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本书呈现了历史迷人的复杂性,你会发现道义和价值,才是人类最深厚绵长的维系力量。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

本书内在的骨架是一种回环式的梳理:从蜀汉集团的政治论述中厘清其政治定位,以政治定位为参照衡量其政策策略的取舍,以蜀汉集团的兴衰脉络检点其主要政策策略的得失,再以这种成败与得失的比照回溯其政治定位。最后归结到:政治定位如何影响一个政治集团的兴衰。

藉此视角,通过对蜀汉兴亡过程的完整领略——刘备的崛起及其局限、诸葛亮在局限中的努力、蜀汉国策的调整及蜀政的衰败——冀能对政治变迁的内在逻辑有所体悟。

本书在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上——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评价、永安托孤到底托了什么、襄阳之战的三方博弈、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战略与战术原因、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一段老生常谈的历史里,领略全然不同的风景,这是本书最殷切的期许。

目录

  • 版权信息
  • 楔子
  • 第一章 早期的刘备
  • 第一节 刘备的英雄之名
  • 第二节 衣带诏的疑点
  • 第二章 《隆中对》的得失
  • 第一节 《隆中对》的褒贬
  • 第二节 复兴谁的汉室
  • 第三章 第一次荆州风云
  • 第一节 曹操在建安十三年的政治战场
  • 第二节 江东:从桓文之业到新的帝业
  • 第三节 孙刘联合抗曹
  • 第四章 联盟的新阶段
  • 第五章 刘备取益州
  • 第一节 张松、法正的双重布局
  • 第二节 刘备反目袭刘璋
  • 第三节 刘备取益州的善后措施
  • 第四节 刘备取益州对孙刘联盟的影响
  • 第六章 借荆州的是与非
  • 第七章 刘备称汉中王
  • 第一节 刘备取汉中
  • 第二节 刘备称汉中王
  • 第三节 上汉帝表上的名单次序问题
  • 第四节 刘备称王与孙权的关系
  • 第八章 第二次荆州风云
  • 第一节 关羽为什么攻襄阳
  • 第二节 孙权背盟袭荆州
  • 第三节 刘备的战略检讨
  • 第四节 孙权的政治代价
  • 第九章 刘备称帝
  • 第一节 刘备的帝业论述
  • 第二节 对刘备帝业的非议
  • 第十章 夷陵之战
  • 第一节 伐吴之战的政治定位
  • 第二节 夷陵之战的战略检讨
  • 第十一章 永安托孤
  • 第十二章 蜀汉的内外危机
  • 第一节 蜀汉的帝业合法性危机
  • 第二节 曹魏的和平统一攻势
  • 第十三章 诸葛亮主政
  • 第十四章 联盟的政治问题
  • 第十五章 诸葛亮北伐(政治)
  • 第一节 北伐与蜀汉内政
  • 第二节 北伐是信念之战
  • 第十六章 诸葛亮北伐(军事)
  • 第一节 北伐的时机选择
  • 第二节 北伐大战略
  • 第三节 首次北伐的战略检讨
  • 第四节 蜀汉的战略软肋
  • 第五节 最后的奋斗
  • 第六节 北伐的挫折
  • 第十七章 蜀政的衰落
  • 第一节 蜀汉国策的调整
  • 第二节 蜀政的衰敝
  • 第十八章 蜀汉的灭亡
  • 第一节 从《仇国论》到亡国论
  • 第二节 蜀汉的败亡
  • 余论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政治的角度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刘备

