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0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开发判断力

    本书作者推荐少犯错的方法之一是开发判断力,来避免以下问题 1.很少能够做到讲清楚目标。2.一次实现所有的目标。3. 永远坚持同样的优先级做事。4. 当对待一个已知结构时,未形成系统的模型。5. 如何使收集信息工作适合我们手头任务的需要,过分详细或者草草了事。5. 将某一领域所有的事件都草率地归咎于一个中心原因的后果。6. 有时行动只是因为想给自己证明,我们能够行动。7. 膝跳反射式 “方法主义” 的危险。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从理论维度给出了答案。

      好参加者提出更多的是为什么一类的问题(与什么一类的问题相反)。他们更为感兴趣的是隐藏于事件之后的各种因果联系,是构成格林韦尔的因果联系网。相比之下,坏参加者倾向于只看事件的表面含义并认为它们互相没有联系。与之有关的一个发现是,好参加者分析问题比坏参加者挖掘得更深。复杂性是我们给予某特定系统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的别称。变量越多,它们的相互依赖关系越强,那么系统的复杂性就越高。高度复杂性对于规划者收集信息、综合结果和设计有效行动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变量之间的关联迫使我们要同时注意大量的特征,伴随而来的是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只采取一种行动。如果要在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中运作,我们不仅必须知道系统当前的状态是什么,而且必须知道它将来的状态是什么,或者可能会是什么,还必须知道我们所采取的某些行动将如何影响今后的情况。为此,我们需要 “结构知识”—— 系统中的变量如何相关、如何相互影响的知识。现实模型可以是显式的,对个体它总是以有意识的形式存在;它也可以是隐式的,使个体本人不知道他在按照某一套假定办事,而且不能说清那些假定究竟是什么。隐式知识很普遍,我们通常称之为 “直觉”,我们把某人有直觉说成是:“他对这些事物有一种感觉。” 个体的现实模型可以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可以是完全的或不完全的。通常它既错误又不完全,牢记这种可能性是有益处的,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人们错了或由于不确定而困惑时,最倾向于坚持自己是正确的。(甚至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人们宁愿偏爱自己错误的假定而不愿接受正确的东西,宁愿竭尽全力斗争而不愿放弃确属错误的思想。)识别出复杂情况的一般特性,我们可以考察应付这些情况的准则,因为我们要准备回答两个重要问题:评估一个复杂问题,我们必须做些什么特定的事情?解决这些问题对我们有什么要求?积极目标来说,我们想达到某种确定的状态;而对于消极目标来说,我们希望某种情况不要发生。我们实际上需要什么,对于消极目标来说不如积极目标定义得那样清楚。因此,消极目标(避免某种东西的意向)常常定义得非常含糊、概括:事情必须 “以某种方式” 改变;现在的事态无论如何是不能忍受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失败的逻辑:事情因何出错,世间有无妙策》

        这是一本研究在复杂系统下我们为什么会失败的书。作者用计算机模拟游戏程序,借鉴了实验心理学了方式,揭示了我们失败的原因。本书核心内容:一、为什么说大多数问题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二、为什么说有时候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三、为什么我们在预测未来时总是失败?第一,在今天的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普遍,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影响到其他的事情,从而产生各种副作用或者连锁反应。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复杂的系统里生活。第二,本书以解决问题时最常见的制定目标为例,说明了只有把模糊的目标清晰化,并且考虑了隐式目标才能避免一开始就埋下失败的种子。第三,本书又以人们对未来往往是按照简单线性外推的方式做预测为例,讨论了这个世界其实有多种时间结构,我们必须要了解像非线性的时间结构甚至振荡这样的时间结构,才能更好地在复杂系统下做决定。这就是我们失败的逻辑,如果想要打破这些失败逻辑,就需要我们在每个环节注意自己可能犯的错,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增加自己的成功概率。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行动,还真不全是懒惰

          我们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懒惰而不行动,而是认知问题,总是想完美,总是想不浪费。可是,完美代价沉重,效率不可能百分百(涌现和复利另当别论)。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行还真是一回事,为了认知而行动,为了行动而认知,看似一个在外,一个在内,其实,对个人而言都是在体内,皮肤之内发生的。不过,科学认知和行动方法是知行合一,知行本一,这是建立在两个不确定之上,外在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内心的不确定性。肉身(泛身,具身)哲学告诉我们,认知,是身体的认知,不单单是大脑的认知,所以,根本上必须行走中去认知,不能静坐认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容很好,翻译稀烂

            内容好到什么什么程度呢?看第一章的时候就发现顶级的思考者就应该如此。翻译稀烂到什么程度呢?语句不通的常有。结构不清晰,概念混用。每一章每一节应该要有独立的主题,这个要求只做到了 60%。前面一个概念,后面其实也是同个概念,偏偏要用其他词组表示。让读者读起来费劲,前翻后翻,左右做对比,读者要猜度自己是不是前面没读懂。观点不明确。费劲扒拉的消化了一段话,提取不出来确定的观点,总结的话跟前面的内容又对不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很赞

              作者的观点很清晰,逻辑也有说服力,更让人受益的是他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角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