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摆脱本能的驱动

    当我们确定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实际上是产生了一个 “想要” 的念头,当这个念头被各种生活小事打断时,我们就会焦虑,这意味着,在我们心中,做这件事就比生活那些事重要。这样的发心不是知行合一,也不是活在当下。任何事情,当它被当作一个重要的目的来实现时,当我们期待它的结果时,就立即变了味道,成了我们焦虑不安的根源。这就是念头的可怕之处,当我们产生一个 “想要” 念头时,我们总想像着与快感有关的美好的东西,注意力被多巴胺控制着。这是表象,本质是恐惧,“想要” 最可怕的地方是 “怕”。当我们产生一个 “想要” 的念头时,就会立即产生害怕得不到的心情。此时,“怕” 在背后推动着我们。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些读者读完《大脑觉醒》后,觉得还是没感觉,这是很正常的,几乎所有深度认可我的体系的用户,大多都已经探索几年了,特别是精通老子,佛法与传统修行文化。如果你的底子较弱,需要做一些补充阅读,我会推荐结合《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这个专栏覆盖我几年来的所有思维模型,均是从不同角度解剖《大脑觉醒》中的核心原理。比如老子,佛陀,正念,知行合一,修行,这类书中没有涉及到的传统修行。但是在购买它之前,请预留以年为单位的心理准备来打通它。我们要的不是读完,而是内化。《道德经》是一本好书,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的时候,读它就一定不会错。你要更懂一切是怎么回事,同时也有更多精力与好奇心,可以读读霍金的《大设计》,宇宙论及《时间简历》,还有物理学的能量与量子力量。最后,也可以读读王东岳老师的体系。我向来不喜欢给大家列出书单,因为我曾经也被某大咖植入书单,然后把所有书找回来,放在家里,到现在几年过去了,都还是全新的,它们只有一个作用,就是让我时刻倍感压力与焦虑,我以前在平台上进行各种大量的学习时,我发现最大的麻烦是被植入大量的焦虑,平台为了卖给你更多的课程,往往会说你这也需要,那也需要。比如各大学科的第一性原理,你都需要。很多推书平台,和很多大咖,追求读书的数量,当时几年期间我就完全笼罩在这股焦虑与仓促感里面,恐慌与迷茫,越读越恐慌,越迷茫。因此,我曾经发表一篇文章说,我不推荐大家读太多书,大量阅读还不如用几年的时间,好好读读 2-3 本经典,重点进行编码,比如第一性原理,道德经和佛陀。边读,边经历,边编码,这是最精力与时间,却是最好的内化知识的方法。又或者说,你可以进行大量阅读,但是这部分的时间,占比不要超过 20%,80% 的精力进行检验式的编码与精进。我说读《大脑觉醒》,你不要追求多久时间内把它读完,而是要追求每一个章节,读完后,你编码了多少真实的例子,因为真正重要的,不是输入,而是读完后,带着知识去检验与论证的过程,这个论证的过程持续得越久,大脑构建的心理表征更密集,越高效。而这种读书法,只要有一点点的焦虑与仓促,就一定是无法实现的。比如我最近几天,就在大量的感知琢磨第 8 章中的《对比法则》,读完后,拿上书,花了 2 个小时进行琢磨,回顾,然后第 2 天,继续花了 3-4 个小时,创作了一篇文章,我还带着这个主题进入生活。因为 “争” 是一个大天道,近一年来,它成了我主要琢磨的对象,最近几天,对这个东西特别有感觉,因为几乎睡觉吃饭都在琢磨它。近几年来的读书法,叫查阅法,当我内心有某个想法需要确认的时候,我会去翻阅某本书的某些章节,然后即使读它的一个章节,我也会停留大量的时间来琢磨它,在生活里面大量检验它,把它彻底打通。我看电影,如果我没有为一部电影预留 2 天的时间,我就宁愿不看,我一定要看 2-3 遍,而且第 2-3 遍往往是边暂停,边琢磨,边看,第三天,开始写一篇观后感,写到卡顿的地方,还会回去观看,同时还会去查看其他人的影评,看看大家是否对接到它背后的天道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状态,我就会看这部电影。此时,我已经不是为了看了,而是为了 “输出”。因此,我也只看经典的 9.0 分以上的电影,书籍也一样,就如《道德经》,它是我现在唯一经常翻阅的。常常它里面的一句话,我就会停留一段时间。读书也是这个道理,不追求读完,追求借书中的知识与例子,来整顿生活与经历,形成我们的目标神经元网络,形成我们的新的行为体系。当我彻底打通心理表征的时候,我所有的追求只有一个标准:“编码神经元的效率”,我说:“真正高效的编码,停留的时间越久,琢磨的细节越多,信息量越大,构建的突触越多,神经元的密度就会越高”。大脑在外是快,在里却是慢;大脑在外是慢,在里却是快;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是很奇怪的,几年前我无比地快,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但是我却从来没看懂一切,完全在其中。近 3 年是我成长最快的,特别是越靠近我现在的状态,当我的内心越来越宁静时,我构建的大脑心理表征的效率就越来越高,我现在的成长,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快。这就是我所讲的 “出世与务虚” 的真正天道。我并不是真正的出世,完全不做事,而是我为我的思维运转创造了一个最佳环境,可以说,真正的出世与务虚,不是为了不做事,不是为了躲避世俗,而是为了调动大脑最强大的整顿与觉察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就是应对当下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的最有效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知之明就是懂得闭嘴背后的大智慧,而不是不自量力。修到最终不是发现自己好的一面,而是不断发现沦陷与堕落的事实,不断地证实自我性 99.99% 的独裁性。佛陀的出世,绝对是第一高明,具体一些,我们面对的是对方大脑里面那个庞大的动物脑自我神经元网络,它不是几句话或者随便修行就能够搞定的,是需要一辈子大量精进才可能突破的东西,而且方法还得对,难度是无数指数级别每次看大家讲道理,我就感慨,但是我告诉你要去精进,也是无效,你知道要精进,也无效,这是何等残酷,我们一定得折腾出大量的苦难,让苦难来告诉我们要去精进,才开始可能有效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思维的源头分析

          推荐在读,思考,快与慢重新升级为满分 5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民科

            不好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