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东京奇谭集》…焦虑时代的各种挣扎…

    ‌焦虑时代的各种挣扎,偶遇,幻想,消失,自我疗愈与心理干预…… 偶然的旅人只有偶然的旅人才能说说有限的心理话。曾经以为在外面的世界能寻找到人生的意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消磨,精彩变成倦怠,孤独被意义成自欺的自在。肉体与本能并不好欺骗,寂寞,必须找个偶然的旅人说说平常不能说的话,做做平常不能做的事。世事无常,知道多少逻辑也无济于事。 一个人即将或已经失去某种快乐的功能,或者某个快乐的部件,更渴望另一个体温与气味的抚摸关爱。陌生人之间尚且心存良善,亲人还有什么不能释怀。叫卖焦虑的人就让他自己焦虑吧,低欲望的时代正悄悄到来…… 哈纳莱伊湾活在爱的幻梦里就会一直活着。白发送黑发,自不必多说。被一条鲨鱼咬死,是否要揣摩人肉对不对鲨鱼的胃口。点一盏灯在额前,生命是否就強大到可以无视分离。总渴望幽灵能够调解点什么,可虚构与现实早已无法区别…… 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村上春树,东方所有的智慧他都有,西方的也都有,总忍不住在小说里大胆炫耀。当日本还在高歌猛进,又开始狂叫要对全世界说不时,村上春树已经暗示了一个低欲望的时代,怀疑全盘西化的日本是不是代价太大,大到日本无法承受,大到怀疑全盘西化本身。尽管他的暗示如今已经是现实,但是这怎么能中斯德哥尔摩那一群人的意呢?再说一个东方人怎么可能如此睿智呢…… 天天移动的肾形石财富和婚姻已打不起精神,在一个被阉割的国家追求功名也是一种耻辱,固化的阶层与草民的觉悟,似乎唯有独自修行才是意义所在。村上春树应该没打算为这种生活发表看法,他只是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小说中的人,小说中的小说里的人,都不能幸免倦怠。肾形石这个隐喻又到底指什么,村上春树刻意不打算说得太明白,就象喝个矿泉水,为啥一定要刻意说是法国矿泉水一样…… 品川猴品川猴,一个偷名字和童年创伤记忆的猴子。这只猴子差不多现代人心里边都有一个,这可能是村上春树想要隐喻的。总会忘记自己的名字,与有个猴子把名字偷走是一回事。否定的心里防御,是因为童年缺爱与自杀室友都与名字关联,忘记掉名字也就是忘记了创伤,或者说创伤不存在,就没发生过…… 焦虑时代的各种挣扎,似乎是越努力越徒劳无益,只有悄然默契的迎接低欲望时代的到来……(石木翻书每天翻翻书)

