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8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智与情感,谁才是我们的底层操作系统?

    理智与情感,谁更重要?


    在我们的文化习惯中,好像总是强调理性的价值。
    其实在脑科学家看来,情绪才是我们人体的底层操作系统,理性是运行在这个系统之上的应用软件。
    1. 这本书的中文名字《情绪是什么》,其实不算太准确,它的英文名是《How We Feel》,直译就是 “我们怎么去感受”。所以,它不是研究狭义的情绪,而是更大范围的 “感受”。
    情绪不等于感受。两者的区别在于,脑科学家可以用科学方法对情绪进行测量,而感受只能用语言来描述。比如 “爱”,我们通常不会说这是一种情绪,但很明显,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爱的状态。从观念上区分情绪和感受,对于管理情绪来说,是重要的突破。
    2. 作者是一位神经科学家,他在这本书里运用了神经科学、脑科学、生物学和哲学等跨学科视角,一共分析了 7 种感受,分别是:愤怒、内疚、焦虑、悲伤、共情、快乐和爱。
    3. 情绪不分好坏。我们通常把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但脑科学家的区分方式是:趋近和回避,它们才是用客观方式形容情绪运行机制的两极。愤怒、内疚、羞愧等,都暗示着我们在抵御、逃避某些事物;快乐、共情,都暗示着我们倾向于拥抱某种事物。
    4. 一般人认为理性和情绪是大脑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以至于我们经常老生常谈:做决策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思考。实际上,情绪和理性并非对立关系。情绪非但不是阻碍我们理性思考的绊脚石,在决策时反而还有正向的作用。
    比如,每当面对一种情境,我们的身体会自动记录下当时所产生的情绪,当下一次再遇到相同的情境时,你立即能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所谓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是也。这是一种节省大脑能量消耗的机制。这样,人就不必每次都耗费不必要的精力,调用理性来进行思考判断了。
    5. 在各种情绪中,愤怒通常被认为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愤怒是怎么回事呢?神经科学的结论是,愤怒本质上是一种身体机能,是使自己不受外界伤害的自我保护方式。愤怒只是一个外壳,里面包裹的是恐惧。
    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 “制怒” 的各种人格修炼方法,但是今天我们必须知道,科学界已经明确,愤怒主要是受基因的影响。携带一种 “低活性 A 基因” 也叫 “战士基因” 的人,更容易愤怒。
    6. 化解愤怒的最佳方式,是把愤怒可能引发的攻击性,用其他方式提前消解掉。比如,如果判断自己是一个携带战士基因的人,那么,可以培养自己练习拳击、摔跤等等激烈的对抗性运动或者去听重金属摇滚乐,把破坏力释放出来。
    7. 对现代人折磨最严重的一种情绪,是焦虑。仅仅在欧洲,每年为治疗焦虑症产生的医疗投入高达 700 多亿欧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福利包袱。
    焦虑的底色,也是恐惧。但和愤怒不一样,愤怒是因为某种具体的原因触发的,而焦虑没有具体对象,是一种找不到原因的恐惧。所以焦虑的人,身体反应通常表现为轻微的恐惧状态,比如出汗、轻微的发抖、呆滞。
    8. 因为焦虑没有具体对象,所以在临床上很难进行治疗。但是这本书的作者,从哲学家那里获得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启发。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焦虑有自己的理解。海德格尔首先把看待世界的方式分成两种:
    ① 现成状态,就是对现成世界的理论性解释,也就是科学所定义的世界。
    ② 上手状态,就是我们通过各种情境和世界互动、发生联系,不太考虑理论,而是凭真实经验去认识世界。海德格尔认为上手状态对于人来说要重要的多。
    9. 海德格尔认为,焦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对未知世界和未知情境的恐惧反应,促使我们重新观察和思考自己所处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焦虑虽然是一种消极情绪,但有其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情绪路标,对我们进入未知世界时起到提示作用。
    所以,焦虑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控制它的严重程度,更聪明的策略是与焦虑共生。
    10. 本着趋利避害的本能,科学家们对积极情绪,比如快乐的研究,要比愤怒和焦虑,多得多。脑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大脑中负责快乐的中枢,命名为 “奖赏系统”。这是一个古老的系统,不只存在于人类大脑,很多动物的大脑中也有。因此关于奖赏系统的实验非常多。关于快乐的最重要的脑科学研究结论是:
    第一,我们并不是因为获得奖赏而快乐,我们是因为期待奖赏而快乐。所以,抱有希望,是最重要的自我激励手段。
    第二,我们的左右大脑分工明确,左脑负责快乐,右脑负责悲伤。
    第三,快乐时奖赏系统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创造力,还能够提高我们对疼痛的临界值,从而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11. 快乐情绪最主要的表现是笑,但不是所有的笑都代表快乐。有一个定义,叫 “迪歇恩微笑”,这是用第一位研究这一问题的医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他发现,当微笑来自真心的快乐时,一个人眼睛周围的肌肉会收缩,比如眼睛会眯起来,这就是 “迪歇恩微笑”,否则就是假笑、讥笑、皮笑肉不笑。你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对他人察言观色。

