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文化传播与交流
从整个人类文明史进程来看,宗教的兴起有正面意义,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维度增加了,多了一份精神信仰。在那个时代,宗教开始兴盛,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家大事,影响国家命运。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也开始交流,各民族不再是那么孤立地生存在一个地域。互联互通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宗教,也让人在世界上活着还有精神支柱可以依靠,多了一份希望。宗教的出现和兴盛也说明了社会的包容性,多元性。要把宗教讲透讲明白不容易,尤其是宗教发展历史,以及各门派的关系,其中的冲突利害。这本书用文学的手法讲述,像故事会一样,故事好听但主线好像不够清晰,作者讲得有文化但不够专业。宗教,在一些人看来,宗教的天地就是一片世外桃源,极乐净土,远离尘世的烦恼,摆脱世俗的牵挂。人活着需要精神信仰,文化的力量可以治愈一个人。生命也需要不断的修行,不断地成长。人类学会修行是很大的进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间佛法通往心灵之路,便是通往自由之路。所谓禅心,就是随所住处恒安乐;所谓禅意,则是一丘一壑也风流。修行学佛应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甚至就是生活本身。这便是人间佛法。人间佛法是符合中华传统的,因为先秦诸子的思想就是人间哲学,儒家伦理则更是如此,只不过禅宗披上了一件袈裟。脱掉那袈裟,同样也是春花秋月,同样也是家长里短,同样也是人间烟火。无所求,才有所得。佛心、禅意,诗和美。禅宗主张,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就只能面向生活实践,尤其是面向大自然。大自然最不刻意、最无烦恼,也因此最有佛性,最接近无上正等正觉。【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无门关》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五灯会元》卷五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大珠禅师语录》卷下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佚名比丘尼,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