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6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驱力

    小孩大人都一样的,有了自驱力相当于开动了发动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己评个 5 分,不算太过分吧:)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帮助孩子建立 3 种连接。第一,与你连接。家长是孩子的领路人,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赋,家长应帮助孩子通过试错找到他的天赋。家长如果能在孩子年纪较小的时候投入资源和时间让孩子更多地接触他感兴趣的课程,孩子就有机会比其他孩子更早地发现自己到底能在哪方面做得更好,这也为孩子将来的职业发展指出了方向。在整个试错过程中,我们强调 “放权”,家长只有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他才会心甘情愿地为之努力。家长根据哈夫曼编码理论帮助孩子不停地试错,进而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热爱并且实际投入后能有所产出的方向,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深厚基础。第二,与老师连接。老师是帮助孩子快速成长的重要助力,使孩子与老师连接的核心是引导老师对孩子产生期望效应。家长可以根据 “7 次法则” 让老师对孩子产生期望效应,用不断重复的方式提醒老师,让老师一想到好学生就能想到自己的孩子。对此,家长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朋友圈晒勤奋。用孩子的勤奋强化老师对孩子刻苦用功的印象,而且老师的点赞和好评还能激励孩子。第二种方法是高分时勤感谢。感恩不仅是一种高唤醒情绪,能让老师觉得自己的投入有效果、有价值,能让老师感到愉悦,激发出老师的善意;而且,孩子在取得高分后的每一次感谢都是 7 次法则中的 1 次,都能强化老师对孩子的期望效应。对于这个问题,家长需要克服的是到底是依靠 “真诚” 还是 “套路” 与老师连接的心理障碍。行为设计的确是一种套路,而套路是一种工具。当家长使用这种工具时,我们会发现,工具不会让真诚蒙尘,工具只会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更自由,并且会把事情往更好的方向推进。第三,与书连接。孩子一旦与书形成了连接,掌握了阅读的能力,他就能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从此学会一项可以自我进化的技能:自学。而且,阅读不仅能帮助孩子通过自学,促进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增强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还能让人进入另一个世界,用其他人的视角来感知周遭,从而形成现代社会特别需要的一种能力:同理心。拥有同理心,孩子能敏锐地感知别人的情绪、情感,进而能提高和别人交往、在社会上立足所需的情商。家长如果能和孩子共读,一起共情书里人物的各种情绪,孩子就能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和 “伤口”。“伤口” 是一个人身上最敏感的地方。通过阅读,孩子可以虚拟地体验这些 “伤口”,因此孩子将来在和别人互动的过程中就更能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家长可根据两种心理效应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纯粹接触效应。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家长可利用纯粹接触效应,以天天读的方式,让书这个刺激源不断地出现在孩子的眼前,使孩子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爱上阅读。吊桥效应。针对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把孩子喜欢的东西和书放在一起,使孩子感到愉悦后,分不清到底是喜欢这些东西还是书,从而慢慢地爱上书,爱上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章内容很实用,也很适合落地!这是我看何圣君的第二本书了,第一本是《自律上瘾》!他的写作风格很接地气,也很通俗易懂,是我喜欢的风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改变发生|了不起的自驱力如果说只让孩子拥有一种能力,那就是自驱力。这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如何激发孩子的自驱力,从 “要我学” 变成 “我要学”,解开更多迷思。1. 激励行为不是结果 2. 营造培养成长思维 3. 学会早起的方法(每天提前一分钟,1 个闹钟放床头,1 个闹钟延迟 3 分享放客厅)4. 创造一次峰值体验 5. 要陪伴,不要陪读 6. 订正卷子加分数 7. 利用里程碑事件、转折事件、低谷事件 8. 哈夫曼编码理论,发现孩子天赋 9.7 次法则,朋友圈晒勤奋、高分时勤感谢 10. 阅读 11. 利用名人生日、打造专属空间、消除刻板印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还算挺实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孩子一起成长