      18
      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情绪的结构”

      💭  “愤怒、内疚、焦虑、悲痛、共情、快乐和爱。” 对应《礼记》中的七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作者科学性普及,读的很轻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075 - 《情绪是什么》作者:乔瓦尼・弗契多关键词:神经科学、情绪、理性 1、情绪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是发生在我们身体上的首要大事,从生理反应开始到大脑的思考和想象。作者说欲望是我们的基本需求,理性代表了冷静思考、热情、说服和论证,而情绪则代表冲动和轻率的反应。2、书中讲了七种情绪的产生和应对方法,比如愤怒会对我们的心脏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要努力保持适度的愤怒,改善人际关系才能带来积极的结果。3、如果你经常愤怒、内疚、焦虑、悲痛,可以通过这本书找到一些答案。当然,作者也说了三种好的情绪:共情、快乐和爱。书里讲了很多神经科学方面的案例,有些烧脑,谨慎选择。金句:用朋友计算你的年龄,别用岁月;用笑容衡量你的生命,别用泪水。建议分类【科学力】阅读难度:6/10 推荐指数:7/10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本稍显晦涩的科技类情绪解读书籍

          让我产生阅读兴趣的是这本书的题目,但实际读进去之后,我发现,书中的大部分内容稍显晦涩。之所以这么觉得,我想,主要是因为这本书主要从人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来解释人类情绪是如何在电脑内部产生光电反应,进而让我们觉得,其实人类情绪是有迹可循的。但这本书对于我这种对于脑科学小白的人来说,内容太过于干货,阅读的顺滑感,一直无法产生。所以,在看本书的时候,刷书成了主要方法。之前,我总不大相信刷书的存在,但这本书让我发现,有时候刷书还是可行的。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情绪是什么》本书先讲了情绪的一般性常识,情绪和感受有区别,感受为情绪的外在表现,情绪也是进化的产物,它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然后详细解释了三种感受,分别是愤怒、焦虑和快乐。愤怒是一种防御机制,本质上是一种恐惧的情绪,容易愤怒的人携带有低活性的 A 基因,如果成长环境不好,携带这种基因的人就容易出现暴力行为。愤怒会给心脏带来损害,我们避免愤怒的方式是通过适当地发泄和转移注意力来控制,也可以通过鄙视对手来调节。接下来说了焦虑的意义。焦虑和恐惧不一样,恐惧有具体的对象,而焦虑没有。它本质上是对不确定性、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主要来源于我们大脑的杏仁核区域。虽然我们不喜欢焦虑的感觉,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焦虑能帮我们回到有意义的道路上。最后说了快乐的意义,真正感受到内心快乐的人会表现出迪歇恩的微笑,这会给人们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好处,比如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一个人更加长寿。快乐主要来源于大脑的左半球,由带有奖赏回路的区域来处理。我们可以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追求长远的幸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可以扩展翻翻,实用性建议如果多一些就好了。给听书作者点赞,那么难的书可以整理很清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暂停实验室推荐。本书的作者在每一章前后加入的个人故事,与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写的《情绪》相比,内容要平易近人得多,可惜关于情绪这个话题总离不开脑科学研究,又让人敬而远之。不足是本书为了节省成本,需要扫二维码看电子版注解。 