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关于失望与得不到
书摘: 关于失望。 仁波切说,失望是一个智慧发生的时刻,因为失望只会发生在我们和真相相遇的时刻。可以说,一个人产生失望的过程,就是他不断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的过程。而人生很大一部分的痛苦,都是来自拒绝接受失望。 关于得不到。 人其实不是通过得到学会满足的。人恰恰是通过得不到,才理解所拥有的是多么侥幸和珍贵。得不到同样是我们面对真相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中,它同时也在教我们关于幸福的秘诀。 一个人如果能够建立起自我觉察,能够把自己从潜意识的心理模式中解放出来,他距离美好生活也就不远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光要骗自己说没关系,还要学会和自己说对不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我看《小瞬间》这本书时,脑中突然冒出的场景。 全书四篇主题:觉察,爱,生长,自由。第一部分,是觉察,执迷是我,空亦是我。这是专注于破除心障,看见真正的自我的一部分。读完后有一种蜗牛的壳被温柔的抚慰,之后卸下自己一直以来背负的沉重壳子。第二部分,是爱,这部分是全书中我感觉最好的。书中提到了对伙伴的思考,对伴侣的思考,尤其是对亲密关系的思考。亲密关系之所以是亲密关系,那是因为对每个人来说,它是带有自我的对于现实的映射的。正是因为极具个人特点和性格,我认为这部分的主题,虽然一直有人写,但是从来难以得到真正的共鸣。但是这本书这部分没有让我失望,具体的例子,清晰的界限,会让我更加轻松的理解和拥有更好的代入感,就算是我无法理解的部分,依然能够让我尊重的接受和认真思考。女性作者温柔的文笔,果然不是我这个五大三粗的油腻中年老头子能模仿得来的。而后面生长及自由这两部分,因为谈到的比较深入 这部分阅读起来要稍微动点脑,不过整体来说 是一本阅读体验相当好的书。书中有一段很打动我的,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缺。” 是最美好的人生状态。好多在日常的生活中遇见的人,每次遇到他们,我也觉得他们完全把自己敞开,真的是,无论什么样的日子,都象是流水一样的从他们身上流过。这让人反思,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烦恼可能就是 “什么都有,什么都缺 “。一旦当一个人试图去追求什么,试图去让某些东西或者事物属于自己,同时自己也被限制住了。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想要的太多。当一个人为选择犹豫不决或者迷茫无措的时候,可能只是这个人不知道该放弃什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4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在这个疯狂的时代里,找到内心的平静伊斯兰教有一句古谚语,说的是,这个世间是一座桥,不要在上面建造你的住所。最终我们都会抵达自己该抵达之处。众生是这样的:你若比众生好一点点,他们会爱你。但你若比他们好出太多,他们便会恨你,而后还会惧怕你。众生便是这样的存在,而我也是众生中的一员。众生皆苦,而你要容纳那些苦。荣格说,一个人想要感到幸福必须具备五点要素:a. 良好的生理与心理健康;b. 良好的人际与亲密关系,例如婚姻、家庭、朋友关系等;c. 从艺术与自然中感知美的能力;d. 一定的生活水平和令人满意的工作;e. 一种能够被用来成功应对世事变迁(the vicissitudes of life)的哲学或宗教视角。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悲喜掺半的生活中,发现相对!“满足” 是在失去中学会的,“幸福” 是因为吃过苦,“珍惜” 源于每一次错过!这些看上去负面的东西,在带给我们痛苦的同时,也强行将 “成熟” 塞到我们灵魂里。在苦难降临的时候,这些 “负面” 又会反回来成为我的坚甲 “那些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 当我明白 “无知是一种幸运” 的时候,就已经回不去了,也因此我在看到他人的笨拙样子时,不免流落出一些无奈的羡慕,他是一个幸福的人!所以不要去告诉一个 “幸福” 的人,告诉他你得成熟一些,你得明白生活是残酷的……《小瞬间》瞬间是一种形容时间极快的词,我想 “瞬间” 这个 “快” 里面,是由很多时间构成的,就比如 “我瞬间明白了” 明白了什么呢?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就是懂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是一本关乎自由,关乎生长,关乎爱与感悟的故事。如果把每个人的一生写成一本书,未必每个人的书都是精彩的,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但是如果把生活中的那些有趣的瞬间写成故事,其实很多人都成经历过那些美好的瞬间。有些人成长坎坷,有些人遇过爱情的美好,他们漫长的一生中未必全都是耀眼的事情,但总有弥足珍贵的瞬间让他们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怀着对生活美好的希望我们才能奋力前行,但我们同时要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是自己欲望的主人,我们的欲望早已经被社会规训。” 其实人的欲望是最难控制的,能力有限,欲望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情,生活容易被欲望束缚,欲望太少,追求不高,又容易使人失去斗志。在这个功利性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僵硬,其实不是我们不需要亲密关系,只是我们对每一段关系都带着太多的考量。小瞬间这本书讲了很多与亲密关系有关的道理,其实真正的亲密关系是一种自愈。自愈了我们对人性的怀疑,也自愈了我们对生活的防备。其实道理很多,我们都懂,只是总觉得没有遇到那个真正能与之讲道理的人而已。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你想要的自由我们要的自由,都是为了能够自由地走向符合自己需求的幸福。荣格说,一个人想要感到幸福必须具备五点要素:a. 良好的生理与心理健康;b. 良好的人际与亲密关系,例如婚姻、家庭、朋友关系等;c. 