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用户非常重要的角度

    要不要推荐这本书,其实我是非常纠结的。

    一是因为它太老了,当时还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写的序,首次出版在 1895 年。


    二是因为它讲到一个观点,就是人一旦集结为群体,智商就会迅速降低,这引起了人们的巨大争议。
    但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确实能够看到,人们集结为匿名群体之后,所展现出的洪荒之力。
    这种情绪化的力量如果控制不好,就是网络暴力,伤人伤己,甚至很多品牌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当然也有很多人控制得很好,借助这股力量,腾云直上。
    研究群体心理,也是我们理解用户的非常重要的角度,从这一点上,《乌合之众》这本书值得你仔细阅读。
    同时我也推荐得到听书中,方宏进老师对这本书的解读,非常精彩。

      13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这是一本被高傲的弗洛伊德称颂的作品 —— 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关注在群体中个人的行为及其规律,尽管是一百年多年前的作品,诞生于和今天完全不同的时代,但诡谬的是却是理解今天最有时代特点的网络暴力最有力的思想工具。让人不禁感叹,前辈心理学家那么有智慧,而现代只剩下聪明。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何一群人聚在一起后,智商反而可能被拉低到最低水平?

        《乌合之众》在「得到」有两个版本,对比了以后,我得说,“各有优势”。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从法语原版直译而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的版本,由英文版的转译。
        从翻译质量看,个人更偏爱法语直译的版本。
        不过,理想国的英语转译版的 “导语” 部分,有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墨顿写的一长篇题为 “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 的推荐语,最后的 “代译后记:民主直通独裁的心理机制” 也是理解这本书很重要的参考资料。
        当然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版本,同样有译序。此版本最后的 “附录”,是勒庞的作品年表。你可以看到诸如
        ? 自然科学类
        《表面死亡与过早埋葬》
        《泌尿生殖器官疾病治疗》
        《香烟》
        《马术及其原则》
        《力的演变》

        ? 社会科学类
        《阿拉伯文明》
        《印度的纪念物》
        《教育心理学》
        《战争心理学》
        《时局箴言》
        《当前的不确定性》
        《历史哲学的科学基础》
        《乌合之众》

        之类不同领域的研究作品。
        勒庞本人是个医学博士,从上面摘录的部分作品列表,你不难发现他同时也是个好奇宝宝。这本书,不过是他其中一个研究领域的成果 —— 嗯,最出名的一部。
        看过 2 部电影,分别叫《十二怒汉》和《十二公民》。两部讲的都是评审团为一个几乎板上钉钉要定罪的案子翻案的故事。“公民” 是 “怒汉” 的中国版本。这 2 部电影,把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和如何破解的办法,可以说展现得淋漓极致。
        对于《乌合之众》,读者褒贬不一,有人说这书没有科学的实证而且对于群体的解释,也有各种说法;也有人说,勒庞对于理性的个体因为某些情绪和思想聚集后,他们的自觉个性消失,表现出类似单个细胞聚集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这样完全不同的集体特征,是一种深度的洞察力。
        但是,不管别人的评判如何,一本书从 1895 年初版至今,历经 100 多年经久不衰的 “群体心理学” 的开山之作,在历史中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即便你读了很多书,懂得了很多道理,也痛恨可能骤然被拉到 “乌合之众” 中最低的智商水平?此刻,我还是会建议你相信群众的鉴赏力。
        至于选择哪个版本,个人推荐 take both
        为啥?这么经典的书,值得反复阅读。读不同的版本:
        一来算是换脑子;
        二来嘛,从不同翻译者的角度,帮助自己理解那些不好消化的洞察。
        ————————————
        扩展学习:
        方宏进解读的《乌合之众》
        电影《十二怒汉》和《十二公民》
        人群聚集所展现出来的没法理解 / 解释的现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适合30岁以前的人读

          我觉得过了 30 岁,在得到上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对于乌合之众的群体心态很是了解了。但对于这种心态的作用还很欠缺。30 岁以前的小伙伴可能对这种大众心理学理解的不够深刻,所以更需要看看。什么事都有天赋,如果具备这种天赋,阅读这本书就没太大用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滴水入海

            乌合之众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人们在寻求自我认同或归属的时候,淹没在自我寻觅的洪流中一去不复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洞见独特,但偏见深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提出好问题,为什么人,一旦进入了群体会变了一个样?虽然,作者的偏见很深,例如:群体就像女人一样感情用事。书里也有很多断言,但瑕不掩瑜,值得一看,绝对会大看眼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绝对的大众必读书录之一,整本书不长,读起来需要稍微调用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跟着作者的思路往下推演。跳出这本书,我个人有种想法:这个世界很奇怪,单体低智商如蚂蚁,加在一起却能涌现智能。单体智商天花板的人,加在一起却成了乌合之众…… 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群体心理启蒙

                  力荐,我们不了解群体,甚至不理解个体,多读多思可以帮助我们看透很多现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读还是有很好的启发的

                    虽然不认同群体选择的盲目,群体里个人的选择都是当下对自己最有利的,并不是盲目的,包括平庸之恶的发生也是一样,但是还是很有启发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群体多盲从

                      想想过去,大家都曾经坐在课堂上,你是不是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一堂晚自习课,只要有一两个同学在下面讲话,就会带动整个班级人声沸腾,嗡嗡嗡的声音不绝入耳。而一旦只有少数人坐在安静的教室里,反而并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认真看书。这又是为什么呢?或许你可以从《乌合之众》中找到答案。


                      《乌合之众》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勒庞,这本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当你翻开它的时候,或许你能窥见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群体行为的秘密。虽然《乌合之众》中的心理学理论占据了大多数,论证较少,但瑕不掩瑜。我给它打 4 分,通过它,你能对 “群体无意识” 这一概念作深入的探索。
                      一个群体的智商是极度低下的,不管群体当中的成员个人的知识、能力有多么的卓越,一旦你进入一个群体,你的个性就会消失不见,你的思想会不自觉的融入进群体,开始被群体牵着走。这时候的你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知道跟大家保持一致,理性已经完全消逝。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
                      那为什么群体中的人会变成这样?
                      本能
                      如果你是单独的一个人,那你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各方面的约束,所以你知道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控制。但如果你处于一个群体,你很容易就被 “群体” 这个概念所迷惑,你会无法控制自己。就像平时在十字路口过马路一样,一旦有一个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后面总会跟着一连串的人一起冲出去,他们都抱着 “法不责众” 的心理,好像这样就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行为就会自动由 “不合理” 上升为 “合理” 一样。
                      传染
                      简单的来说,就是群体中一个人的情绪能很快地感染了另外一些人,而这种情绪的传染让处于群体中的你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像如今微博上、朋友圈泛滥的谣言一样,一旦传播开来,很多人就这么人云亦云,在网络上肆意的谩骂着。正是这种情绪的传染性,让一个处于群体中的人完全失去了理性。
                      暗示
                      人是一种理性的存在,你知道怎么趋利避害,能够明辨是非善恶。但当你处于群体之中,你的意识会被无意识操控,其中就有所谓的 “心理暗示” 在起作用。就像所谓的迷信思想一样,你会觉得大家都这么认为,那就是正确的。比如,很多人买房子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略过 18 楼,甚至有的人哪怕是经过了 18 楼,他不自觉地的就会把后续不吉利的事按在 “18” 头上。
                      群体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们完全无法独善其身。在群体中,仍然维持着理性寥寥无几。但阅读过这本书的你或许可以时时提醒自己,不要陷入群体这个陷阱之中,远离乌合之众。5 分,必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