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2024年第三十五本

    对于书名来说,这一本算是救命书。如果意识不到自己抑郁,翻阅这本书,会有收获的。如果可以意识到自己抑郁的,这本书算作操作手册。发现自己的问题,警觉自己的问题,行动起来。如何行动,真需要家人的体谅,才可能将一个阶段的抑郁化解。太多家庭和个人,实际是因为长时间处于巨大的无力感中才得了抑郁症。然后被亲爱的家人和朋友定义为性格缺陷和 “神经病”!抑郁症,是脑海里奔跑的黑狗,真不是性格缺陷。就发病的环境而言,我们都要提高警觉。毕竟,人大多数都是环境的产物。救命而言,真是专家,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其实这类书就是几个标题即可,单项心理疾病的治疗,写成了说明书的复杂版本。啰哩啰嗦,也是一种功夫,更要付出许多工夫。周二中午,阳光明媚。晒着太阳,补钙;看着闲书,补脑。关于如何用微小行动实现小目标,逐步赶跑那只黑狗,顺便复制书稿内容:S:具体的(Specific);M:可衡量的(Measurable);A:行动导向的(Action-oriented);R:相关的(Relevant);T: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本书聚焦于简单的、可操作的策略和工具,以帮助你获得更好的感受。我鼓励你从现在就开始开放心态,保持好奇,去探索你将从本书中收获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你不断付出努力,你当下面临的挑战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抑郁症到认知行为疗法,简练而又全面的介绍

        通过具体的心理疾病和治疗方法,讲解了认知心理学或者心理学核心的内容 —— 思维。在治疗中心理治疗只是一个角度,医学、运动、饮食等都可能对病症具有治疗效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自救不能替代专业治疗。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恶化,请务必及时就医。具体药物有氟西汀、丙咪嗪、异烟肼等。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边假装若无其事,一边与陷入 EMO 的自己在精神与躯体上斗争的一周,身心俱疲。之前一直都与这条黑狗相处的还算融洽,毕竟它找上门的次数也不多,而且都是轻微症状。这一次的 “突然出现”,症状更为明显,头痛、溺水感、昏昏沉沉、记忆力减退、丧失沟通欲望、抑制不住的悲伤、对世界失去了所有兴趣,还差点错过了一个月前就抢到票的演唱会。于我而言,困扰大概在于,会影响到思绪和表达,导致无法继续愉快写东西,为数不多的乐趣直接被剥夺。传说中,伟大的作家多少都有点抑郁八成是扯淡,忧郁才能促使敏锐的感知,而抑郁不能。拉扯至此,把自己从深水区拉到了浅水区,算是勉强获胜,可以继续如观察日记一般的观察自己了。至于这本书嘛,只能说聊胜于无。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