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得到用知识萃取的行动告诉我们,知识是用来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的
🔘关于未来,看得见那张图 —— 做最好的知识服务商。关于现在,看得清与之相关的一件事情 —— 线上课程、得到高研院、启发俱乐部、跨年演讲等。对于世界,看得见那个人 —— 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得到实实在在地践行了这套方法,而且一直在优化迭代。它不只给我们提供一套方法,更多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套透明化的整体的运营思路,让我们明确什么样的事情应该标准化、具体化,应该标准化、具体化到什么程度。🔘得到给我们提供的知识萃取的方法是有章可循的。通过复盘自己的做事心法,找到长期的发力点,把自己的经验结构化,帮我们找到一些可掌控的学习路径,可攀登,有抓手,可进阶,可迭代。我想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关于内部经验传承和品牌的传播同样适用。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1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得到品控手册7.0》品控手册的封面写着:“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关于知识服务的全部心法和方法。” 准确理解它至关重要。如果只把它理解为操作手册,只关注和自己工作直接相关的一小部分,就会导致眼界狭窄,在全公司层面,不同工种、不同部门就会各自为战,目标涣散。 品控手册的本质,不是为了给我们的工作设置教条,而是为我们赋能。品控手册是整个 “得到” 内容标准的指南针。所谓指南针,就是指手册把 “隐性知识显性化”,将存储在部分同事头脑中的知识进行共享。很多工作中的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应对策略。手册提供的标准,能帮助整个团队提升默契程度,甚至找到一种 “集体心流” 的状态,让集体的智慧大于单个人的智慧之和。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是我司,我对它的理解胜过我司“我司” 这个称谓,对大多数人来说,听起来既没有温度,又有点勉强。记得得到一开始搞周二的例会直播,很是惊掉一些人的下巴。我当时把这事跟同事讲,有的表示城会玩,有的表示有意思,更多的表示瞎胡闹。总之,是有点不可思议。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对所在的公司的理解,其实是很浅薄的。吴军老师也讲,年轻人不要太在意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其实想想原因,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你一开始并不配。你可能加入了一个成熟的大公司,你的工作成果,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你有更多躺赢的运气成分。你可能加入了一个小公司,你接触了多种多样的工作内容,你的能力在不断增长,你的未来就靠在一开始的经历中积累。你该在意的,是自己是否成长,是自己对所在组织的理解是否已经清晰和完整。得到是第一家在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内部情况公开的公司。虽然这种公开有选择性,也有作秀的成分,但他们做的是知识服务,这个业务最大的悖论在于,用户会越来越聪明,聪明的用户不是韭菜,也不好糊弄。死磕到底是唯一的出路。品控手册升级为 7.0 版本了,看了一下,里面有很多内容增加了,但没注意有没有删减,想想应该也是有的。得到不是我司,但我对它的理解胜过我司(前公司)。也有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错觉吧。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4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用一把尺子,度量自己这不是一本 “品控手册”。这是一本得到 “百科全书”。不,不仅是 “百科全书”,它是一把尺子,一把你立马就可以拿去使用的 “尺子”。—— 如果你也是创业者,你也是企业管理者,你会不会跟我一样,有 “如获至宝” 的感觉?一、这本品控手册,回答了得到的 “6W4H” 问题:WhyWhat When WhereWho (谁)Whom(为谁)How (怎么干)How much (多少钱)How long(多长)How often (频率) 二、人人时时事事每个人每个场景、每件事,都跟你有清清楚楚的交代,如同一个清晰的 GPS,只要你进来,你就能找到你的位置、你要干什么、你怎么干。对,每个人!不仅可以面对企业内部的每个人,就是对客户、对竞争对手、对上下游的供货商,都是一张真实清楚的导航。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不仅是 “诚实”,这是一种自信、一种 “王者气概”。—— 倚天一出,谁与争锋!这还是 “降低成本” 的思路 —— 凡是跟得到发生关系的每个人,咱们从此都有了沟通的共同语言了!