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7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创伤的自救指南

    心理创伤是我们内心负面情绪及自我压抑所造成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使得我们多愁善感而又脆弱,我们渴望获得关注,获得认同。1⃣️恢复理智与情绪之间的平衡。2⃣️重建社会联系和支持系统。3⃣️努力提升自己认知与格局。4⃣️找到可以依靠的亲友,尽情倾诉,直面创伤,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振作。5⃣️找到创造小确幸的方法,转移注意力,产生心流时刻。6⃣️与人交往多一点真诚,少一些套路,掌控自己,建立自身的安全感。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心理创伤的那些疑问,这本书给你答案

      这本书是全美最畅销的心理创伤书籍,在我在这篇推荐时,它依旧是亚马逊图书排行榜中精神病学(Psychiatry)分类的榜一。本书的作者是精神科教授,从事心理创伤研究多年。书中汇集了他多年的研究经历和成果,有非常丰富的真实案例介绍和分析。


      什么是心理创伤?如何评估?
      常听到 PTSD 这个词,但它到底是什么?
      遭受心理创伤的症状主要是什么?
      心理创伤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对我们的大脑有什么影响?
      治疗创伤的方法都有哪些?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看完这本书,这些问题也就都有了答案。
      书中的信息量很大,有很多的心理创伤的相关研究讨论。但这本书并不难读,作者的写作方式是以真实的案例为引,随后展开分析和探讨,更像是一本治疗手记,引人入胜。
      如果你对心理创伤研究感兴趣,这本书会是很好的介绍。如果你正在(或怀疑自己正在)遭受心理创伤,这本书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创伤。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正在遭受心理创伤,这本书能够让你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1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困在過去的解法

        創傷這個話題總是繞不開戰爭。戰場上,士兵們聽著刺刀插入身體、折斷骨頭的聲音,像野獸一樣狂叫、廝殺。有經驗的老兵會說,戰爭結束以後就算他們還活著,也沒法再做正常人了。很多從戰場上回來的士兵都會反復做噩夢,變得特別敏感,甚至出現自殘或者自殺行為。而這就是 “創傷後應激障礙”,也就是這幾年我們經常聽到的 PTSD。但在承平年代,離我們更近的也許是自然災害、飛機失事,也許是家人離世、親密關係的結束,或者疾病、手術這樣的個人經歷。研究者還發現,很多成年人的心理或者精神問題,都跟童年期的創傷相關。所以創傷其實離我們很近,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即便注意到了,對它的認識可能也比較模糊。恐懼往往源於未知,當我們看不清楚創傷的真實面目時,它就像難纏的妖魔。一旦我們認識了它的本質,知道了該如何應對,那在一定程度上,它的殺傷力也就被大大消解了。身處在這個複雜社會裡,意外和挫折也許會突然降臨。對創傷有個基本的認識,就像給我們的身心上了一道保險。在精神病學上,創傷是有定論的,那就是當事人在心理和生理上表現出的應激反應程度,才是評估心理創傷的核心標準。他們的理智在危急關頭當機了,但他們的身體卻牢牢記住了那些恐怖經歷,並且持之以恆地報警。而最好的解法就是讓他們「接納」。接納就是患者明白自己已經來到了現在,是時候和過去告別,走向新的生活,並且相信自己能夠在未來生活得更好。這時候,原本被折疊在一起的過去和現在,就重新分離開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心灵创伤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大脑