      1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疫情时代的愿望清单——我读《东京奇谭集》

      谭通谈,奇谭即奇谈、奇闻之意。众所周知,村上小说的篇名大多声东击西,避实就虚,而这部短篇小说集却表里如一,果然都是发生在东京的奇谭。小说通过偶然性突出了人生命运的神秘感。而这本 16 年前出版的小说集,时至今日重看,却有了不一样的意味,跟这个疫情更加契合。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每看一个故事就觉得,我也想这样,这要是我就好了。最后看完,我发现也许不仅是我,这可能是疫情时代的人们都想要实现的愿望。1〉《偶然的旅人》—— 我想回到过去这里村上说了他一个朋友的故事。他是钢琴调音师,住在东京西面,靠近多摩川,四十一岁,同性恋者。十年前,因为他公开自己是同性恋,差点让姐姐近在眼前的婚事几乎触礁,虽然最后好歹说服了对方父母,婚也结了。但姐姐为这场骚动患上了神经官能症,曾经有过的融洽关系犹如被鲸吞的鱼群,消失在无尽的黑暗之中,连婚礼他也没能参加。作为独居同性恋者,他的生活还算津津有味。但是他有时候还是想回到过去,回到没有公开他是同性恋的日子。有时候我也这么想,能够回到过去就好了。回到 2020 年之前,那个没有疫情的年代,空气是清新,情绪是正面的,日子是阳光的。现在这个年代,大家都承受了太多。但是过去是没办法回去了,日子只能向前。就像这个调音师,看到一个相拥的女性的黑痣时,突然被一种强烈的愿望紧紧的拽住,几经挣扎以后,他相隔十年给姐姐打了电话。这才得知姐姐得了乳腺癌,他才有了陪着姐姐度过难关的机会。现在就是未来的过去,过好现在就是让未来不用想着回到过去。2〉《哈纳莱伊湾》—— 我想好好告别这个故事说的是幸的儿子在哈纳莱伊湾冲浪时被鲨鱼咬断腿而溺水身亡。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幸都到这里来,寻找和自己和解的机会。最后在两个冲浪少年的帮助下,她终于明白了好好告别才是放过自己也放过儿子最好的方法。在这个年代,死亡,我们已经是习惯了。因为疫情的死亡或者因为疫情衍生的问题的死亡,也是屡屡发生。怎么面对死亡是我们现在的一个重要课题了。我已经帮两个长辈写过悼词了,写的时候似乎都在黑暗中寻找一颗萤火虫的感觉。其中一个长辈的儿子在香港,因为隔离政策的问题,最后一面没见到,最后一程没送到。他回来时,哭的撕心裂肺。而他的妈妈告诉他,他爸爸说,只要你们还想着我,我就永远活着。你们过得好,就是我活着的证明。他拿过父亲留下的遗物,好像好点了。3〉《在可能找见的地方,无论哪里》—— 我想消失这个故事是最简单也是最符合现在的,一个女子的丈夫突然在三层楼梯之间消失了,然后一个看起来像侦探却不收钱的男人来帮她寻找,找了一段时间都没找到,结局是女子的丈夫消失二十天后回来了。男人还在不断寻找,他不是找人,是找那个可以消失的地方在哪里。我看完的时候,跟这个男人想法一样,能不能也让我消失二十天再回来。在这个疫情的时代,真的太渴望自由了,尤其是看到小区又被贴上封条的时候,我就想找个任意门出去。4〉《天天移动的肾脏石块》—— 我想追风上面的自由还是消极的,有可能的话,在这个年代里,我更渴望一种积极的自由。我的模板来自这个故事里面的女主角 —— 贵理惠。对于俗世,她是洒脱的,有那种 “万绿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的自由,像风一样的自由。她不仅像风一样自由,她还理解风,风也理解她。“当你站在高处,你和世界之间,只有风,风以它柔软的意志贴向你,你的脑海一片空白,毫无恐怖,风理解我的存在,同时我理解风,这真是美好的瞬间。” 所以她的职业 —— 其实也不是职业了,只是她的生存目的,就是在高处,两幢高楼间,搭上钢丝,解开安全缆,孤身前行,这个世界,“只剩下我和风”。有一个可以跟自己理想相处,而且全力以赴追逐的世界,是让人羡慕的。5〉《品川猴》—— 我想做自己《品川猴》讲的是一只会讲人话、爱偷女人名字的猴子,而被偷名字的女人会因此忘了自己的名字。一只猴子如果愿意当个宠物,是可以在人类世界的。但是一个会讲人话、会爱上女人的猴子,是人类社会不可容忍的。虽然没有被打死,但是他被放逐山林了,回到真的属于猴子的地方。但是他是会讲人话的猴子,怎么可能被其他猴子接纳呢?而且他爱的是女人,又怎么可以跟母猴们共度余生呢。在猴子的世界里,他依旧是个异类。在这个疫情时代,我们习惯用 “羊不羊” 来区分人群了。羊康复了,医院让它出院了,因为它好了;但是羊圈也不接受它,因为它羊过。在这三年里,我们越来越依赖于这种 “人以群分”,对于跟自己不同的群体比以往时刻都不包容。那些想做自己的 “异类” 们说一句话,都可以被喷得半死,我们都进入 “寻找仇人的社会” 了。这个情况下,大家只能伪装进入安全的群体里,用于保护自己。但是如果可以选择,我还是想做品川猴,无论是城市,还是山林,因为我只有一个。

        3
        2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奇谭却不怪谈 ——读村上春树《东京奇谭集》

        这是一部看了就会忍不住想要一口气看完的短篇集。五个短小精悍的奇谭故事,让你顺着情节总忍不住拍案叫绝,而后又会陷入故事背后带给我们的沉思。短篇集虽说是汇集发生在东京的奇谭,也就是离奇事,也不尽然都是写实,比如还会开口说话的品川猴。但也有让你分不清真假的离奇事,比如丈夫走失了两个星期后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远方的另一个城市,而这两个星期的记忆似乎全都被删除的一干二净了。现实与幻想,真实与离奇,切换得顺畅自如又恰到好处。在这部短片集体现的对偶然元素的关注和演绎,其中对巧合的描述屡屡出现,颇有 “无巧不成书” 之感。而巧合之余,又得特别感谢村上先生给我们留下足够的空间,去填补自己意念之中的稀奇古怪。如果你恰巧相信,它就是对你内心离奇念想的有力佐证;如果你又将信将疑,它就是 “犹抱琵琶半遮面”,你看着是就是了,不是也就不是了;如果你又不相信,它只不过是你花两个小时能快速翻完的余乐消遣。“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就像短篇集里每一个游离于常识之外的迷,都是一个不出声的呼唤和诱惑,在等着我们去划上各自的句号。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念念不忘,才有奇思妙想

