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要接受幸福不是生活的常态
《幸福的陷阱》是告诉你,人生的痛苦往往是来自于,我们对于幸福过度的追求。因为对于幸福过度的追求,导致我们的视觉窄化,导致我们认为,不幸福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所以我们会天天地跟自己较劲。然后治疗的方法反倒变成了最大的病患的来源。所以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我们的人生就是在失控当中,不断地前进,但是我们由于过度的控制,什么叫过度的控制?就是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幸福,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成功,我们应该优秀,我们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种对于生活的过度控制,导致我们总想让自行车直着走,总想让自行车停在中间,不要左右晃,这是做不到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啥也不说了,读了就是赚了推荐指数:★★★★★(建议放下其他书优先阅读)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所有希望更加幸福的朋友。
为什么书名叫「幸福的陷阱」呢?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对幸福有一种误解。我们认为幸福是理所应当的,我们认为失败、痛苦、焦虑、低落都是像疾病一样不应该出现,我们认为我们一旦遭遇了不幸福,就是人生的缺陷。
所以,当我们一旦遭遇人生的不幸时,我们非常容易开始自怨自艾,这时我们遭受了外界和自我的双重打击,让自己更不能走出来了。
如何走出「幸福的陷阱」,我们必须正视和接纳自己和外界当下的状态,然后由此再为自己增加更多积极的力量,直到自己走出来。
这一整套方法,在心理学上叫做「接纳承诺疗法」(ACT)。
这是目前我看到的,最系统的让自己变得更积极、更快乐的方法,这本书也是一本绝佳的入门指南,不过可以想见,这本书和「接纳承诺疗法」想要推荐给更多人,其实非常困难。
第一,「疗法」两个字就会吓退很多人,我们连「不幸福」都不敢承认,那还敢承认我最近在接受什么什么「疗法」?而其实所谓的疗法,更多时候还真如赵本山老师的小品,谈话治疗,简称「话聊」。大量的方法都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来改变自己。
第二,ACT 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接纳」。而这一步太容易让大家联想起「阿 Q 精神」,似乎接纳就是逆来顺受、精神胜利。而其实 ACT 中的接纳,只是第一步, 所有的努力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能让自己更好的行动。
连作者自己也知道 ACT 容易被他人所误解,所有书中还有专门一章去解释到底 ACT 不是什么,ACT 不是一种宗教,不是冥想,不是所谓开悟,不是鸡汤,如果作者读过鲁迅,可能还会专门写一节叫 ACT 不是阿 Q……
如果我们能拨开这些误解,只把 ACT 当作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能施展他的魔力,让我们抵御更多的焦虑与低落,让我们积攒更多动力和信心,让我们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去生活。
希望每个朋友都能去读一读这本书。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解离:认识到想法、意象和记忆的本质(只是一些词语和画面),允许它们自由来去,而不与之抗争、从中逃离或是给予过度的关注。扩展:为情绪、感觉和冲动创造空间,允许它们自由来去,而不与之抗争、从中逃离或是给予过度的关注。联结:将全部注意力聚焦于此时此地的经验,以一种开放、好奇和接纳的态度去专注和投入于你正在做的任何事情。观察性自我:认识到你不仅是你的想法、情绪、记忆、冲动、感觉、意象、角色或是身体。所有这些都是不断变化的外物,而非你的本质。花时间并且有规律地去联结你的观察性自我,它是自我中那个不会变化、一直存在且不受任何影响的部分。价值:澄清在你心中什么最重要,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你来说什么是重大且富有意义的事,你希望在生命中坚持什么。承诺行动:遵从你的价值去采取有效行动(多少次偏离轨道,就多少次折返回来)。ACT 的这六大基本原则可以很简明地概括为一个基本的 ACT 程式:A = 接纳内部体验并且安处当下。C = 选择一个价值方向。T = 采取行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幸福” 的另一个含义,是指 “一种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当我们为内心深处真正珍视之事行动时,当我们朝向自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方向生活时,当我们在自己人生舞台上澄清立场并采取相应行动时:生活于我们而言,就变得丰富、充实和更有意义,会令人强烈地感到生命之活力。这并非是某些短暂易逝之感,而是一种正在好好活着的深刻感觉。请注意:尽管这样一种生活必然会带来愉悦,但毫无疑问也会伴随不适,比如伤心、害怕和愤怒等。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如果想要去过一种完整人生,当然就会体验到身为人类所拥有的一切情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