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药而疗人之疾,上之上者也

    医学是人文和科学的复杂交会融合,需要医生的技术和担当,同时也需要患者有效的配合。这本《诊室里来不及说的话》以诙谐幽默的文字娓娓道出作者与患者间的诊疗故事,生动地呈现作者践行医患共建的决心与热情。疾病治疗的成败,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二是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医生的态度。二者之中,有时后者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患者的积极配合,诊疗活动根本无法顺利开展。作者李博在书中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疾病的背后不只是器官、组织发生病理变化的躯体故事,更是人生遭逢苦难的心灵故事。患者怀着一串心事来到诊室,不仅期待得到适宜的躯体治疗,更渴望获得身心的眷顾与抚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药而疗人之疾,上之上者也”,“用故事讲述疾病,用生活痊愈身心”,这就是要唤醒大家对健康的正确认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信任源自确定性

      讲得总体来说确实蛮好的,主要怎么讲呢?信任这件事儿,还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普通医院的普通医生,于病人来说,盲目信任,那病人付出的代价确实比较大。这就像为什么喝酒就喝茅台是一样的,喝茅台是因为对酒品质的确定性。过去,小医院没人,都往大的三甲医院涌,而如今就算三甲医院,医院医生太多的商业化无医德的案例太多了,难以产生信任。医生信任体系的崩塌,确实就是现代商业化医疗体制决定的,过去的老师、医生该是多么受人信任且尊重,如今不受信任和尊重,都是医生队伍的鱼龙混杂、医德沦丧而至,怪不得患者。相信作者是有医德的好医生,不代表所有医生都很有医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好的医学科普书籍

        知识底蕴非常丰厚的一位医生,人文素养也非常好,书读起来非常温润。书中每一篇诊疗故事都很打动人,接地气且有人情味,文字又很风趣,让人捧腹的同时又学到实用的健康知识,对医生也更多了一份理解。书的最后,分享了为残奥会运动员做针灸按摩的故事,让人佩服这些国外残疾运动员顽强精神的同时,也心生一种自豪感,自豪于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能在世界范围有如此影响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医生总是有效负责的。

          走进诊室,面对患者,总有解释不完的话。因为对健康的关注点不同,以及健康知识的信息不平衡,所以患者会产生诸多疑问,医生恨不得倾囊相授。但关键在于患者很多,而医学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于是,医生就把最精要的话,应该怎样做的事,三句并作两句,甚至一句,讲给患者,而略去了为什么要求这样做。这样一来,医患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隔阂,一些医患互相不理解的事情就会见诸报端,引发大家的不满。其实,医生何尝不是一肚子委屈,为你好还被你投诉,工作压力大不说,时间还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但还得不到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医者仁心

            近些年,很多医生写书,人都会生病,多读一些,沟通顺畅,于医于己都有利,关键时候能救命。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