从艺术与自然中感知美的能力;d. 一定的生活水平和令人满意的工作;e. 一种能够被用来成功应对世事变迁(the vicissitudes of life)的哲学或宗教视角。大家可以比对一下自己是否都具备了。我祝愿你们都能够在这个疯狂的时代里,找到内心的平静;能够不疾不徐、笃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能够自由地主宰属于你自己的这短暂的一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做最好的自己,是最重要的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理书籍,更是一本让人深刻明白想要好好爱自己的心不是罪恶的,是合理需求。人都非常渴望自由,以为拥有了很多东西就会自由。其实,真正的自由是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无需掩盖,无需肯定,无需认同,无需讨好。当你看清了自己,开始做一件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是拥有充实自由人生的关键。当工作和爱好结合在一起时,生命自然充满了自由和幸福。首先,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和 “应该” 里。做最好的自己,是最重要的事。我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而去迎合别人。把自己活得很拧巴。幸福和自由,一定是源于内心的宁静和与人的和谐。 只要自己认定了自己,就有了一切的开始。 约瑟夫・坎贝尔说过:” 只有心甘情愿放弃精心策划的生活,我们才能拥抱前方翘首以待的人生。” 钱庄在本书中说道:在能够看懂彼此的人面前,言语是不重要的。你看见他的灵魂,既是熠熠生光,也是暗不见底。你也感受到他落在你灵魂上的目光,而那种目光中既没有审视,也没有不解。我们都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每个人对自由都有自己的解读。当你开始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开始投入资本做更多自己偏爱的事情,开始有说走就走的权利,开始不只是随波逐流而是跟随内心去追寻自己热爱的事物和参加活动。 当然之前我们也都是自由的,拥有着大把的时间,但是这种漫无目的的自由,反而犹如一张玻璃纸笼罩着自己,哪里都看得到,却哪里都到不了。 夕阳渐渐沉入远处的地平线,充分利用每一刻属于自己的时光,都是成长之路上最美好的自由时刻。这个世界给予我们最大的礼物,就是自由的灵魂。历史浩瀚如星海,未来同样深不可测,但活在当下的我们,可以用我们获取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向往自由的心去探索过去预知未来。 生命是一场宏大的探索,分享你的喜乐,倾听别人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才会听到生活的华美乐章。 很欣赏阿尔贝・加缪的一句话,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西西弗斯的石头,是悲惨的源泉,也是重获幸福的踏板。 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小瞬间即是幸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觉察 —我们最大的自由被作者描述的很多小瞬间,深深触动,从中看见了自己成长的影子,此书对于喜欢自我探索的朋友,是极好的甜点。1. 真挚的友情,和任何一种爱一样,它的本质应当是关心和付出。友情是,你非常希望那个人过得好,你知道 Ta 对你也是一样。人回头看时总是能够看得更分明,哪些是真正值得珍惜和付出的人事。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不值得,也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值得珍惜。特别满足、感恩一路上有几个朋友那样对自己不离不弃。2. 自由本身就意味着责任,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责任的自由。自由是辛苦的,经济独立、自给自足是所有人走向自由的起点。没有地基的自由不值得留恋。3. 永远关注自己,选择自己,塑造自己。不管成长的路多痛,也勇于树立起自己在这世上行事的原则、追求的价值;须得与时间和解;须得明确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走出犹豫不决的困境。4. 人生这条路,只能自己埋头往前走,他人可以支持你,却无人可以替代你。做一个与自己的内心紧密联系的长期主义者,坚持成为自己。5. 我们要的自由,都是为了能够自由地走向符合自己需求的幸福。荣格说,一个人想要感到幸福必须具备五点要素:a. 良好的生理与心理健康;b. 良好的人际与亲密关系,例如婚姻、家庭、朋友关系等;c. 从艺术与自然中感知美的能力;d. 一定的生活水平和令人满意的工作;e. 一种能够被用来成功应对世事变迁(the vicissitudes of life)的哲学或宗教视角。一切都是参考,自己作决定,无怨无悔,一路上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小瞬间#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751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十)心理学 - 亲密关系《小瞬间》(295)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领域开始,选择亲密关系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六本是《小瞬间》,关于觉察与爱、成长与自由的心理笔记。作者将心理学融入个人经验,探讨我们如何在自我成长中看待和处理负面情绪;在亲密关系中爱人爱己;与世界相遇时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又如何看待社会标准,并与之协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以及如何才能踏上通往内心自由之路。2、精彩内容:①时间不是直线 “有时一道深渊隔开星期二和星期三,而二十六年会转瞬即逝。