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一支善于合作的团队,能胜过一群有天赋的个人
莉兹・怀斯曼这个名字,在管理学界的分量不轻。她曾是甲骨文公司的高管,干了 17 年,后来转型做领导力研究,成了全球十大领导力专家之一。苹果、谷歌、微软这些大厂都找她做咨询。她研究管理不是纸上谈兵,早年带过团队,见过形形色色的 “牛人”。她发现,明星员工就像双刃剑:业绩能扛半边天,但处理不好,反而引发团队内耗。比如,一个销售冠军单枪匹马冲业绩,同事却暗地里排挤他;技术大拿被领导当救火队长使唤,结果自己累到 burnout,团队也没培养出接班人。这些场景,她全看在眼里。怀斯曼把明星员工的社交困境掰开了揉碎了讲。她说,这些人要么被逼成 “离经叛道者”—— 像乔布斯那样我行我素,和团队格格不入;要么活成 “内圣外王”,既符合公司期待又保持真实自我,比如硅谷教父比尔・坎贝尔;还有人夹在中间两头受气,成了 “内外交困者”。最惨的是 “隐介藏形者”,明明有能力却故意藏拙,怕枪打出头鸟。这些分类不是标签,而是血淋淋的职场现实。她也提到明星员工的成功,光靠天赋不够,还得靠运气和同事托底。哈佛的研究证明,明星分析师跳槽后如果单飞,业绩大概率跳水;但带上原团队,成功率翻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空降高管水土不服 —— 没了老搭档,再牛也玩不转。说到管理策略,怀斯曼反对 “捧杀”。给明星员工塞奖金、升职这些常规操作,短期有效,长期反而加剧团队失衡。她主张用 “乘法思维”:领导者别当控制狂,要像园丁一样搭台子,让明星员工带动周围人成长。比如苹果的库克,硬是把销售团队的人效榨出双位数增长,秘诀就是重组资源,让高手在关键环节发力,而不是堆人头。此外她对 “溢出效应” 的分析,也相当精采。明星员工的价值不止在 KPI,更在隐性影响:他们和同事协作时传递的经验、公司宣传他们故事时激发的士气,甚至离职后留下的方法论…… 这些看不见的冰山底座,才是企业真正的金山银山。但处理不好,也会变成毒药 —— 比如明星员工独占资源,导致同事产生 “相对剥夺感”,或者协作过载变成团队瓶颈。怀斯曼也提到,企业总抱怨留不住明星员工,其实很多问题是自己埋的雷。比如把明星当工具人使唤,却忽视他们的真实需求;或者只顾榨取个人价值,不帮他们融入协作网络。要说遗憾,可能是她太聚焦个体,对组织层面的系统改造着墨不多。但话说回来,能把 “明星员工” 这个老话题挖出新矿脉,已经够意思。这本书可以帮助管理者学会怎么把孤星变成星座,打工人也能看清自己在团队生态里的位置 —— 是当个独狼,还是进化成点燃火种的人,选择权其实一直在自己手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