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9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好,小孩》

    本书的主题是是探讨如何实现儿童友好型社会。为什么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有儿童友好的基础共识?因为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他也是这个社会的孩子;别人的孩子也不只是别人的孩子,他们还是你的孩子未来的社会伙伴。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听了很多亲子教育的书  这本书观点还是很新颖里👍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温柔以待~小心呵护

        这本《你好,小孩》,启发到了我,与孩子一同成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是一本充满温度的书。读了这本书,让我能更好的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他们温柔一点,善意一点,耐心的陪伴孩子一同成长。庆幸我读到了这本书。本书应该大力推广,年初在做家庭成长类的心理咨询时,咨询师讲了好多现代家庭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那些自杀、抑郁、休学的孩子背后,留给多少家庭难以修复的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禀赋,我们不应该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一视同仁。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对孩子温柔以待,调皮的孩子也应该收到关爱和呵护,之前听一位高中生家长说:老师开家长会,直截了当的说,我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只能关注到那些可能考上一本的学生。听到这样的话家长心凉了,学生心更凉,面临高考,应该是家庭学校通力合作从学习、身体、心理给予孩子全方位的关爱,但有些孩子却成长了这条流水线上的牺牲品。《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实施,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唤醒家庭教育的缺失,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而这本书却是给我们以方法,好多可以才考的内容,有些可以直接用。我们从小到大,学历证书、身份证明、工作证、职业技能证书、结婚证、离婚证,各种拿了一大堆,当父母这么严肃的一件事情,既不培训也不考核,结婚领证了,我们是合法夫妻了,两人睡一起,生个娃,从此你就是妈妈,我就是爸爸了。在怎样作父母这件事情上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当父母这件事情和我们上中学时学生理卫生课几乎一样,老师都是让自己看书,家长也避讳和孩子谈这方面的知识。我们都是自学的,但也有很多误区。我们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给他们一些指引,而不是代替。我的孩子也会因为我读到了这本而收益。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此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养育孩子是多方合作

          一、作者李小萌,主持人,节目《你好妈妈》《你好爸爸》,我并没有看过,但一看题目就知道书的内容是有干货的。作者通过养育自己的女儿写出的本书,更有说服力,既有日常的细节小事,又能拔高给到理论支持。二、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产假即将结束,如何协调上班后照顾孩子,以及要跟孩子分离产生的焦虑时的一盏灯,抚平了我的大部分焦虑。里面关于爸爸,爷爷奶奶的部分我特别想推荐给他们看,但他们可能不能通读本书,所以想写一下重要内容给他们看一下。三、个人启发 1. 爱与信任在教养之上,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选择和孩子并肩作战,帮他顶住压力,分析优势,化解情绪,共同面对挑战。而不是职责,不是让孩子独自面对。2. 作为妈妈要有自我,孩子也可以轻松地表达自己。60 分妈妈足以,剩下的孩子会自己补足。有了孩子总是觉得照顾孩子不够,自己不是百分百好妈妈,书中提到 “要相信自己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妈妈”,所以不再焦虑自己做的好不好,给他爱和信任,鼓励他成长。“你留下的空白,孩子会用自己的独立性去填补” 可能不放手的自始至终都是父母而不是孩子。3. 父亲和母亲的角色  “慈” 代表理解、包容和同理心,“刚” 代表保护、担当和守则。妈妈的角色是包容、理解和接纳,爸爸的角色是引导、建立规则执行规则和给予动力,这里的角色不一定是婚姻中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是关系密切其他的男性和女性,重要的是给孩子这些引导,也有可能母亲承担了两个角色:慈母 & 为母则刚。   爸爸照顾孩子不一定要跟妈妈一样,孩子不需要两个妈妈,爸爸要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孩子支持。   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孩子要顺利和父母建立起连接,就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 “坏话”,要推崇对方的优点,比如说,宝宝真厉害,自己完成了……,像爸爸一样努力。这样不仅对孩子好,同时对于夫妻感情也有利。   给爸爸机会,让爸爸看孩子。爸爸有自己方式,再看不惯也要忍住不去评价,以免打击爸爸的积极性。4. 养育孩子是多方合作   只有经济和用人上独立,才是真正的自由 —— 爷爷奶奶不愿意跟我们到离公司近的房子里帮忙带孩子,我正为每天 4 小时通勤而犯愁的时候,看到多方合作,心里坚定了,而不是一味的愧疚或者攻击自己。协调姥姥姥爷过来看几个月孩子,让妈妈能够节省通勤时间陪伴孩子,我知道我是对的。   父母合作三原则:表达爱,看到对方的好,做彼此生命中的候补队员。   与祖辈的养育合作:提前指定规则,划定彼此界限;对于开明的父母,遇到问题积极沟通,在养育目标上达成一致;对于沟通不佳的祖父母,父母至少把自己能做的做好,相信孩子的自主意识。对于第三点一致在纠结要不要找育儿嫂,因为怕奶奶太溺爱孩子,现在释然了,如果说不通,那就做好自己该做的。   祖父母在小家庭中是协助和支持者,不是主场,所以我想以后我的孩子需要我帮忙带孩子的时候,我是客场,祖父母负责爱,父母负责教(制定规则,遵守规则)。   关于家庭,孩子成长的理想环境,在压力下可以依靠的,完整的,有凝聚力的核心家庭。遇到事情不埋怨不推诿,先解决问题,也是我小时候想要的家庭,现在的家庭还做不到,我想我有目标去改变,起码从我做起。如果孩子做了 “令人恼火” 的事情,请按照以下三步:1)关切身体有没有受伤;2)共同承担,解决问题,家人就是互相帮助的;3)事后进行教育,或者经验总结。养育孩子就是重新养育自己一次,想到小时候犯错不敢跟家长说,怕被家长骂的胆战心惊,现在眼中仍能涌现出泪水。   扩展家庭关系网络,让不光只有家庭这么个小圈子,还有家以外的人的支持,防止孩子钻入牛角尖。也是为自己获得社会支持系统。5. 关于单亲家庭   有了孩子多少次埋怨自己的猪队友,无数次想离婚但又怕孩子没有父亲,不光要从经济上离婚自由,更要有单亲家庭的顾虑中解放出来,这样才是真正的自由,反而自己会释然,不会真正走到婚姻破裂的一步。   离婚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是经济、生活习惯和情绪上的平稳过度。   单亲妈妈怎么做?1)打造励志妈妈的形象,正向激励孩子;2)不因离婚而过度关注孩子;3)有意识地搭建社会支持系统。6. 关于学校以及教育   我们要做外界压力的过滤器,而不是放大器!   帮助孩子在一切经历中分析和获得正向影响。   理想的老师(同时也是理想的父母):1)不给孩子贴标签;2)不引入竞争;3)相互理解;4)纪律是管理手段而不是目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5星推荐