时间不是直线,它甚于迷宫,如果紧贴在墙上的某个地方,你会听到匆忙的脚步声和语音,你会听到自己从墙的另一边走过。”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是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所作的。时间的确不是直线,也不是匀速前进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起决定性作用的瞬间,在那些微小时刻中,命运为我们填上了各自生命的底色。记忆也是基于瞬间开展的。没有一个人的记忆是时间忠实的记录。我们记住一些瞬间、遗忘一些瞬间,用自己选择的方式,将瞬间串联成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写作可轻可重。在沉重的时刻,它能帮助人处理生命中一些难以处理的部分和遭遇。在书写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将创伤通过创作升华 —— 精神分析理论中把这个过程称为 “结晶化”,当创痛的个人历史在艺术和创作中得以结晶,我们的生命就不再继续受到它们的影响。在轻盈的时刻,它也是人自我陪伴、结交朋友的美妙游戏。②自爱我们之所以做了一件事、一个不够好的选择,只是因为那时的自己只能做成这样了。或者是现实的局限,或者是心理状态的局限,结果如此。自爱首先是接受现实。接受全部的现实,接受当时的自己实际上没有可能做得更好的现实。一个已经 “做到了当时所能做的最好” 的自己,不应该被后来的自己反复责怪,更不值得让后来的自己一直生活在自责和煎熬中。如果一个人体会过人生的复杂艰辛,就一定能够理解,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身上都一定存在着的人性的局限和软弱。著名的女性主义者苏珊・桑塔格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有这样一个人 —— 他始终对堕落和腐败的存在感到震惊,始终对人类可以向同类施以阴森残忍的暴行感到失望(甚至从不相信)—— 只能说他在道德上和心理上都还没有进入成年期。在过了一定的年龄之后,谁也没有权利再享有这样的天真和浅薄,没有权利再享有这种程度的无视甚至(可以称为)失忆。” 一个自爱的人,懂得承认自己的需要,当自己没有照顾好自己的需要的时候,Ta 会充满关怀和爱意地和自己说对不起,“对不起,我让你受苦了”。所谓 “自爱”,归根结底不是一种决心,更不是一种宣言,而是和自身之间达成一种新的关系 —— 就像人际关系一样,我们学着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和自己相处。最终我们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表达出一种新的样式。如果你觉得你希望更爱自己,你可以试试从今天起,就像对待一个你最爱的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首先停止用指责的语气对自己说 “你本应该如何如何”,说 “谢谢你竭尽全力”,说 “对不起让你伤心”。③悟道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 接受自己的需要,是 “道” 的开始。“执迷是我,空亦是我。” 如果能够从过去认识自己的世界里消失,去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向别人介绍自己,是一种处理历史的 “捷径”。而成年人的生活和学生时代相比,最显著的差别之一就是,不再有提前规划好的终结和分离随着 “毕业” 如期而至。活下来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一想到就会使自己很不适的经历,有一些希望不曾发生过的事和不曾遇见过的人,有愧疚,有羞耻,有不甘,有悲伤。但我们让自己的生命容纳了这些人、事和经历 —— 我不能说这种容纳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浑浊了,我只能说这种容纳使我们接近了生命本真的复杂性。这个世界恐怕很不适合那些纤敏美好的灵魂生存,正如同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写的那样:“那些渴望音乐而不是噪音、渴望(真正的)欢乐而不是享乐、(渴望)灵魂而不是金子、(渴望)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糊口,(渴望)激情而不是愚昧(的冲动),在我们的这个平凡细碎的世界里找不到容身之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生命变得浑浊一些,也是这类人的必修课。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依据一种最简单的原理运作:它让我们尽可能地拥有快乐、尽可能地避免痛苦。所以,你所经历的所有心灵体验,都已经是选择了当下这一刻,你能作出的最少痛苦。即便你已经感到非常痛苦,它仍然是对你自己的一种保护。所以我们要接受自己的每一种体验,因为你所经历的,正是此刻你最需要的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小时候的想象里,自由是一种彻底不受管束、又简单又轻松的状态。而等到真的长大后,才发现,自由并不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就会自然获得的东西,要想获得它,人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可以尝试问自己这样一系列问题。你喜欢更有规律的生活,还是更有新意的生活?你更喜欢隐藏于众人中,还是成为注意力的焦点?你是否愿意妥协物质生活的需求,来获得当下更多的舒适?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多种社会角色,哪一个角色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作为家人朋友的你,还是作为职业人的你?超越日常的精神追求更能满足你,还是生活层面的追求更能满足你?坚守你自己的原则更快乐,还是获得更大的成就更快乐?如果你想活得更自由,你需要有更多样的生活侧面,和更多元的价值来源。它的意思是说,你在生活中最好同时保有更多样的身份和活动,比如工作、家人、伴侣、兴趣爱好等等,你的生活侧面越多元,能够给你提供价值感的来源就越多。而这些来源不太可能同时失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