          本书作者是著名的心理创伤的研究者,他的研究偏心理创伤的心身机制方面,本书告诉我们心灵的创伤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大脑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身体是一个人的寺庙和神殿,精神就是庙里面的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伤口是光透进来的地方。要么想通后放下,要么不去想刻意忘记。还有其他方式可以接近内在世界的感觉。其中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写作。我们大多数都会在人们背叛或抛弃我们之后,以文字的方式倾吐内心的愤怒、谴责、悲伤和忧愁。这样做会让我们感到好一些,尽管我们不会把这些话真正地说出来。当你在为自己而书写时,你不需要担心人们的判断 —— 你只要倾听你内心深处的声音,让这些声音自然地流淌出来。之后,当你重读这些信时,你会时常发现一些令人震惊的真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所有人,特别是孩子,都需要这种自信 —— 一种确信别人会理解我们、肯定我们而且珍爱我们的自信。如果没有这种自信,我们无法建立一种自主性 ——“这是我相信的,这是我坚持的,这是我要贡献一生去做的。” 只要我们能感觉到安全,我们能感觉到其他人爱着我们、关心我们,我们就可以越过高山、穿过沙漠、夜以继日地完成我们的使命。孩子和成年人都会为了他们信任和重视的人做任何事情。但如果我们感到被抛弃、无价值,或不被关注,任何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没有意义了。恐惧会摧毁好奇心和愉悦感。为了有一个健全的社会,我们必须培养那些可以安全地游戏和学习的孩子。如果没有好奇心、没有适应力、也不被允许进行自由地探索、试错、探索你是谁或什么对你更重要,那么就没有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身为父母责任重大,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影响并不是当时就能发现的,所以我们往往会自欺欺人,会忽视它。当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担心是否健康健全,孩子出生后担心他受伤,担心被拐卖,上学了担心被老师打被同学孤立,担心遇上恋童癖…… 但是最终,这些担心可能都没有发生,而伤害孩子最深的却是身为父母的我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EMDR 为什么有效果?或许是因为,当人经历了创伤,由内而外的感受是木然,所以两眼发直。当通过 EMDR,让两眼不发直,进而改善自身感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身体是灵魂的居所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书中都在告诉我身体很重要,这是在我知道了身体重要之后的疑惑。以及我不知道怎么样的关照,才是我真的注意到了我的身体,这是在我带着好奇去照着做的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我总是很多疑惑和好奇,所以不断的探索着,也在这个时候,与《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真正的相遇了。书中关于大脑、神经等科研的部分只做了浏览,对于里面的名词、故事以及童年的内容很入迷,我带着的问题是 “创伤到底缘何而来?”,“创伤到底是什么?”,“我自己身上以及我身边妈妈们的身上以及我们的故事,算不算一种创伤?以及属于什么程度?如果是又该如何面对和处理?”.... 问题与自己相关,自然用心去追问和阅读,环境塑造了我们,而且是在我们还不能够做出选择的时候,但每个人的环境,都不能说是一种理想的环境,相对应的,没有人知道什么算是一种理想性的环境。这些观点,给我们启发,也给我们慰藉和出路。重述人生,重建内心的地图,这是我们每个人在长大成人后都可以为自己而做的一件事。“疗愈了妈妈,疗愈了家庭,疗愈了全世界”,所以妈妈群体是多么重要的存在啊!创伤存在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很严重的创伤要通过好的咨询师来一步步走出来,普通的我们过往经历带来的一些创伤,通过不断的自我探索和学习,一个安全的圈子、自我疗愈的科学方式、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是可以完满自己的。生命会给予我们很多内容,给到头脑的时候,同样也给到了我们的身体,所以 “身体从未忘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能够谈创伤

                        总会听到很多老师在上课时提到这本书,也是看了两周多才读完,不是很容易读。作者是研究和推动创伤治疗的大师,从生物神经科学、脑科学和依恋理论几个方面讲解创伤对人的影响。很多创伤表现会被误解,甚至经历创伤的人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很多异常表现是创伤导致的,书中案例也有说到厌食暴食、性成瘾等自己无法控制的行为,以及以此带来的物质成瘾性行为的亲历者只能想办法逃避却逃不掉。我最感兴趣的是大时代背景下的群体创伤时间和发展性创伤障碍,两个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和当下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启发性。书中也提到了正念、太极等疗愈方法。在读的时候也更觉得孩子们从小如果就能学习社会情感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重塑创伤认知的灵魂启蒙之书

                          《身体的记忆从未忘记》:一部重塑创伤认知的灵魂启蒙之书当范德考克博士用三十年的临床研究告诉我们 "身体从未忘记" 时,他不仅揭开了创伤治疗的科学真相,更为人类心灵照进一束救赎的光。这部融合神经科学前沿发现与多元疗愈智慧的巨著,像一把锋利而温柔的手术刀,剖开了创伤记忆的生理密码,更给出了让破碎灵魂重获完整的实践路径。  一、神经科学的革命性启示:创伤烙印在身体的每个细胞里书中以惊人的科学严谨性证明:童年创伤绝非抽象的心理阴影,而是真实刻录在杏仁核的恐惧反应里、海马体的记忆碎片里、前额叶的失调调控里。通过 fMRI 脑部扫描图像和皮质醇水平数据,作者证实遭受虐待的儿童大脑会出现物理性萎缩,而战俘的神经系统会持续数十年保持 "战斗状态"。这些发现彻底颠覆了传统心理学对创伤的认知 —— 当我们谈论创伤时,其实是在谈论一个生物学意义上被改写的人体系统。  二、临床案例的震撼叙事:每页纸都跳动着真实的生命书中那些被详尽记录的治疗案例,构成了一部关于人类韧性的史诗。性侵受害者如何在 EMDR 治疗中重组记忆碎片,越战老兵通过神经反馈训练终于关闭了持续四十年的肾上腺素洪流,被家暴的儿童借由瑜伽重新找回对身体的控制权… 这些故事背后是超过 3000 例临床案例的沉淀,它们以近乎残酷的真实性向我们展示:未被处理的创伤会化作躯体疼痛、成瘾行为甚至基因表达,而治愈的可能永远存在。三、疗愈范式的颠覆性创新:超越谈话治疗的勇敢探索范德考克团队最令人敬畏之处,在于打破学科壁垒的实践勇气。书中详细论证了:        躯体疗法(如感觉觉察训练)如何重置紊乱的自主神经系统;        戏剧治疗怎样通过角色扮演重构创伤叙事;        神经反馈技术精准调节脑电波的生物黑客式干预;         正念与瑜伽为何能重塑大脑默认模式网络。         这种将禅修与脑科学、原始舞动与神经可塑性理论相结合的跨界智慧,开创了创伤治疗的全新范式。  四、直抵灵魂的觉醒力量:一本改变生命坐标的书      作为读者,我们在阅读中经历的是一场认知地震。当看到 "童年逆境体验研究"(ACE)中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 —— 早期创伤与成年后心脏病、抑郁症甚至癌症的强关联时,没有人能漠视这场关于人类苦难的真相。而书中给出的工具箱:从呼吸调控到团体治疗,从迷走神经理论到共情沟通技巧,既是对专业工作者的指导手册,更是给每个受伤灵魂的生存指南。  对于关注儿童成长与家庭教育的我而言,这本书无异于一盏探照灯。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阅读障碍儿童实则是创伤后的解离反应,揭示了家庭互动模式如何通过镜像神经元代际传递,更指明了通过安全依恋重建大脑回路的希望 —— 这些洞见必将照亮我们的人生成长与职业发展的深层维度。  范德考克博士用科学家的精密和诗人的敏感,完成了这部写给创伤时代的《身体悲歌与希望之书》。它最终告诉我们:治愈不在于遗忘,而在于让身体重新学会 —— 在安全中居住,在联结中生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第二遍了,依然觉得艰难