            这本书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个体的角度来谈教育,它还有很高的站位视角,从 “儿童友好城市” 这个层面来谈家庭教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还是社会的孩子】这是很多 “育儿” 类书籍所忽视的地方。整本书不是给家长 “支招” 而是说 “道”,这也是它和市面上很多育儿书籍最本质的区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自己孩子教育方式为起点,娓娓道来,文字温暖又有力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力荐。

                作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再结合个人养育经验,完成了这本书。当然,在传递善意养育理念的同时,书里还有非常多的实操技能。只不过,读完此书,你将更加明白,教育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你必须充满耐心、深思熟虑、永远带着爱和包容。孩子天生就是学习者,如果你感觉不对,那更大的可能性是你需要去学习和成长。只有和孩子共同成长,才能很好地陪伴孩子成长,育儿育己。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是一本温暖的书

                  当父母这么一项重要的 “技能”,很需要持证上岗。当然并不是指结婚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一本给人温暖而与众不同的育儿书。最开始并没有把这本书看上眼,直到看到小萌姐在微博上的一个谈论节目,她的睿智和她的育儿观点吸引了我,那她写的书我一定不能错过。希望更多人看到这本书,让更多焦虑不安的妈妈从这本书里获得力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无深刻的道理,用故事和严谨的理论将养育这件事讲得明明白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养儿阳谋,启发起子