选择性阅读,不建议购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使用最新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解释了多种情绪的生理机制,作者试图加入一些文艺分析的成分以拓宽认知视角,但个人感觉有些画蛇添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无论爱之箭到底是什么,它会射穿眼睛,刺入大脑深处,直达丘脑。视觉信息在丘脑得到加工,然后被传递到梭状回面孔区。在见到另一个人时,我们通常会最关注面部。面部能够透露出一个人情绪状态的线索。专门负责人脸识别的脑区与杏仁核及前额叶皮层相连,这是情绪体验的两个调节器。两项研究是互相吻合的,揭示出类似的结果。最活跃的脑区是皮层下的两个区域。一个是腹侧被盖区,它覆盖着脑干。另一个是尾状核,它是位于大脑中心的一个形状像字母 C 的结构,横跨在两侧丘脑之上,之所以被命名为尾状核,是因为它的前部较宽,有一条比较细的尾巴(见图 7-1)。实验结果还包括另一个皮层下脑区伏隔核。正如我在前面章节中所描述的,所有这些脑区主要调节奖赏与动机,它们浸泡在多巴胺中,能够唤醒欲望。腹侧被盖区和伏隔核也与视觉系统相连。任何热恋过的人都认得出与多巴胺相关的行为:过度活跃,惊人的积极性,不知疲倦。多巴胺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当我们热恋时,它使我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恋人身上。我们只想着这一个人,无法思考其他任何事情。他被排在最高的优先级上,周围人都变得无关紧要。这种固定而专一的注意力使我们能够聚焦于热恋对象的细节,并记住这些细节。我们能记住他们的穿着、他们说的话,能描述出和他们一起就餐的餐厅、分别时他们的面部表情。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还显示,此时杏仁核的活动性降低了。杏仁核是情绪生活的中心,恐惧反应主要产生自这里。难怪在热恋阶段看到所爱之人会导致杏仁核的活动性降低,而在很早的阶段并不会如此,因为看到所爱之人产生的欢欣、信任和安全感会驱除恐惧。在一起较长时间的恋人很清楚他们可以通过引入新事物重新激发吸引力,无论是性方面的,还是改变发型、穿新衣服、买鲜花或给对方惊喜。他们以此来戏弄多巴胺能神经元,满足对新奇感的需求。他们把旧的变成新的。在替身综合征的情况中,尝试通过刺激多巴胺能神经元来加强或恢复吸引力则意味着让新人看起来是旧人。事实证明母亲育儿的方式能够改变基因表达,改变成年小鼠的行为特征,并且通过对年幼雌鼠成年后的母性行为的影响,把这种改变一代代传递下去。两个人的结合需要他们勇敢地放弃各自的独立空间所赋予的安全感,包容和参与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需要个体能够理解并克服差异,欣赏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设想生活的方式。这是一段很有趣但并不安全的旅程。两个人之间美好的爱情取决于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平衡,很难解释并统筹这些因素。一方面,我们带着父母留给我们的印记,也就是他们的基因和教养风格。另一方面,我们有自己的基因,有一些在身体中循环的神经递质。还有无穷无尽、不可预料的日常经历,它们塑造着我们的神经元,搅乱了我们的情绪。然后还有社会结构、我们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文化教育背景、个人兴趣或娱乐兴趣,更不要说政治观点了。我敢肯定我还漏掉了其他一些重要而细微的因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写得很棒,细致易读

                      这是很少能够把几个情绪讲清楚的书,当然也有一小半没有讲清楚,这很正常。内疚和懊悔都需要承担决定、行为选择或者行为疏忽所带来的有害后果,但懊悔在道德上的强度稍弱些。当决定的结果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理想,或者被放弃的选择更有利时,我们就会感到懊悔。但是与令人内疚的行为不同,令人懊悔的决定并不伤害他人。例如,你洗完澡后把衣服和鞋落在了浴室,后来你被这些衣服和鞋子绊倒,摔伤了胳膊,你会感到懊悔。但是如果衣服和鞋子绊倒了你的弟弟,因为你的疏忽导致他摔伤了胳膊,你就会感到内疚。错过机会也会让你感到懊悔。例如,你可能懊悔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把自己青春中的四年浪费在了法学院里,后来才意识到法律职业不适合你,数学或艺术是更好的选择;或者懊悔因为缺少勇气,迟迟没敢和地铁上邂逅的一个美女搭讪。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