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4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明知其不可為而为之💎

    🐲你见过苦难,你不能不生出慈悲来。每一个人的苦,都是你的苦。你不能不去关心他。 🐲人活着,不能只有欲望,得有灵魂。灵魂的形成需要知识,需要经历,更需要从知识和经历中思考和领悟到的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我们求安定,但我们不怕变化,而且愿意直面变化,改造自身。所以,“定中有变,变中有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就如同百年来的近现代中国,衰极之后还是可以找到出路,一直发展到今天。👣《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地理决定国家大小,文化决定国家强弱。有大目标才有好结果,有大格局才有大世界。【作者分享】👣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从世界地图来看,中国所在的区域是相当完整的一大片;而中国的内部各分区之间,也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障碍。天地之间,如此广大的一块区域,中间没有太大隔绝,放眼全球只有中国和美国。👣一切对于历史、哲学、科技、经济、商业的关注,最终都是为了人能有更美好的生活。但世界在不断变化,美好生活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持续成长。👣用作农耕的土地并非天然土壤,而是经人工改造形成的土地 —— 这就使农民安居乐业,像钉子一样被钉在土地上。这种农业形态的稳定性,使进来的人群只能迁就农民,而不能改变农民。中国的农业用地在长期精耕之下,生产的粮食够大量人口食用,这也是中国长期稳定、有力量融合外族的保障。👣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剥极必复,以及满招损、谦受益…… 说的都是变化,以及如何面对变化的道理。这个就是中国的哲学。我们求安定,但我们不怕变化,而且愿意直面变化改造自身。所以,“定中有变,变中有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对自己持有信念和希望:人立足于天地之间,作为天、地、人 “三才” 之一,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价值。从终极而言,人心必将回归天地之心。👣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教育人才、训练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能留住人才,使其有机会发展才能。比如,要训练一个优秀的商人,不能让他从商学院一毕业就直接进入企业竞争,再也不出来了,而是要常常出来学习,不断在就业和学习两种状态中进行切换。👣竞争不是为了相互淘汰,而是彼此整合👣换个角度而言,竞争对手是在刺激你,是在跑道上陪你跑步前进的人。有 “陪跑”,能让我们跑得更快、更好。👣世界经济的大流不能长期停在 “蓄水库”,必然要分散到各处。👣货币必须流通,流通得越多,其发挥的作用越大,经济活跃度越高,产生的财富也就越多。👣人类能够相聚在一起,成就一番事业,是靠人与人的合作,不是靠人与人的冲突,更不是靠人剥削人。错误的时代是 “我征服我的敌人,我毁掉我的敌人”,未来的时代是成全每一个人。👣人生经验告诉我,世界没有一天是安定的。但是,我们只有抱持这个梦想,人类才能有长足进步的可能。人类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贪心、私心这两个 “坏” 心处处存在,世界就不可能太平。然而,我们心里如果都没有万世太平这个希望,并为之不断努力,世界何来太平可言?👣我们能见到幽暗,即可点亮自心,烛照光明。👣假如以这 34 个省级行政区作为基础,每一个省级行政区分为 500 个县,每个县里有若干个大企业。围绕着大企业建立万人规模的社群,由这种生活圈与产业圈重叠的状态,可以重建一个分散而有机的结构。这在别的国家很难办到,但在惯于建设庞大工程的中国,若是有魄力,用二三十年可以实现。👣许倬云:我不要做传奇,我不要做圣人,我要做个人。我给年轻人的忠告是,要做个了解自己、同情别人的人。了解自己的短处,佩服人家的长处,这种人生态度会赢得许多意料不到的朋友。👣你的心也是件艺术品,经过你不断地改,不断地注意不要污染。让此心变得光明磊落,让此心不仅对自己忠实,更要紧的是,忠实地对待别人。这个忠不是忠于主人,也不是指忠于他人,而是尽心而为。“要人心之自由,胸襟开放,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往里走,安顿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分析有理有据,用语中规中矩

        这本《天下格局》首先就探讨人类文明的起源与特点,着重分析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动关系。作者许倬云聚焦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曾长期领先,近代落后,改革开放 40 年来又迅速崛起。本书的核心议题是这一历史性过程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当前,世界正从全球经济一体化转向美国对中国的打压遏制。许老认为,未来的世界将是多元合作、协商共赢的新秩序,而非单一国家主导。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人类应尊重并回馈他人与世界。全球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商品交换的贸易圈不断扩大,形成了全球化格局。欧盟的一体化措施曾让人联想到共同政府执政的可能性。然而,全球化产业分工也带来了问题,如欠发达国家承受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利润却多被发达国家获取。而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承接大量制造业、加工业,成为世界工厂。但近年来,美国产业空心化,欧美国家变成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对此采取打压遏制政策,但许老认为全球化贸易是大势所趋,强行要求中国产业回流美国不可行。至于中华文明该如何保有持续生命力,许老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指出中国文化中的 “大同世界” 理想。他预测未来可能出现共同的、全球化的世界,但何时实现尚不确定。理想的意义在于一代代人的前赴后继。书中末尾与余世存先生的对话录,应该是全书最有意思的部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怀天下的睿智老人,令人高山仰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界的问题众多,你的思想就活泼。”“放开眼睛去看,张开耳朵去听,天下没有一个东西,不是你的功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被这个非常契合当下的书名所吸引。许先生一如既往地从历史、文化、贸易、争端等大格局、大视野,讨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当然,这仅是许先生所希望的方向。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