我个人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国家的经济政策如同人的行为一样,不但要考虑一个行为的短期效应,还需考虑长期层面的整体效果。
        2. 当一个事情占用的时间精力过大,必然会压榨其他方面的时间精力,而且你在这一事情上的正面效果也并不会延伸到其他领域。
        3. 用生产的观点去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与其聚焦于眼前的蛋糕能分多大,不如去做一个更大的蛋糕。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