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敛杀气”“召和气” 的帝国,仍不乏豪横顽民,就像今日美利坚,仍有枪杀无辜儿童之凶顽,谋害同床妻子之邪僻,不稀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必然参差不齐,道德亦然。那种试图令道德水平举国划一的讨论,皆类梦呓。故圣贤对待此类问题的姿态是:教化天下,但永远不做 “毕其功于一役” 的春秋大梦。那种血脉偾张的即时性冲动、豪迈与激情,事实上是最为廉价的道德放纵。祸国祸民,往往就在举国激愤之际。“屈己为民”,对 “和平事业” 的追寻,在整个中国史上,真宗一朝最为自觉。真宗没有 “下跪”,因为他继承的前朝并无纳粹那般罪恶,也没有给契丹人主动带来灾难。他在位期间,所有的战争,都是契丹首先发动的。但他为苍生计,愿意 “屈己”“屈意”“屈节”,追求一个 “平章百姓,协和万邦” 的天下太平世界,也可以理解为 “世界和平” 境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宋帝国三百年6

      记忆中,对宋真宗的模糊印象只存在两点,澶渊之盟与泰山封禅。本书着重介绍澶渊之盟的背景,对于当时与后世的时局,议和是唯一的出路。毕竟丧失燕云十六州让宋朝丧失地利,历经五代十国的战乱不休,民心思定,且统治者对权反在下的政治悲剧的恐惧…… 促成这一选择,也成就了宋朝文化宽容的环境……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因此成就宋朝的文化繁荣,是统治者也是民众期待的结果。总体来说,宋真宗可能不是雄才伟略的君主,但却是一个仁心勤勉的帝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澶渊之盟

