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收录了“股神”巴菲特52年写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亲笔信,带你了解这位伟大投资家的投资思想与管理智慧。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巴菲特每年都会亲自执笔给伯克希尔的股东写一封信,迄今已写了52年。每一封致股东信都洋洋洒洒数万言,信中回顾公司业绩、投资策略,还会就许多热点话题表达观点。

1996年,巴菲特授权劳伦斯·坎宁安教授编撰他的信件,并出版了超级畅销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书中全部文字原汁原味地保留巴菲特第一人称的叙述,将其投资思想与管理智慧分为公司治理、财务与投资、投资替代品、普通股、兼并与收购、估值与会计、税务等主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巴菲特成功的八字诀——与时俱进,良性循环
  • 第3版推荐序 一本渴望已久的书
  • 第4版前言
  • 开场白 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1]
  • 导言
  • 公司治理
  • 财务与投资
  • 投资替代品
  • 普通股
  • 兼并与收购
  • 估值与会计
  • 会计诡计
  • 会计政策
  • 税务问题
  • 第1章 公司治理
  • A.完整公平的信息披露[1]
  • B.董事会与公司高管[1]
  • C.企业变化的焦虑[1]
  • D.社会契约[1]
  • E.由股东决策的公司捐赠方法[1]
  • F.公司高管的报酬原则[1]
  • G.风险、声誉和失察[1]
  • 第2章 财务与投资
  • A.市场先生[1]
  • B.套利[1]
  • C.戳穿标准教条[1]
  • D.“价值”投资:多余的两个字[1]
  • E.聪明的投资[1]
  • F.捡烟蒂和惯性驱使(机构强迫症)[1]
  • G.生命与负债[1]
  • 第3章 投资替代品
  • A.三类投资资产[1]
  • B.垃圾债券[1]
  • C.零息债券[1]
  • D.优先股[1]
  • E.衍生品[1]
  • F.外汇和国外权益[1]
  • G.房屋产权:实践和政策[1]
  • 第4章 普通股投资
  • A.交易的祸害:交易成本[1]
  • B.吸引正确的投资者[1]
  • C.分红政策与股票回购[1]
  • D.拆股与交易活动[1]
  • E.股东策略[1]
  • F.伯克希尔公司的资本重构[1]
  • 第5章 兼并与收购
  • A.错误的动机和高昂的代价[1]
  • B.合理的股票回购和绿色邮件讹诈式回购[1]
  • C.杠杆收购(LBO)[1]
  • D.稳定的收购政策[1]
  • E.出售企业[1]
  • F.有选择的买家[1]
  • 第6章 估值与会计
  • A.伊索寓言和失效的灌木丛理论[1]
  • B.内在价值、账面价值和市场价格[1]
  • C.透视盈余[1]
  • D.经济的商誉vs.会计的商誉[1]
  • E.股东盈利和现金流谬论[1]
  • F.期权的估值[1]
  • 第7章 会计诡计
  • A.会计把戏的讽刺[1]
  • B.标准的设定[1]
  • C.股票期权[1]
  • D.“重组”费用[1]
  • E.退休福利估计[1]
  • F.账面盈利的实现问题[1]
  • 第8章 会计政策
  • A.并购[1]
  • B.分部数据和会计合并[1]
  • C.递延税项[1]
  • D.退休福利[1]
  • 第9章 税务问题
  • A.公司税负的分配[1]
  • B.税务和投资的哲学[1]
  • 后记[1]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经营理念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经营理念。巴菲特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投资原则和经营哲学,这些思想不仅是他个人成功的秘诀,也成为了全球投资者和企业家所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其中,价值投资是巴菲特最为核心的投资理念。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的基本面、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等因素,才能够发现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并长期持有等待价值实现。这种价值投资方法强调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估,而不是盲目追求市场热点或短期收益。此外,巴菲特还非常注重长期投资和独立思考。他认为,投资者应该具备长期的投资眼光,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同时,他也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认为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做出投资决策,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听从所谓的专业人士的建议。在经营方面,巴菲特非常注重股东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他认为,企业应该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同时也要积极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这种经营哲学不仅让企业赢得了股东的信任和支持,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总的来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核心内容是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经营理念,这些思想不仅是他个人成功的秘诀,也成为了全球投资者和企业家所学习和借鉴的对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和经营哲学,为自己的财富增长和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构建一个由优秀的人和企业组成的、以内在价值为北极星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并通过长期主义守护它,最终实现稳健的复利增长。