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什么都经不住刨根问底,特别是历史。帝国溃败的真相,想藏也藏不住。

内容简介

擅于写“小历史”的张鸣,这一次是带着研究体系回来的。

本书开篇直指“帝国溃败的根源”——养人的官僚制度、怀柔的天下体系。由此之下,亦不失笔锋犀利、细致入微的帝国细节。

读过“灭秦者,秦也”,知道宋朝激烈党争的清帝乾隆,身在帝国官僚制度之中,甚至是它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再精明,也没发摆脱、根除这个帝国顽疾;而当他面对英国使节马嘎尔尼的到访,所表现出的怀柔天下的大国风范,实则为目空一切的自以为是,是杀死他大清帝国的另一个病根。

王朝末年,不管是李鸿章、袁世凯,还是康梁二公,多少能人都挽不回颓势。他们捣鼓出的洋务运动、清末新军、戊戌变法,在体制不改的情况下,收获甲午战败是必然的结局。帝国的最后几年,经将就木的帝国和西太后,做出了立宪改制的重要决策。但为时已晚,此时的清廷尽失政治强人,只知揽权的青年贵胄把最后的支持者——地方士绅立宪派得罪得够呛,最终被革命党夺了天下。

民国,是近代史中最精彩纷呈的部分,各路名角儿先后登场。政治上,孙中山、袁世凯关于江山的角力,带来了南北议和、北伐、国民政府统治这些“大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则是在联省自治、军阀混战、币制改革的缝隙中,演绎着生动的“小历史”。

而那些毁灭帝国的劣根性,并没有随王朝倾覆而消失。历史的惯性带着中华帝国的顽疾,以不可抗力来到了当今。作为大学老师,张鸣也没有放过当今社会的诸多毛病,依旧是笔力浸透细微处:教育行政化、寒门无贵子,中国人变得焦虑、浮躁、不敬业、不信任……

过去的历史不是读过就完了,还要用来引以为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帝国为什么溃败
  • 第一篇 帝国的溃败
  • 养人的制度梦魇
  • 谁能灭了大秦
  • 皇帝的政敌是自家人
  • 画眉张敞与五日京兆
  • 权力者的生肖迷信
  • 元祐党人碑
  • 清朝皇帝的乘车难题
  • 内务府的油水
  • 清代教授们的生财之道
  • 温柔的天下体系
  • 火攻的逸事
  • 钦差大臣去了澳门
  • 抄查琦善
  • 中国兵船远航记
  • 袁世凯借钱记
  • 第二篇 清末新政:最后的挣扎
  • 洋务剪影:玩具火车推动历史
  • 清末新军:好铁要打钉
  • 戊戌失败:没人敢见外国人了
  • 甲午战败:不可遏制的惰性
  • 深度改革:亡国刺激下的帝后二元结构
  • 清末新政:科举到底该不该废除
  • 老佛爷的脾气:欺君的照相术
  • 气数已尽:摄政王的胆气
  • 改朝换代:北洋军姓什么
  • 清廷遗老:死心眼的碰上活心眼的
  • 第三篇 民国硝烟
  • 半新不旧的袁世凯
  • 一个俱乐部和一次选举
  • 武力统一的悲哀
  • 联省自治:士绅和丘八的平衡
  • 军阀混战:夏斗寅和女人的短发
  • 中国有两个“五四运动”
  • 自由的“运动悖论”
  • 族际冲突:洋人下毒的魔咒
  • 羞辱卖国贼:青楼救国团
  • 西南联大的政治课
  • 能嗅出自由气息的漫画
  • 民国报人:世间已无史量才
  • 国民政府:曾经有这样一个党报记者
  • 币制改革:打虎等于饮鸩
  • 国民为汉奸“异样的喝彩”
  • 敦煌的王道士有点冤
  • 第四篇 中西回响
  • 天朝的气派
  • 皇帝的“床帏之事”
  • 大清死刑的洋难题
  • 爱北京的洋人们
  • 曾经的租界洋人
  • “卧式合作者”
  • 第五篇 帝国的惯性
  • 中国人为什么焦虑
  • 中国人为什么浮躁
  • 中国人为什么不敬业
  • 傻子一多,骗子就不够用了
  • 彰君之丑的马屁精
  • 能不能批评领导
  • 什么是“正确的意见”
  • 学者矫情是种病
  • 人在中国式职业体育的位置
  • 春运,无解的难题
  • 别冤枉了西门庆
  • 阴谋论与行路难
  • 别让自己的敌人越来越多
  • 弱者的权利与商家的商机
  • 梅兰芳论合作
  • 习惯性撒谎
  • 侥幸和南柯一梦
  • 谈天说地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后记 我的由来
  • 我父季高——父亲的赎罪
  • 我的小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2.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王朝末期景象