这,才是 “品控手册” 的真实意图:降低沟通成本,降低信任成本,降低时间成本。三、无限游戏这个品控手册,是一场 “无限游戏”,无论什么岗位、无论什么工作,无论什么时间,只要形成一个 “心法”,你就可以随时,用 “锦囊” 的形式,去更新、迭代、加餐!这就是它了不起的地方!—— 因人而来,因事而变,对继任者说话!四、知识萃取的所有心法这是得到迄今为止、知识萃取的所有心法。有什么?是什么?怎么萃取?—— 每个企业都需要!只要你还想 “存在”,还想 “发展”,那么,你一定需要,这一整套知识萃取心法。难吗?一点也不。如果真有门槛,那一定不是 “如何萃取”,而是,如何形成 “全民萃取”、“长期萃取” 的习惯?这是一个企业,一个知识企业必备的手艺。五、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最好的时间是现在!“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也来做一本 “品控手册” 吧!全民、全岗、全部工作,都来梳理一遍,都来亮一亮!给我们自己画一幅,通往成功的全景地图。越画越清晰。连培训都不需要啦!来吧,最好的时间是现在!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精彩!能够做到每年迭代一次,为得到发展定义、定位!品控手册是整个 “得到” 内容标准的指南针。所谓指南针,就是指手册把 “隐性知识显性化”,将存储在部分同事头脑中的知识进行共享。很多工作中的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应对策略。手册提供的标准,能帮助整个团队提升默契程度,甚至找到一种 “集体心流” 的状态,让集体的智慧大于单个人的智慧之和。对外介绍公司,这个任务的本质上并不是展示公司,而是针对性的满足对方信息需求,提供信息增量,是一次有对象、有挑战的知识服务。而得到作为一家知识服务公司,理应把公司介绍也作为一个产品来打磨和交付。针对不同类型的对象,要做针对性的介绍准备。每一次使用公司的标准介绍 PPT 时,都应从头到尾进行检查,排查是否有不符合本次交流目标的信息,并针对本次会议的对象做删减或增补。例如,每一次会议所使用的介绍 PPT 都应在开头和结尾增添与对方有关的专门欢迎语。长期主义意味着基于长期作决策,追求可叠加的进步。有人把长期主义理解成 “坚持”,其实,长期主义是指持续地不被诱惑。它是让我们持续地生活在一个警醒中,叫 “一旦中断、前功尽弃”。“得到” 员工和 “得到” 老师,要时刻约束自己,要以建设性而非评判性的态度看待外部世界。每次要提出批评性意见前,【必须】先提醒自己,针对别人现有的问题,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你是否愿意参与建设性的行动。【决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更不能】为了表达情绪而批评。团队不是 “大家庭”,而更像是一支球队。球队意味着合作、陪伴、共同成长,更意味着优胜劣汰、每个人都必须为赢球而战。这要求我们所有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都能顶住,敢拼抢,关键时刻挺胸而出。球队精神指的是我们内部怎样协作,共同体意识是针对外部合作者而言的。这要求要把合作者当成自己人,紧密互动共同发展。衡量 “得到” 组织的各种社区活动是否符合精品原则,有且只有一个标准:促进新知识的生产。不同领域的终身学习者聚在一起,因为有了新的对象、新的资源、新的场景,新的知识产品也将随之涌现。“得到” 是一所 “终身学习者的学校”。而一所学校若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则必须提供三种资源:1)便捷的知识资源,让学生可以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比如图书馆、出版社;2)优质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可以在被动牵引中学习;3)良好的品牌资源,让学生可以获得学校声望和校友关系的支持。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得到品控手册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感到名字很普通,没第一时间打开看(虽然习惯性免费入手了)。一个月后一个周末,清理书架,偶然间打开看了一下,就被深深吸引了。虽然没有太多精彩的故事,但有各个环节精心打凿、无缝衔接的痕迹,这些规定可能来自于其他行业的借鉴,也可能来自于得到自己几年来的摸索经验或失败案例的学费。通过事无巨细的过程细节规定,保证了这个过程输出的质量,也保证了整个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和肯德鸡加工一样,900 页的管理手册可以保证全球一个味道(适应各地特色,有意改良除外)。很多道理是相通的,一些其他行业工作中遇到的管理问题,在品控手册也可以得到解决方案,或者给出了进行尝试的思路,这或许也是 “得到” 应运而生的初心。这本书名字不太吸引人,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看起来还是会晦涩一些,估计读者不会太多,当然,编写这本书,或许本来也不是想给所有人看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