                开始发现阅读育儿书籍,不仅仅是为了育儿,其实也是自己的一次成长。面对自己的成长,肯定以前也有困惑。能与孩子一起成长,发现自己的问题,更好的成长。对于一些小技巧与学习方法,真的很值得借鉴。谢谢过来人的经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内驱力不知不觉已日更两周多,之前获得的新知没有被运用导致遗忘的很快,而人类的记忆又很短暂,若不能加以刻意记忆,很难将知识内化,现在即是从学会到实践的过程,明显感觉大脑里在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也发现同一大类知识,其底层逻辑都是相辅相成的。不知是因为看了很多书的原因,还是自身就是那种内心强大、内核稳定的人,现在当翻开关于自我管理的相关书籍,如自驱力、自控力、内核力、时间管理、效率管理、情绪管理等励志类,看了目录后我基本都能说出书中想要表达的大致内容,包括不限于怎样提高自驱力,怎样管理自己的内心,怎样充满力量,遇到问题以什么方式和角度去思考去处理,怎样增加内核的稳定,从结论到原因、现状、行动,还有个惯例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案例,从而提高人们的感性思维,获得共情;还有健康类书籍,包括逆龄饮食、抗炎抗糖饮食,正确的吃饭方式、顺序,饮食的选择、增加多巴胺和内啡肽,运动的管理、控制睡眠周期和提高睡眠质量等,都能采用泛读的方式,掌握重点,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这几年房地产的市场变化,作为从业 20 年的地产人,也经历了几轮周期性的起起伏伏,从未曾想到这个行业会演变成现在这样,或许是之前行业发展太快,导致地基不稳,泡沫太大,辜且不谈行业变化,只想分享下我的心路历程:曾经有个很好的转型机会,我放弃了,只因我对地产营销的热爱,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了这么多年营销,从销售员到经理、到总监、到营销副总,从来没对职务有很高的追求,也源于自身不善于向上管理,在此之前内心是不屑的,一直觉得业绩好就是王,后来慢慢体会到职业生涯中,不仅要做深更要做宽做广。或许营销人习惯了 “指标即生命” 这句口号,也形成思维惯性,因为一直业绩好就觉得是对公司最大的贡献,也从来没对自己的性格和行为进行深度剖析,也缺乏思考和复盘,不愿接受自身存在的问题,更没有设定长远的目标,因此从来没想过要去改变,加上给别人的印象始终觉得我难相处难靠近,十足就是个外表冷漠内心充满力量,刀子嘴豆腐心,简单直接一身正气,看不惯左右逢源、背后插刀、德不配位(思维、格局、能力相匹配)和人心的险恶,但每当我走进售楼部,面对客户面对团队时,我的状态跟平时完全不一样,貌似换了一个人,激情满满、充满斗志,或许这就是在热爱的工作中进入心流的状态,后来慢慢地我也发现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后,才开始调整自己。干了地产营销 20 年,过程中要么因为公司没项目,要么看不惯人和事,要么离家太远等诸多因素换了几家公司,也操盘了多个项目,这一路走来尽管艰辛,但还是要非常感恩我果断放弃稳定的事业单位,而从事热爱的地产营销工作,同时也历练和收获了很多。所以当我现在面对困境,面对职业的选择不再那么焦虑,营销的底层管理都是相通的,凭我多年的经验和热忱,即使年龄上不占优势,但我内心依然充满力量,现在的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上班、运动、阅读、陪伴,心态越来越好,越来越平静,感恩生命赋予我强大的内心,感恩人生给予我一次次的挑战和成长,让你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共情,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更有效的自我管理和完善自我,学会了为人和相处之道。这几年的变化,特别是 24 年的变化,刚开始面对收入和职务的落差,在心理上也调整了一段时间,现在心态越来越平静,人生不完美是常态,接受一切的不完美,即使现状不理想,即使在职场上竞争力不强,即使已不再年轻,即使身体机能在萎缩,即使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但我就是一个不相信命运(命运靠自己创造),停不下来,也从不给自己设限的人,人类现在的平均年龄是 80 多,所以我还有一半的旅程要前行,在职场上能成为 π 型人才,在生活中能维护好亲人和朋友间的关系,能平衡好工作、生活、家庭,做好自我管理和提升,能在这条路上唤醒自我、发现自我,成为更好的自我,不枉此生。我希望我能激励在看我朋友圈的你们,未来的路还长,坚定的走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一起加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过行为设计刺激孩子形成学习成长的自驱力,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实用

                      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书真不错

                        有理有据,总结到位,很动脑子的一个作者,空了看第二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我帮助很大,很多地方脑洞大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实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给我的育儿之路指明了方向,在我情绪失控时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力量与信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努力奔跑 沿途皆是风景 左顾右盼,满地都是鸡毛

                                把自主权交还孩子,高质量陪伴一起成长,习惯模型形成里程碑,连接书本,阅读打开多维世界,帮助孩子积小胜为大胜,名人效应增强归属感,成长型思维,学起来 用起来,从自身改变,身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易读,道理比较浅显。每章都有重要理论及其在亲子教育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设计适合自己亲子场景的策略,当然不能照搬照抄,要在实践中探索出自己的方法和系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创造自驱力

                                    从家庭到工作,从孩子到自己,给自己创造驱动力,要总是摸到白球,而不是黑球,以鼓励,赞美的形式让人获得成就感,越战越有成就感!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