    中国人讲史太多的对错是非,王朝和个人生命一样,都是有周期的,过去很多人讲著名的黄炎培历史周期律,既然是周期律就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20 年前中国知识分子很喜欢写大清朝的反思文章,从文化到制度的检讨,众口一词我们应该开发,“全盘西化”,被迫修筑的防火墙现在看是非常英明的保护自主独立发展的 “长城”,而被骂成闭关锁国,世界上除了中国,互联网世界被美利坚一统江山(XFBGoogle,亚马逊),只剩城墙内一方净土,终于熬到云开雾散,美国人因反对美国政府 tiktok 禁令而选择以成为 “tiktok 难民” 的方式发泄不满,进入小红书。美利坚开始闭关锁国,强取豪夺,党争不断,进入末世状态,此时应该再看《美国反对美国》佩服作者当年的真知灼见:任何社会在设计体制时,均会遇到这类问题,想禁止的由于想允许的决定而不能禁止,不想给予的由于想给予的决定而只能给予。如果说美国政制过去、现在或将来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在这里。美国政制在给予和允许方面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政制,但在禁止和防范方面不是一个值得赞扬的政制。美国人想制止很多东西,但往往适得其反,越想禁止的东西,结果却越多。在许多社会中,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体制上,而是出在价值体系的衰落上。一个社会没有核心的价值体系,便会遇到最大的政治协调和管理难题。这里人们往往遇到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社会进步要求有新的价值系统,冲破旧的价值系统的束缚;另一方面社会和谐和制度稳定要求保持社会价值系统的核心部分,否则一个社会的价值系统就会终结,整个社会陷于混乱和道德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引出另一个两难困境:如果任社会自然发展,传统的价值观念便很难保存下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总是要不断淘汰过去的东西,新的一代必然对往昔毫无概念,没有教育便没有延续。如果是民主的,由人们来选择,新的一代一代的人们很难说对以往有何感情,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不言自明的。那么,谁来完成这项社会功能呢?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集体主义有利有弊,但集体主义凝聚的力量大于个人主义,这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的体制,总体来说建筑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基础上,但它正明显地输给一个集体主义、忘我主义和权威主义的体制。也许美国人宁可在经济上输给别人,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体制。这套体制保证信仰的实现,同时也保证了社会的一定繁荣。今天的世界格局,似乎表明这套体制难以保证美国的最发达地位。人们往往面临这样的选择:维持价值体系,还是追求更有效的体制 —— 但违背传统的价值体系。有的时候问题在于,一定的文化能否允许一个社会选择全然不同的体制,往往不行。美国今天遇到了挑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的体制、文化和价值反对美国本身。在下个世纪里,必然会有更多的民族也向美国提出挑战。那时,美国人才会真正反省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美国社会上存在的种种相斥因素和力量如果继续这样运动下去,不仅会使其优势发挥不出来,而且会构成不可阻挡的危机的潜流。以上论述是 30 年前作者的判断,可见这才是真国师。

      2
      7

    出版方

    中文在线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