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中华有为
破除心态误区。角色转型意味着要拥抱未知和陌生领域,培养全新的能力,这里面很多人对于新的岗位和角色充满了疑虑和恐惧,“我到底能不能行?这个转变是否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这种纠结是人之常情,也是成功转型的第一道障碍。传统的解决方法是诱之以利和组织机制牵引,落实在培训上则通过 “洗脑” 和成功故事及榜样的示范,来打消学员的疑虑。在未来的条件下,学员可以戴上头盔或眼镜,通过虚拟现实和催眠技术,参与一部自己主演的人生转型剧。学员会看到成功前的主要关卡、挑战,以及组织提供的工具、资源,转型之后的前景和回报,从而实现未开始先全景体验,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和误解。同时,确实有一部分学员感觉不适,各种传感系统也会及时捕捉信号,提醒本人和后台这些学员可能真的不适合新的角色,让双方及早做出决策,避免进入后不适应带来的更大震荡。(2)提供最佳实践的知识和经验。下定决心进行转型的学员接下来就要学习真正的干货和经过验证的经验方法了。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开展内外部的知识收割和经验萃取,然后总结出关键案例场景下的套路和方法,最后设计成实战演练当堂赋能给学员。在未来的条件下,知识经验可以借助两个渠道进行提炼:一个是从专家头脑中更方便快捷地提取出来;另一个是从大数据的分析中找到规律和方法,然后通过脑机接口导入目标学员头脑里,这样就实现了知识经验的快速迁移。(3)训练内化。如前所述,只有知识和经验方法是不够的,学员还需要不断地演练并获得反馈,以实现关键动作要领的内化,并形成肌肉记忆。目前,这一步主要靠训后的项目脱岗实战,以及 3 个月后提交实战心得、参加答辩来加以验证。这在目前的企业培训实践里,已经是紧贴实战的领先做法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到底如何开展实战,3 个月的转化期里到底成效如何,效率还能否再提升等都是遗留的问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简直是一套企业内训解决方案我也在公司内部做培训。常面临的问题是:都听得懂却不行动。或是,我觉得这个重要,老板觉得另一个很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华为是怎么设计内部培训,以及如何实施的呢?讲真这本书带给了我不少启发 1. 客户需求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与客户沟通的问题,不是客户提到的就是需求。不是让客户牵着鼻子走,而是想办法多路径、作战队列多梯次、根据不同场景来满足客户需求。—— 任正非 2. 关于培训,需求方是谁?老板要结果,管理要绩效,学员要能力 3. 如何达到 3 者需求?高层问意义,中层问差距,标杆问经验,学员问痛点。4. 场景化培训卡 2 点:场景,标准。2,3 和 4 结合到一起,就会发现,培训吃力不讨好的关键在于目标的校准。你觉得重要的老板觉得不重要。你的结果标准与老板的不一致。所以啊,3 个关键词:调研,场景,训战。5. 经验如何萃取?还原背景,还原思考,还原行动,最后反思。对了,这里推荐一本书,《PAST 高效能经验萃取》,超好用。6. 用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从终点开始设计学习和练习内容。7. 如何将学员归属感,荣耀感,和仪式感拉满同样是我应该学习的。以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谋发展,需要训战。1949 年,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解放军拉开了进军全中国的脚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我党面临着大城市管理的严峻挑战,严重缺乏大城市管理的经验和人才。怎么办呢?这就体现了我党的伟大与智慧之处。早在 1948 年 9 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指出了这个问题,并形成了《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大致方针如下:战争的第三年内,必须准备好 3 至 4 万下级、中级干部,以便第四年内军队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前进,有秩序地管理大约 5000 万至 1 亿人口的新开辟的解放区。于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诞生 —— 南下干部培训团。通过在解放区内选拔和社会知识分子公开报名的形式,组成了一批南下干部培训团,根据解放城市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挑战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团中包含各类专业支队(如财经支队)。这就是训战!一个特别庞大、特别复杂的项目。要变革、要应对挑战、要谋发展,训战理念非常重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