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贝佐斯的亚马逊坚持十几年不盈利。因为贝佐斯在 1997 年致股东信中,就想明白了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坚持长期主义,做大规模,延迟盈利。于是他潜龙在渊,亏了十几年,最终一个个把竞争对手熬走了。这份远见,真让人叹为观止,同时也令人感到普通人很难达到。但是铃木敏文却不是这个路线。他并没有一个终极目标指引,而是因当下的情形而变。他看到的未来,是顾客随时在变的需求。他的创新不是高屋建瓴,而是碰到的现有事物,想想看如何组合。如果说贝佐斯是站在现在,看到未来 5 千米,铃木敏文是永远看到未来的 50 米,然后一步步走下去。回头看,这也拼成了道路。或许,这是对普通人更可行的一条路。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做一个底线高的人

      如何正确决策?铃木敏文说,反对者往往站在过去的延长线上,而创新者则是跳跃到未来去想象。如何把握顾客需求?铃木敏文说,不是为了顾客,而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关于如何培养专业精神,铃木敏文说,越有专业精神的人,越注重培养 “外行精神”。如何创新?铃木的观点是,新生事物孕育于现有事物之中。要基于现有事物做结合式创新。关于人生是否有剧本?铃木的人生路线是,不执着于规划,努力并顺其自然地坚持下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不是站在过去的延长线上,而是跳跃到未来去想象。2. 不是为了顾客,而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3. 越有专业精神的人,越注重培养 “外行精神”。4. 新生事物孕育于现有的事物之中。5. 人生没有剧本,就是努力并顺其自然地坚持下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面向“未来”和“顾客”

          这是一本让我很受益的书,学会如何从 “未来” 和 “顾客” 的角度来决定当下应该做的事。1,当下要做的事情并不由过去决定,而是由未来。想象未来和趋势,来决定当下要做的事。2,要站在 “顾客” 的位置思考问题。这对于育儿和人际交往很重要。换位思考,虽然做起来不容易,但可以让交流更顺畅,合作更愉快。作者的一套方法论不仅适用于学习,工作,也适用于育儿,健康管理和家庭生活等。除了很少的领域,人和人的差别并在于天赋,而在于每天所做的事和做事方法的不同,而这背后是思维方法的不同。学习这类方法可以让自己走得更快更轻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很多时候靠的是机缘巧合。但是,如果故步自封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什么机缘降临到自己身上。如果对自己感到不满意,可以试着朝不同的自己迈出一步,尝试进行改变。只有进行尝试,才会有机会遇见新的事物。也就是说,不要回避自己。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追求新事物的心,就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生存之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虽然些许内容不断重复提到,但也道出了工作生活中的重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站在以未来为起点的道路上

                任何时候都没有瓶颈期,可能是走错了方向,抑或是你的固步自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忘掉过去,拥抱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视角不同,决策不同

                    铃木敏文带给我看到一个全新的视角。比如为了顾客和站在顾客的立场上看似语言相近实则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为了对方看似是为了对方,实则仍旧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只有真正的站在顾客的立场才是以客户为中心。铃木敏锐地举出家长训斥孩子时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做出相应的判断。再比如,卖方的方便就是买方的不方便,生产面包在大规模生产上可以极大降低成本,但在新鲜度上无法保障顾客的要求。这也是一种反向思维,日常中我们觉得做得都是为别人好,实则仍旧是一种对自己好的想法。立场转换,决策依据就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如果真的是以客户为导向,就应该把简单留给别人,把复杂留给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好书

                      最后的后记最让人动容,不断在面对恐惧,面对害怕的一切,并在这个过程中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正站在用户视角思考

                        所有决策依据 “是否很好的满足了用户需求,是否有利于用户” 始终站着用户视角思考决策点。跟稻盛和夫的 “作为人,何为正确” 本质上是一样的,企业核心是服务用户,不管是生产新产品,还是提供新服务,或与其它公司合作,其本质是是否有利于用户。本书文字不多,但视角独特,经营者可读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很多让人茅塞顿开的思维方式,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