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大众心理研究,了解群体行为,是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为你剖析了个体聚集成群体时的心理变化,指出个人在群体中会丧失理性,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影响,变得极端、狂热,不能容忍对立意见,直至整个群体都失去自控,而这种失控的群体心理,往往被野心家利用,成为灾难之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语
  • 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
  • 作者前言
  • 导言 群体的时代
  • 第一卷 群体心理
  •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 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 第四章 选民群体
  • 第五章 议会
  • 代译后记 民主直通独裁的心理机制
  • 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用户非常重要的角度

    要不要推荐这本书,其实我是非常纠结的。

    一是因为它太老了,当时还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写的序,首次出版在 1895 年。


    二是因为它讲到一个观点,就是人一旦集结为群体,智商就会迅速降低,这引起了人们的巨大争议。
    但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确实能够看到,人们集结为匿名群体之后,所展现出的洪荒之力。
    这种情绪化的力量如果控制不好,就是网络暴力,伤人伤己,甚至很多品牌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当然也有很多人控制得很好,借助这股力量,腾云直上。
    研究群体心理,也是我们理解用户的非常重要的角度,从这一点上,《乌合之众》这本书值得你仔细阅读。
    同时我也推荐得到听书中,方宏进老师对这本书的解读,非常精彩。

      13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这是一本被高傲的弗洛伊德称颂的作品 —— 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关注在群体中个人的行为及其规律,尽管是一百年多年前的作品,诞生于和今天完全不同的时代,但诡谬的是却是理解今天最有时代特点的网络暴力最有力的思想工具。让人不禁感叹,前辈心理学家那么有智慧,而现代只剩下聪明。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何一群人聚在一起后,智商反而可能被拉低到最低水平?

        《乌合之众》在「得到」有两个版本,对比了以后,我得说,“各有优势”。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从法语原版直译而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的版本,由英文版的转译。
        从翻译质量看,个人更偏爱法语直译的版本。
        不过,理想国的英语转译版的 “导语” 部分,有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墨顿写的一长篇题为 “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 的推荐语,最后的 “代译后记:民主直通独裁的心理机制” 也是理解这本书很重要的参考资料。
        当然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版本,同样有译序。此版本最后的 “附录”,是勒庞的作品年表。你可以看到诸如
        ? 自然科学类
        《表面死亡与过早埋葬》
        《泌尿生殖器官疾病治疗》
        《香烟》
        《马术及其原则》
        《力的演变》

        ? 社会科学类
        《阿拉伯文明》
        《印度的纪念物》
        《教育心理学》
        《战争心理学》
        《时局箴言》
        《当前的不确定性》
        《历史哲学的科学基础》
        《乌合之众》

        之类不同领域的研究作品。
        勒庞本人是个医学博士,从上面摘录的部分作品列表,你不难发现他同时也是个好奇宝宝。这本书,不过是他其中一个研究领域的成果 —— 嗯,最出名的一部。
        看过 2 部电影,分别叫《十二怒汉》和《十二公民》。两部讲的都是评审团为一个几乎板上钉钉要定罪的案子翻案的故事。“公民” 是 “怒汉” 的中国版本。这 2 部电影,把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和如何破解的办法,可以说展现得淋漓极致。
        对于《乌合之众》,读者褒贬不一,有人说这书没有科学的实证而且对于群体的解释,也有各种说法;也有人说,勒庞对于理性的个体因为某些情绪和思想聚集后,他们的自觉个性消失,表现出类似单个细胞聚集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这样完全不同的集体特征,是一种深度的洞察力。
        但是,不管别人的评判如何,一本书从 1895 年初版至今,历经 100 多年经久不衰的 “群体心理学” 的开山之作,在历史中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即便你读了很多书,懂得了很多道理,也痛恨可能骤然被拉到 “乌合之众” 中最低的智商水平?此刻,我还是会建议你相信群众的鉴赏力。
        至于选择哪个版本,个人推荐 take both
        为啥?这么经典的书,值得反复阅读。读不同的版本:
        一来算是换脑子;
        二来嘛,从不同翻译者的角度,帮助自己理解那些不好消化的洞察。
        ————————————
        扩展学习:
        方宏进解读的《乌合之众》
        电影《十二怒汉》和《十二公民》
        人群聚集所展现出来的没法理解 / 解释的现象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