                        一个妈妈的切身感受,一名记者的全面观察,一位智者的深度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值得读的书,书中很多故事触动心弦,多次泪目,多次感动,多次反思自己是否可以做到,60 分父母,把生剩余 40 分还给孩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些年我一直对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问题很感兴趣,来源是我在大学读悬疑小说的时候,总是对罪犯的犯罪心理感兴趣,我总想探索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他们变成这个样子,而后来我又接触到很多单亲家庭的朋友(总有人试图给我灌输 “单亲家孩子” 的理念,我觉得小孩的成长在于家庭质量,一个高质量的单亲家庭小孩一定比一个天天吵架低质量双亲家庭的小孩要健康,而且我身边的朋友都很优秀),导致我对原生家庭这个因素很感兴趣,加之我很喜欢小孩,所以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本《你好小孩》。刚开始我还以为是讲述传统的母女关系的书,但是我在浏览了开头发现并不是这样的,作者意图从父母、家庭、学校(幼儿园)、社会等角度出发,阐述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她更把视角拓宽到构建 “儿童友好型社会”,我很赞同解决一个问题,不是帮助个体,而是营造一种社会共识的氛围,因为我们在这个社会里是链接存在的。现在回头看,我不得不承认,在我的家庭里,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是延续上一辈的影子,我的父亲对我从小就是 “管教式教育”,我算是很有主意的孩子,但是无论和父亲谈到什么话题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听我把事情说完,就会先 “批评” 我一顿,我不懂他总是想从各个角度找到我的问题,好像把事情本身做对就是我的不对,对我的夸赞更是很少,好像说出来夸赞或者爱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我的母亲教育更是不多,在家里父亲很强势所以我的母亲更多是听我父亲的。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应该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干预我的生活,以爱的名义绑架我,他们总想让我按照他们觉得 “对” 的方式来活,好像不那么活就一定会过得不好,我曾经尝试和他们沟通,他们也总会找到各种理由来阻止我。我很感谢他们把一切最好的想办法给我,但是他们 “干涉” 的太多了,我也理解了他们那个时代并没有那么流通的信息,他们在用他们最好的方式对我们,他们的宗旨是希望我们过得好,但是换一种角度,我们也应该看看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应该是最好的倾听者、辅助者,而不是干预者。应该多蹲下来通过孩子的视角看看这个世界,听听孩子的声音,因为他们也是和我们不同的人。小孩早期价值观的形成与家庭父母是分不开的,真正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尊重,把他当作和我们不同的人,我真的不需要他有什么名气成就钱财,但我需要他明白自己的价值和目标,需要建立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不光是我的小孩,他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员,我需他把对方尊重为个体,有边界意识,而不是干涉和主导,所有关系都是一道双向的题。所以一个优秀的孩子应该在什么样的系统中成长呢?或者有什么样的特质呢?(没有绝对的准则,浅谈个人理解)关于学校和社会,这个话题可以看原书,我的见识浅薄谈不了那么深。孩子应该是 1. 独立的(明确自己的价值观、能够主动选择和判断)2. 与人为善的(能够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3. 合作的(体现在社交中,能够有效与他人和社会链接起到作用)4. 自尊自信和自我管理(我认为要先做好自我情绪管理才能理解他人,有边界意识)5. 可持续学习(我不要求他学习一定好,但是一定要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父母应该是 1. 爱孩子,要理解和共情(要给孩子充足的爱,更高质量的陪伴,有时不妨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2. 辅助的(帮助孩子成长和提供资源,帮助孩子找到兴趣认识自己,这点非常重要)​3. 包容有耐心(孩子总会犯一些 “我们看似简单的错误”,就像我们练车的时候教练觉得我们 “很笨” 一样,我们要给他耐心)4. 沟通和倾听(要保持和孩子沟通的频率,注意是深度沟通而不是说说话而已)5. 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或者说让他们勇敢试错,让他们去接触最真实的世界,不要干预太多生活)家庭应该是 1. 合作的(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小群体,也是教育孩子最好的例子,父母应该更多的是合作)2. 让孩子承担一定家庭责任(让孩子在家庭中有一种参与感,给他分配一些 “小任务”,让他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3. 避风港(家庭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无论在外面经历了什么事情,回到家里一起面对问题)4. 在压力下还能保持完整、有凝聚力的家庭,家是一个靠爱和情感流动来维系的组织小孩不应该成为父母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替代品,也不是检验人生想法的试验品,更不是实现他们梦想的牺牲品,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人,个体,他们该有自己的生活。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父母可以意识到这一点,虽然我的教育不是完美的,因为我的父母并没有经验,但是我希望一些旧的观念到我这里就此为止吧,我希望能够给我的小孩更多的陪伴和爱,他的行为也是在检验我,我也需要和他一起学习进步才能建立更好的家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孩子善意从对自己善意开始

                              教育是永恒的话题。但是教育的源头却是育儿育己的过程。想要 “打造” 一个对孩子善意的社会,恰恰应该从善意对待自己开始。善意不等于纵容,而是起心动念都是从善意揣摩,出发,回归大道至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孩子教育

                                希望更多的父母能看到,启发多多,看的有点晚了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们都会深感焦虑而又备感幸福的双层撕裂,担心孩子的各种问题会是自己而引起,又同时被孩子们天真可爱瞬间化为力量,很喜欢这本书的真实,有很多共鸣点,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永远都是需要保持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心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分享育儿经验的一本好书,本书把儿童如何嵌入社会,父母如何持续成长给予了详细的解析。其中很有感触的一句话的大意:我们没必要做 100 分的妈妈(父母),做到 60 分就可以,你留下的空白,孩子会用他的独立去填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儿童友好型社会

                                      天然自由关切大于反应儿童友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期望很美,现实难说。

                                        怎么说呢,读起来倒是比较通俗易懂,接地气,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仍然是老方法反复用,只是换了个角度而已,叫做善意养育,其实质仍然是父母信任理解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自我成长。至于学校、社会这些,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多看好的一面,让孩子对社会多些善意,但不代表那些社会上的那些恶意就不存在,孩子就可以不面对。很多事情仍然是我们无法左右的,只能说提出了一种对美好的期待而已。看着玩吧,还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一读

                                          书中将很多精神分析的理论转化成了实践,很多案例和分享具有实践性,语言温情,是不可多得的育儿好书。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