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为爱立界限?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432 本 #《如何为爱立边界》📕在我所处的亲密关系中,双方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一个人掌控另一个人。我不必通过惹是生非来证明自己活着,我会活得很清醒、很真实。我不会再一头扎进麻烦当中,而是会尽可能地绕道而行,但面对麻烦,我也不会拒绝承认事实。我会深知平和的价值。我会去创造美,做个有用的人,过愉快的生活。📕大部分存在依赖共生问题的人都失去了许多东西。如果失去的是本应拥有但从未拥有过的东西,比如安全感、被保护和被爱的感觉,那我们也许根本意识不到这种失去,只会感到自己是不完整的。如果失去的是拥有过的东西,那我们就会对其他人紧抓不放,希望能在他们那里找到自己缺失的部分。📕自我关爱是一项不断改变、演化的艺术。它要求我们觉察、投入、关爱自己,并在每时每刻与生命进行真实的沟通。自我关爱的基本行为是一致的,但具体怎么应用、在什么时机应用,则会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而有所不同。📕边界关注的是自己的行为。划定边界不是为了掌控和干涉他人的自由意志,除非他们正在伤害我们。边界可能涉及很多后果,比如你可能会说:“如果你这么做,我就会那么做。” 边界给了人选择的机会。别人可以选择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我们也一样。📕记录你为别人划定的边界以及别人为你划定的边界。写下你的感受以及他人对你的感受的回应,再写下你将边界付诸实践的经历。要详细!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划定边界变成了一件非常轻松、有趣、顺畅的事情。📕依赖共生是指会被另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且执迷于掌控那个人的行为。在所有会给人带来伤害,会摧毁爱、平和、快乐、创造力、情感关系和能力的行为中,掌控位居首位。问题在于,无法掌控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它们会挑战我们、对抗我们,诱使我们以爱和解决问题为名,尝试去掌控它们。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依赖共生是一种痴迷于掌控他人行为的心理机制,这种心理的本质是自我价值感的缺失。2. 由于缺乏边界感,依赖共生者常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沉重的情绪负担。3. 要想摆脱依赖共生,我们可以学着发现和接纳自己的优势,放下对掌控生活的执念,并用清晰的表达和对他人的尊重来划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边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贝蒂出生在 20 世纪中期的美国,由于原生家庭的不幸和青少年时代的自我放逐,她染上过严重的酒瘾和药瘾,在成功戒瘾后又执迷于帮助丈夫戒酒,以至于丧失了自己的生活。在对自己前半生的经历进行审视后,贝蒂提出了 “依赖共生” 这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依赖共生是一种痴迷于掌控他人行为的心理机制,这种心理的本质是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依赖共生者只有在照管他人时才能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从而获得生活的意义感。虽然这种心理常表现为对他人的善意和关爱,但是由于缺乏边界感,依赖共生者常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沉重的负担。要想摆脱依赖共生,我们可以学着接纳自己的优势,放下对掌控生活的执念,并用清晰的表达和对他人的尊重来划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边界。如果说依赖共生是以关爱为名的控制,那良好的边界就是以限制为手段的关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真正的心理学著作

          这是真正的心理学著作,而不是通过知识和与他人咨询获得的知识去证明堆砌的书。作者很聪明很有灵性,于生活中感悟,观察并找到了解决方法。很不错。依赖共生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不操心自己的事却去操心别人的事,导致自己过不好,别人压力也很大。但再可怕的怪兽,只要被叫出真名,就开始被驯服之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难想象这本书帮我渡过艰难的一晚,不断抚平情绪,感受和接纳。有些观点不同时机看的体感也会不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一读

              在管理愤怒和情绪方面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