          几个奇思妙想的小故事,非常有趣。但故事之所以奇妙,更多是因为我们念念不忘。一个意念,就像病毒,他钻进我们的思想中,我们不去想他,可能一天、一年甚至十年,他一直都在那里不曾离去。有一天,他会受到不知道什么的因素触动,然后出现,带给我们奇妙的感觉。多读书,多掌握一些知识,这样,当你产生奇思妙想时,才会有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光怪陆离的世界

            Day3:《东京奇谭集》村上春树总爱用一些隐喻的故事,来表达他的想法。读者可能看透了谜底,拍手叫好;亦可能看了之后,不知所云,就像《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东京奇谭集》用五个故事组成:偶然的旅人、哈纳莱伊湾、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天天移动的肾形石、品川猴。奇谭重在一个「奇」字,如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怪异的事自成一体,没有鬼怪的惊悚,却像说不清道不明的奇异事件。书总共 7.2 万字,花了 2 小时 49 分钟读完。* 偶然的旅人所有的偶然,有时候都是必然。有些人没由来的喜欢,Ta 明明并不好,也知晓对方的很多缺点,可就是喜欢。有些人没由来的讨厌,就像天生的八字不合,磁场相冲,唯有成年人的理智才让两人见面不至于剑拔弩张。那些不知所以的喜欢和厌恶,背后都有着一个藏在深处的人。这个故事里的调音师偶然在咖啡店遇到一个志趣相投的人,他们相谈甚欢,但仅限于朋友的关系。他无意间发现她的耳后有颗熟悉的东西 —— 黑痣。「当他发觉她的右耳垂有一颗黑痣时,他感到一种类似窒息的怀念之情 —— 年长两岁的姐姐在差不多同一位置也长着一颗差不多同样大小的黑痣。」这颗黑痣让他鼓起了勇气,联系多年未见的姐姐。当姐姐责问「怎么又打电话过来了?」,他没有愤怒的挂断电话,依旧终于内心的感受「只是觉得还是打个电话为好 —— 放不下姐姐。」人的心有时坚硬如铁,捍卫着自己重要的人;有时又脆弱不堪,一句关心,就可以击溃防线。调音师的姐姐,正在准备手术,原本想手术后告诉他,不曾想他提前来电。那一句关心,是沙漠的及时雨,是早春种子的甘霖,浇灌进了那原本干涸的关系里。有的事缺的只是一个解释,可是谁也不愿做那个第一步踏出的人,以至于,未来如何,也就不再重要了。* 天天移动的肾形石小说家淳平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魅力十足的贵理惠,一段奇妙的关系就此展开。每每在淳平家过夜后的第二天,贵理惠便早早的离去,只留下「有工作要做,走了」。他们相互独立,也没有任何承诺,偶尔的约会情意满满。淳平正在写一个故事:一个女医生捡到了一块肾形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那块石头会在女医生离开后,在办公室随处移动,每天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淳平把这个故事的开头告诉了贵理惠,她期待着他写完。于是,淳平开始沉浸在自己的小说里,当他终于写完,急切地想要分享给贵理惠时,发现她消失了。在她无法联系的这段时间里,淳平才深刻地意识到这个人已经扎根在自己的生命里,就像那块随处移动的肾形石,自己的心早已不知不觉地被牵引。「她的存在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之后,淳平的心感觉到的疼痛比原来预想的剧烈得多。贵理惠留下的失落感摇晃着他。如果现在她在这里该有多好 —— 他一天之中要这样想好几次。贵理惠的微笑、她出口的话语、相互搂抱时的肌肤感触无不让他怀念。」人总是容易高估自己失去某人后的生活,又低估自己继续生活下去的能力。某个偶然间,你可能就会遇到你的那块「肾形石」,Ta 的存在悄无声息,又像肾脏一样担任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此刻还拥有着,请好好珍惜,如果已经失去,请记得告别后向前走去。这就是村上春树的风格,魔幻的现实主义:用一些看似奇异的故事去讲述更为深刻的事,或有启发,或当做故事听听,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第三个和最后一个故事莫名其妙,剩下三个还不错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