1. 与合适的人、合适的企业打交道,与人为善、良性互动、相互尊重,是长期成功的关键。跟靠谱的人,做靠谱的事,要与合适的人和企业建立良性互动。就像盖房子,靠谱的伙伴是坚实的地基和优质的建材,即使盖得慢一点,房子也能经风雨。而不靠谱的伙伴是豆腐渣工程,看着漂亮,风一吹就倒。2. 短期而言,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而言,市场是一台称重机。短期看市场情绪通过股价投票,长期看企业价值是称重。就像选秀节目,短期投票看谁人气高、有话题(短期股价波动);长期称重看谁有真作品、有实力(企业真实价值)。3. 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投资中大局判断比细节精确更重要。宁愿要大概对,也不要精确错,方向比细节更重要。从北京去上海,大概对的方向是:往东南方向走。而精确错的方法是:精确计算出门先迈左脚,走 2135 步后右转,然后…… 结果因为过度纠结于无关紧要的细节,反而走错了方向,离上海越来越远。就像在雾中开车。不需要看清终点线的每一个细节(精确错),只需要看清车灯能照到的前方道路,确保大方向正确(模糊对),就能安全到达目的地。4. 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长期投资需选择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好公司是时间的朋友,烂公司是时间的敌人。好公司就像小时候埋下的一个果树种子。每年浇水养护(投资),它慢慢长成大树,每年都结出甜美的果实(分红和价值增长)。烂公司则像一个放了很久的苹果,看着还行,但每多放一天(时间流逝),它就在那里慢慢腐烂贬值,最后烂透。就像存钱,把钱存入好银行(好公司),利滚利,朋友让财富增值。把钱藏在床底下(烂公司),敌人(通货膨胀和时间)会悄悄偷走它的价值。5. 如果一个公司确立了诚信、理性、公平的好名声,股市最终会给予奖励。做个好人,办个好企业,市场最终会奖励。就像个人信誉。平时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做个好企业),短期内可能吃亏,但长期来看,当需要帮助时,大家都会愿意帮忙(市场奖励),路会越走越宽。反之,则寸步难行。一句话总结,找好的公司(好人),用好的价格(好价),然后耐心持有(好久),让时间和复利自动工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是一部深刻而卓越的金融学力作,充分展现了沃伦・巴菲特卓越的经济智慧和长期成功的投资策略。这封致股东的信不仅仅是一份财务报告,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经济学巨著。📜首先,巴菲特在信中强调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与短期波动相比,他更注重企业的长期价值。这体现了他对于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企业基本面的持续关注。在当前短视的投资环境中,这种注重长期的理念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引导着他们超越瞬时的市场噪音,聚焦于企业的真实价值。📜其次,巴菲特在信中对于风险管理的思考也令人瞩目。他强调了对于企业财务健康和管理团队的深入分析,以降低投资风险。这种综合考量的风险管理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投资思路。这对于金融学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都具有指导意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巴菲特在信中对于企业估值的精准把握也是其经济学贡献的亮点之一。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潜力以及行业地位,他展现了超凡的洞察力和独到的经济学眼光。这不仅对于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提供了明晰的方法论,同时也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实证分析的经典案例。📜最后,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的幽默风格和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使得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变得生动易懂。这种通俗而不失深度的表达方式,为广大读者打开了通往金融学领域的大门,使得经济学不再是高深莫测的学科,而是一个可以被理解和应用的实用工具。📜综合而言,《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不仅仅是一份投资报告,更是一部经济学巨著。巴菲特深刻的投资理念、精准的估值方法以及风险管理的卓越思考,为金融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封信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金融学经典,对于理解当今金融市场和指导个人投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评论
        • 查看全部46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