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跟随海德格尔读黑格尔,领略海德格尔的独特视角。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被收入海德格尔《全集》第32卷,主要是对《精神现象学》前两部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详细解释,是海德格尔解释黑格尔分量最重的著作,可与第5卷《林中路》中《黑格尔的经验概念》对《精神现象学》“导论”的解释相互补充。而对于《精神现象学》这个部分的研究,也正是国内黑格尔研究所欠缺的。海德格尔通过解释而阐发他自己的思想,可以使我们充分领会海德格尔本人解读和解构哲学史的一般思路,同时挖掘出蕴含在黑格尔思想中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要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
  • 导言 作为科学体系第一部分的《精神现象学》的任务
  • 第一节 现象学体系和哲学全书体系
  • 第二节 黑格尔对科学体系的理解
  • a)哲学作为“科学”
  • b)绝对的和相对的知识;哲学作为科学的体系
  • 第三节 标明体系第一部分特征的两个标题的意义
  • a)“意识经验的科学”
  • b)“精神现象学的科学”
  • 第四节 《精神现象学》作为体系之第一部分的内在任务
  • a)绝对知识的自我实现
  • b)对《现象学》意图的误解
  • c)与黑格尔争辩的条件
  • 预先考察
  • 第五节 《现象学》的前提,其始于绝对的绝对开端
  • a)精神之自我实现的阶段
  • b)哲学作为其前提的展开;有限性问题和黑格尔的无限性难题
  • c)关于文献,关于“存在”和“存在者”的术语以及阅读时的内心态度的简短提示
  • 第一部分 意识
  •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
  • 第六节 感性确定性的直接对象
  • a)直接知识作为我们绝对认知者的必然的最初对象
  • b)事实本身的自在和自为存在以及“旁观”绝对知识;“超离的”绝对知识
  • c)感性确定性之对象或知识的直接性;“纯存在”,现存性
  • d)感性确定性的直接的纯存在中的差别和中介性——“这一个”样例之丰富性,作为我或作为对象的这一个
  • e)直接性和中介、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在感性确定性本身上的差别之经验;作为本质的这一个,它作为现在和这里的意义,作为这一个的本质之共相
  • f)表述共相的语言和所意指的个别——存在论差异和辩证法
  • 第七节 作为直接之物之本质的中介性和辩证的运动
  • a)意指活动作为感性确定性之本质;意指活动的当时性和普遍性
  • b)我与对象无差别的感性确定性的直接性;已经指出的个别现在通过其运动达到共相
  • c)作为对有限事物之扬弃,作为辩证法的绝对知识之无限性;与黑格尔辩证法争辩的开端——存在之无限性或有限性
  • d)有关存在之无限性问题的照准点:精神从相对的东西中超离;无限性的逻辑的和主观的根据
  • 第二章 知觉
  • 第八节 知觉意识及其对象
  • a)知觉作为感性确定性和知性之间的中介和过渡
  • b)物作为知觉之本质性的东西;物性作为特质之“又”的统一
  • c)作为特有品性之条件的物的排他的统一性;知觉对象之特有品性和错觉之可能性
  • 第九节 知觉进行中介的矛盾性
  • a)错觉之可能性作为抓取和反思的知觉本身之矛盾的根据
  • b)作为抓取和反思的知觉中的物之矛盾的“一”和“又”的交替分配
  • c)物自身中的矛盾——自为存在和为他存在——以及知觉之反思的落空
  • 第三章 力和知性
  • 第十节 认识的绝对性
  • a)作为存在论的绝对认识
  • b)物的矛盾性在其作为力的本质中的统一
  • c)有限的和绝对的认识——“现象和超感的世界”
  • 第十一节 从意识向自我意识的过渡
  • a)力与诸力的游戏;为他存在中的自为存在
  • b)诸力之游戏的现象和规律的统一
  • c)自我的无限性;作为λóγος的精神,自我、神和ŏν
  • 第二部分 自我意识
  • 第十二节 自我意识作为意识之真理
  • a)“它本身之确定性的真理”
  • b)从意识向自我意识过渡的意义
  • 第十三节 自我意识的存在
  • a)在其独立性中赢获本己之本己存在
  • b)自持之物的新的存在概念,生命;黑格尔那里的存在与时间——“存在与时间”
  • 结论
  • 编者后记
  • 重要词语德 汉对照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