                            但是总会好起来的吧!你都知道了,你会好起来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创伤对自我生活的影响重大,也许你一直告诉自己事情已成过去,但你的身体却从没忘记,如何感知,面对,放下,重启,这本书里有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的同时,自己也在治愈之路上行走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运动过量也是心理疾病,有很大篇幅在讲儿童受到父亲及祖父的性侵,这在美国不会是很小概率事件,同样在中国也不会太少,不是我没有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就是这方面的出版物太少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创伤后应激障碍,依恋类型

                                    神经系统应激三种程度: a. 社会参与:迷走神经复合体 (VVC) 的作用。常见现象:降低心跳,增加呼吸,让我们更加专注的面对危机 b. 战逃反应:交感神经 (SNS) 的作用。常见现象:心跳加速,声音急促,音调变高。如果房间有只狗,它将会发出低吼,因为它能闻到我们被激活的汗腺 c. 惊呆或者崩溃:迷走背复合体 (DVC, 属于副交感一部分) 的作用。常见现象:降低代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内脏停止工作 (尿裤子).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产生的原因 1. 长期处于循环的创伤经历 (忽视和虐待) 2. 重复的创伤会导致:    a. 创伤成瘾 (弗洛伊德的描述的强迫性重复)    b. 丧失战逃能力    c. 为应对创伤,产生麻痹心态,来免疫创伤对自己的影响    d. 重复的创伤,导致副交感神经无法关闭 (自我防御系统), 产生了社交,心理,生活的障碍 3. 研究表明,携带抑郁基因可以增加抑郁症的爆发比例,前提是他们必须在儿童期间受过虐待或者忽视。常见回避现实的方式 1. 过度肥胖,让自己不是那么受到关注 (避免被伤害) 2. 吸烟,饮酒,吸毒,网瘾或者自虐的方式。来回避和与现实的接触。治愈方式 1. 构建可以信赖的关系:可以信赖的人,治疗师,宠物等 2. 适当的药物治疗 3. 引导自己接纳事实的发生,并体会自己的感受的感受 4. 冥想和场景还原。尝试唤醒对身体的感知,并消除副交感神经的影响,唤醒交感神经来激活战逃反应 5. EMDR 疗法:联想疗法,自我多次深度联想,找到关键问题所在。后面的疗法就是医学中的方式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实验基础,理论,实践结合

                                      这是一本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治疗方法的书。这本书对传统的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提出了质疑。从大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实证当中谈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理基础,并且提出了一些治疗的方式,和众多的治疗案例。这些方法和理论比较有参考思考价值和学习应用价值。这本书的写作语言非常的精彩,翻译为中文语言表述也非常的流畅到位。这是我大致的读了两遍之后的感受,值得去读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身体从未忘记》应激性创伤综合征,我们不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病具体是什么,因为我们不专业。如果只从怎样走出阴霾来看,不知道有没有读过《刀锋》,毛姆的作品,也是讲的一个主人公在战场上失去了自己最亲密的战友,开始找寻自己你内心的过程,虽然怎样找到的书中寥寥数笔,内心的宁静确是自己走出来的必要条件。那种超然的洒脱,半人半仙的存在,多么的像此书中的那些走出来的人,如果你能克服困难,就像凤凰的涅槃,浴火重生。可是路上的荆棘,坎途,黑暗,都是要克服的。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病痛,从读一本适合的书开始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和其他心理学书籍的区别在于作者不只提供一个结论,而是包含一个研究和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会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内容,让我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其中很多内容和思考角度也很棒,值得推荐。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