    如果让我推荐过去一年给我震撼最大的一本书,我推荐饶胜文老师的《大汉帝国在巴蜀》。虽然这本书名气不大,但它属于沧海遗珠,是被遗忘的精品。读这本书源于饶老师的《项羽评传》,学完饶老师的课之后发现他写的《大汉帝国在巴蜀》正好在得到电子书库里,于是就翻开读了起来。起初我对这本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讲三国的书汗牛充栋,要出彩确实不容易,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惊喜。读这本书建议先学完饶老师的《项羽评传》,你会发现书和课都有一条主线,那就是 “政治”。项羽为什么选择霸业,选择看似不合理的分封,而诸葛亮《隆中对》和刘备取益州其中的得失,关键都在 “政治” 二字。理解了历史人物在当时当地所处的具体环境,需要考虑的政治因素,就很容易理解他们的困境了。我在读这本书时,读完第一章,觉得有点意思,都说刘备起步很差,但是饶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刘备刚开始人缘口碑就不错,没有想象中那么差。读到第二章对诸葛亮《隆中对》的解读,就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了。饶老师在本书中真的是把《隆中对》中涉及的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讲得细致入微,让我意识到看似完美的《隆中对》在政治上有致命的缺陷,这也导致了《隆中对》最终没能实现。读完这本书,我的体会是,对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认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去理解,当然这也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我也推荐去读一下郭建龙老师的中央帝国三部曲,非常有帮助!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三国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1、孙刘必须结盟打赤壁之战吗?以往的认知是,孙刘必须结盟对抗曹操方为上策,但看完这本书后猛然发现,并非如此。赤壁之战总指挥周瑜并不这样看,他认为这一战必须要打,跟不跟刘备结盟倒是次要,但是必须早点开战,否则后面就很难有机会削弱曹操的势力了。为什么周瑜这么笃定?一方面是曹操率军倾巢而出,虽然表面上人很多,但其实并没有做好准备,所以这次机会难得,一定要打。另一方面,曹操现在已经势不可挡,如果这次不趁机打一仗,后面他休养生息,步步为营,那东吴就被动了,很难再与之抗衡。所以,对周瑜来说,赤壁之战千载难逢,一定要打,而且经过仔细分析,赢面很大。2、关羽的军事指挥能力。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觉得关二爷打仗无往不利,是难得一见的军事大师。但看了这本书,尤其是作者在分析败走麦城这一事件时,有了新的看法。败走麦城,其实这一结果魏蜀吴三家都很震惊。蜀汉肯定是没想到的,前面奏报还节节胜利,没想到这么快就丢了荆州土地,关二爷还阵亡了!曹魏也没想到,曹操的算盘是希望吴蜀大干一场,他好坐收渔利,所以在吕蒙白衣渡江攻打襄阳时,他是派手下给关羽通风报信的。可没想到关二爷不信,硬是错过了回防的绝佳机会。东吴其实也没想到,他们没想到可以这么顺利,简直就是兵不血刃,这么快就把梦寐以求的荆州四郡收入囊中,实在意想不到。关二爷在得知荆州的消息时,他的反应也令人困惑,基本上就丧失了斗志,要知道当时他手下还有两三万人,但消息一出,士兵都四散奔逃了,实在令人咂舌。由此可见,关二爷打硬仗水平不行,现实中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其实并没有小说里吹的那么神。他是个悍将,但远称不上是帅才,不如周瑜。3、东吴的内部权力斗争。这部分知识有点细思极恐,电视剧《新三国》里有所涉猎,我觉得分析的还挺有道理。比如,周瑜和孙权的关系,我们感觉是那肯定是亲如兄弟,孙权对周瑜肯定是百分百信任,其实不是的,孙权有自己的心思。东吴准备取益州,周瑜主动请缨,但孙权对他的请命是处处掣肘,远没有赤壁之战时那般信任。周瑜很聪明,他知道孙权不信任,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类似于当人质,后来孙权才同意他派兵攻去益州。孙权当时害怕什么呢?赤壁之战后,周瑜在东吴声望太高,士兵都非常爱戴他,这时周瑜领大兵攻去益州,他害怕周瑜打下益州后,就不回来了,就直接在益州称王了,这是他很担心的。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巴蜀一个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地方

        这片土地神奇地穿起了中国古代,现代,当代,近代的过往,没有巴蜀,一部中国史要逊色多少?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