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中国古人的地理思想,是一边观察,一边根据经验思辨和推理得来的。它的重要源头,是英雄战胜灾害的 “二次创世” 神话。这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地理思想。古代地理思想的框架是:天地对应 “分野”;天圆地方,按散点透视的方式组合大地,区域的核心在于中轴线。(3)中国地理思想史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是从先秦时代那种华夏与蛮夷对峙的九州 “天下观”,转换成了秦朝的郡县制 “王朝观”。后者是根据严密的政治秩序,主动操作出来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什么是同步?如何做到同步?

      📕 萤火虫、行星或起搏细胞群体,都是振子的集合。所谓振子,是指自动循环的实体以或长或短的规律性时间间隔一次次重复自己的行为,例如萤火虫的闪光、行星的公转以及起搏细胞的发射。📕 每个振子都遵循一个缓慢上升的电压曲线,直至升到阈值,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利用了这一曲线。他抛弃了电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抽象的、类似于电压的变量,这个变量反复上升到阈值、发射,然后复位。📕 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结构,一种由有生命的振子组成的层次结构。更生动地说,人体就像一支巨大的管弦乐队。演奏者是个体细胞,它们天生具有 24 小时的节奏感,这些演奏者又分为不同的部分。📕 同步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在最低、最微观的级别,特定器官内的细胞是相互同步的,它们的化学节律和电节律的变化步调一致。在下一个级别,同步发生在各个器官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细胞分化成了不同的类型,它们仍保持在同一时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同步

        粗略的翻了一下,还是有收获,尤其是关于同步的知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同步》

          在第一部分,回答的问题是:同步现象在科学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我们介绍了许多不同学科中的同步现象。对 “同步现象” 的研究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活动、集体行为、以及人类社会中的大量复杂现象,而且在应用层面,同步现象还可以启发我们设计和改进各种人造的复杂系统。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同步现象的形成机制,或者换句话说,这也是复杂系统 “从混沌到有序” 的组织机制,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依靠外部指令,在 “中心化” 的控制中实现同步,而另一种系统没有中心化的控制,可以在 “去中心化” 的情况下,在不知不觉间达成同步,这种机制常常被叫做 “自组织”。在接下来的两部分,分别详细介绍了一个他组织系统和一个自组织系统。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他组织同步现象,那就是生物钟与太阳每天节奏的同步。我们的睡眠和许多生理状态在一天内都会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些波动构成了我们的生物钟。大脑中与生物钟相关的区域与我们的视觉神经相连,它们可以直接接收外界光线的刺激,让我们的生物钟与太阳,这样一个 “中心化” 的控制者的节律保持同步。最后,通过对萤火虫的同步现象的介绍,讨论了自组织的同步机制。萤火虫们通过与自己周围的其它萤火虫保持步调一致,最终实现了整个群体的同步。这种同步可以帮助萤火虫群体将光线传播到更遥远的地方,让整个萤火虫的群体朝着有利于 “集体利益” 的方向演化。去中心化的系统在实现同步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这种机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自组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就像这本书所展示的,“同步” 已经成为沟通许多不同学科分支的桥梁,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应该尽可能找到同步问题与其它科学问题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们知道,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迅速,为什么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同步速度这么高效呢?本书的作者斯托加茨提到,这是因为社交网络常常表现出 “六度分隔” 的特征,就是通过很少的几个好友,就可以联系起你和世界上的任何其他人。这个特征大大提高了同步的效率,关于六度分隔的 “小世界特征”,我在 “每天听本书” 中解读过《六度分隔》这本书。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试着把这些内容串联到一起,建立起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