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比绝大多数商学院使用的公司金融教材还要好
我觉得所有学金融的人非读不可的一本书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这本书的语言浅显幽默,但内容的深度完爆绝大多数商学院使用的公司金融教材。 我在《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里强调过,公司决策和投资者决策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句话其实就是巴菲特讲的,巴菲特的阐述特别地精彩。
我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家,因为我是一个不错的企业家;我是一个不错的企业家,因为我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家。所以,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地清晰。 他是站在投资者的视角,介绍怎么去投资一个个的好企业。
这本书一开始讲的是企业的原则,接下来用 9 个章节把涉及公司的所有方面,公司治理、财务投资、兼并收购、估值、财报、税务都作了系统,而且充满智慧的讲解。你可以将这本书好好地读一到两遍,我相信对于你如何理解和如何找到好企业,有特别大的帮助。15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6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金融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原则篇》📜《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原则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金融学经典之作。杰里米・米勒以出色的经济学眼光,深刻地解析了巴菲特在投资领域的原则与策略,为读者提供了珍贵的财经智慧。📜首先,米勒在书中巧妙地揭示了巴菲特长期成功的核心原则,着重强调了价值投资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分析巴菲特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所依据的公司内在价值,读者得以深刻理解价值投资的逻辑与方法。这不仅使书籍在理论上更具可信度,也为实践中的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其次,米勒对巴菲特投资决策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巴菲特在金融危机等关键时刻的应对策略进行透彻解析,书中揭示了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保持冷静、坚持价值投资原则。这对于当今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米勒还着重强调了长期投资的价值,与短期投机相对立。通过引用巴菲特多次强调的 “长期持有” 的理念,书中强调了投资者应该专注于公司的长期潜在价值,而非短期市场波动。这种理念在当今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坚实的投资思路。📜总体而言,《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原则篇》通过对巴菲特投资智慧的深刻解析,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金融学经济学著作。米勒以严谨的逻辑、清晰的表达,成功地将复杂的投资原则呈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巴菲特投资哲学,以及在金融市场中取得成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学习巴菲特投资理念对于投资者来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永远是一个无法忽略的槛!可也正是因此,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似是而非的东西!很多时候,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巴菲特投资理念,可却被冠上了巴菲特的名义!对于投资者来说,要想了解和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最好的途径就是两个:一个是巴菲特每年都股东大会的问答;另外一个就是巴菲特每年写的股东信!尤其是在巴菲特早期的时候,它常会在股东信中阐述他的投资理念!此书,就是作者找到了巴菲特股东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关于投资理念的部分,进行按照我们学习投资理念的过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划分,能够让我们快速的去学习和了解巴菲特投资理念!我们甚至可以把此书看作是学习投资理念的入门书籍,它会比很多商学院的投资课更加具有价值!因为书中不仅在讲述巴菲特早期的投资理念和后来投资理念的区别:也就是低估值投资和控股投资,还包括了套利投资,以及它门投资的方法论!通过对这些书中知识的学习,能够让我们找到自己的投资策略,塑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你也可以资产翻万倍我们从巴菲特的成长经历,管理经验,股东问答得到了他一路成长的宝贵 “资产”,接下来我就简单讲几句:老巴师承格雷厄姆,领悟到了买东西不能花冤枉钱,买贵了,我就穷了。公司要好,价格便宜,安全边际高。自己就不会亏钱,那不会亏钱就已经打败全国 70% 的朋友了,请记住没有达到条件就不要操作。段永平就请教过老巴,有钱但是没有好公司好价格怎么办,巴菲特也苦恼,所以还是别燥动。巴菲特经营伯克希尔纺织厂,评聘了好的经理人,更换了好的产品线,并购了其他好的纺织厂,这都做的特别正确,但是他当时就忽略了好的赛道问题,纺织厂当时已经是不赚钱的行业了,在一个鱼少的鱼塘,再好的特级钓手也只有失望回家。所以一开始就是赛道要选择对,林园说他只投嘴巴有关的,也是充分说明赛道的重要性。好公司,傻瓜都能经营,不要投。巴菲特虽然说要投那些傻瓜都能经营的好公司,但是从来没有投傻瓜都能经营的公司,相反,还帮管理者扫清管理层,董事层障碍,让他们制定长期经营目标。本金和收益率同样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小资金,还不够开支的,这方面朋友要减少开支,增加收入。投资就是投公司股权。就是帮助企业成长,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我们遇见好的资本进入一些企业,我们就应该坚定的跟投报团取暖,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企业,更知道别人需要什么,资金少就要吸着大鱼的肚脐相向而行,在行走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人生的财富在于管理自己。不断学习,不断优化自己的品行,对财富保持客观的态度,追寻自己人生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资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 巴菲特致股东信:投资原则篇》使用巴菲特人 1957 年 - 1969 年至合伙人信中的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整理在一起为我们揭示了巴菲特早期的投资原则。巴菲特的合伙基金在 1957 年 - 1969 年取得了惊世骇俗的费前年化 29.5%,费后年化 23.8% 的收益,远超同期道琼斯指数年化 7.4% 的收益,并且在这 12 年间没有一年落后于大盘,这是幸存者偏差还是有什么底层逻辑支撑呢?原因如下:1、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巴菲特力求在每年超越指数 10 个百分点,积小胜再通过时间的复利而放大成大胜。2、市场指数是绝大多数基金经理迈不过的坎,基金经理会受到群体决策、羊群效益、条款束缚、过度分散等因素的限制而落后于大盘。3、判断一项投资成不成功要看相对收益,而不是绝对收益,相对收益就是几大指数 —— 道琼斯指数、标普 500、沪深 300 等 4、良好的激励措施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激励机制左右着行为表现。无论我们讨论的是投资经理还是公司领导,抑或是政治家,大家的行为表现往往都依赖于他们能得到的奖励。5、低估型、合并套利型、控股型在巴菲特早期的仓位中的占比随着市场处于高估、低估水平有所调整。6、保守并不是单纯的顽固:保守 = 良好的逻辑因果推理 + 理性的商业分析 + 正确的估值 + 安全边际。7、不能因为税费问题,厌恶交税,而让自己的资产被束缚在低收益的资产中,从而中断高年化的复利效应。8、随着规模的扩大,可以容纳下巨量资金的投资标的会减少,买入卖出也会让股价剧烈波动,所以业绩会受到相应的负面影响。不过我们普通投资者不会遇到这种问题。9、投机既不犯法也不是不道德,只是不赚钱。巴菲特一系列的信中观点体现了内在一致性,尽管投资方法有所变化,但这是一种进化而不是一种革命。在合伙基金刚成立时,巴菲特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为了不辜负受托人的期望,叠加好胜心,全力以赴,为合伙人同时也为自己赚取了巨额财富。1969 年后,随着市场整体高估,加上资金量过大,他自己年近 40 岁,已坐拥 2650 万美元的财富,他想过上一种 “不受力” 的人生。不愿意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而有太大的压力,所以他解散了合伙公司,但是弃之前的合伙人于不顾,而是推荐他们买入比尔。鲁安的基金或者政府债券。可以说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巴菲特留给我们一张路线图,对他的学生和投资者来说都是无价之宝。这仿佛也是他留给我们大家的一项挑战。他写完这些信,然后公之于众,仿佛在说:“信里写了如何进行投资,写了我是怎么进行投资的,我就是找这条路走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你能不能跟着我的脚步走好这条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