        初高中时的历史课本讲述澶渊之盟,总是说这是中原王朝的耻辱。但是随着接触的历史知识越来越多,这才发现真宗和寇准的水平,尤其是寇准的临危不乱,他能力排众议主张真宗御驾亲征,那是他对局势的精准把握,有保证真宗绝对安全的信心。历史书写于后来者,也书写于胜利者,我们无法全观于历史事实,也无法得知还有多少 “澶渊之盟” 被曲解或被掩盖,又有多少仁人志士背负了无妄的指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宋帝国三百年》系列小说,可以说是《宋朝那些事儿》,是宋朝粉儿的所爱哦! 其中既有男生为之神往的金戈铁马(比如让宋太宗上演了 “奔跑吧,皇帝” 的高梁河之战)、厚黑博弈(比如 “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赵普如何巧妙整死政敌); 也有女生为之痴迷的霸道帝王(比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唯美爱情(比如契丹第一美女萧燕燕与韩德让的再续前缘)。 本系列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从唐末农民起义到崖山海战之间三百余年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史料均源于正史。 其中既有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也有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既有帝王的开疆拓土、或明或昏,也有名臣的生平际遇、宦海沉浮。 十余部连载作品、百余个登场人物、千余起历史事件,交织成一部大气磅礴的两宋历史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澶渊之盟始末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40 本)#2025 年读书主题(四)历史 -《大宋帝国三百年 6》(117)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两宋风云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六本是《大宋帝国三百年 6》,一个合约的签订,使两个敌对国家化干戈为玉帛,结成兄弟。宋真宗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与契丹签署了 “澶渊之盟”。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大事件之一。公元 997 年,真宗赵恒继位。此时大宋建国已经三十多年,帝国开始出现太平气象。与太祖太宗致力于天下太平比较,真宗走得更远。“澶渊之盟” 前,五代乱世 “权反在下” 遗风犹在,四川刘旴、王均之变,陈留王长寿剽劫,广西陈进叛乱,不时带来一些干扰;北部契丹继续与大宋为敌,出现了由一系列战役组成的 “关南之战”,大宋动员近五万骑兵的 “长城口之战”。尽管如此,真宗仍 “召天地之和气”,广开谏诤言路,提拔优异人才;扶助弱势群体,并及有生万物,一步步谋划和平道路。“澶渊之盟” 前的历史,是平定地方动乱,抗击契丹侵扰,深谋和平战略,开科取士,偃武修文的历史。“澶渊之盟” 之后,大宋步入了百年和平盛世。2、精彩内容:①真宗即位大宋在真宗领导下,与契丹有了长达五年的拉锯式战争,我称之为 “五年战争”。最后,在澶渊小城的对峙中订立和平协议,史称 “澶渊之盟”,时间是景德元年,公元 1004 年冬。有意味的是,这一年,德意志国王亨利二世与波兰国王波列斯拉夫之间的战争刚刚开始,也在近五年之后,德意志在夺取波希米亚得手之际,与波兰人在德国的小镇鲍岑缔结了和平协议,史称 “鲍岑和约”,时间是公元 1008 年中。11 世纪的这二十五年,东西方似各有一个通往 “和平” 的和议。但发生在中国的 “澶渊之盟” 和议之后,大宋与契丹,百年之内没有战争;而发生在欧洲的 “鲍岑和约” 之后,不到十五年,德意志即与波兰战火重燃,以至于波兰被迫放弃王国称号,承认德国的宗主国地位。就这个历史阶段,以大义衡量,“澶渊之盟” 的缔结者,似更重契约精神。而德意志与波兰,则稍逊一筹。大宋、契丹之 “和议” 成功,缘于帝国以 “敛天地之杀气” 为手段,以 “召天地之和气” 为目标的政治哲学的恪守与推演。真宗时代,除了 “五年战争”“澶渊之盟”“东封西祀” 之外,似乎并无特别重大的事件。但是当我借助现代史家的眼光和传统圣贤的理念,进入这个四分之一世纪时,发现了 “和平事业” 暗合于 “协和万邦” 之《尚书》思想的邃密、雄深,以及不可思议的丰富。②真宗宣言太宗赵炅,驾崩于公元 997 年 5 月 8 日,这一天是大宋至道三年三月癸巳。太子赵恒在灵柩前继位,随即发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书,史称《真宗即位赦天下制》,简称《大赦令》。这个诏书的性质仿佛现代民主邦国的 “总统就职宣言”,是一份昭告天下的政治文书。太祖太宗朝的政务,都有成规,朕将恭谨奉行,不敢让这些成规丢失。现在应该做的是广开谏诤之言路,提拔优异之人才;要让鳏寡孤独,以及上告无门的弱势群体,都能平安安居;让动物植物,以及所有的生命,都能有机会获得苏醒再生;这样才有希望延续祖宗香火的大美,感召天地之间的和气。更希望朝廷内外文武百官,左右近臣,能够各自倾尽忠诚,辅佐朕所达不到的缺失。以此布告远近,让天下人都知道朕的意思。诏书说了几件事:一、要保持大宋开国 “祖宗”(太祖太宗)的政策连续性。二、要广开言路,奖拔人才。三、要扶助弱势群体,并推及有生万物。四、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 “延宗社之鸿休”,二是为了 “召天地之和气”;而后者更是前者之目标。熟悉大宋三百年史就会有感觉,大宋诸朝恒定不变的主题 “天下为公” 在此。与太祖太宗比较,真宗更重此道,“召天地之和气”,就要 “敛天地之杀气”。真宗在这个方向上有更自觉的意识。③澶渊之盟达成 “澶渊之盟”,是大宋帝国文武官员和真宗皇帝共同演绎的政治硕果。这之中,李延渥的 “瀛州之战” 极大地消耗了契丹有生力量;李继隆则击毙契丹先锋大将萧挞凛,令契丹夺气;澶渊城北布阵,军容严整,令契丹使者韩杞一见心惊,这感觉传导到契丹营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耶律隆绪和萧太后,令草原帝国的领袖有了 “畏宋” 心理…… 契丹一面调动大军南下,一面策划和议。大宋一面策划和议,一面调动大军布防。景德元年(1004)十一月庚午日,真宗车驾从京师出发。当天,司天监来报,说天现 “日抱珥” 之象,且有 “黄气充塞”,吉祥。这意味着敌人将 “不战而却”,是 “和解之象”。所谓 “日抱珥”,乃是太阳两侧各出现一个半圆的光环,模样仿佛一个人戴了耳套。据说此乃 “抱戴” 之意。何况天上还布满了黄色的云气,此乃利于天子的天象。真宗丝毫不为天象所动,对北鄙方向的侵扰,从未放松警惕,虽然也在积极谋划和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神!!?!

              原文:他小的时候很聪明,与诸王游戏,喜欢做战阵的模样,还自称 “元帅”。太祖很喜欢这个小孙子,无人上朝时,小孙子就会爬上金銮殿的宝座坐一坐。太祖有一次抚摸着他问:“天子好做吗?” 小孙子回答:“由天命耳。” 太祖很是惊奇。这个他是指真宗!!宋太祖、太宗是兄弟,真宗是太宗的儿子,也就是太祖的侄儿!很喜欢这个小孙子?!!这书也能出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废除战争的唯一途径是使和平成为英雄的壮举。” 宋真宗践祚之初,提出 “召天地之和气”,是对内对外的和平宣言。吾土,是诗意栖居的家园,抑或杀人如草的坟场?史上帝王公侯的 “家园叙事” 与 “坟场叙事” 呈现为不同的义理选择。宋真宗选择了 “家园叙事”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