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重点考察了“无柏拉图的希腊”这段历史时期,追溯并重估了其背后的秩序理念,并从古希腊城邦的盛衰中,剥析出了现实世界失序的历史源头。

内容简介

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中进行了一种“治疗性分析”。“秩序的历史产生于历史的秩序”,一切有价值的思想,都产生于思想家对其所处时代社会问题的忧患意识。

思想最初的冲动,源于要去探析社会问题的来源,寻求秩序之道,城邦的世界之兴衰成败对于存在真理的探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在沃格林看来,古希腊的悲剧、哲学和历史作品,无一不是这样的忧愤之作。而当城邦的世界最终走向崩溃的时候,给城邦看病听诊的内科医生是修昔底德,而负责治疗的、动手术的外科医生,则非柏拉图莫属。用沃格林在本卷最后一句话来说,这样才构成了一种完整的“政治科学”。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编的话
  • 编者导言
  • 序言
  • 详细目录
  • 导论:人与历史
  • 第一部分 克里特人、亚该亚人和希腊人
  • 第一章 希腊与历史
  • 第1节 基本问题
  • 第2节 希腊的历史意识
  • 第二章 克里特与亚该亚社会
  • 第三章 荷马和迈锡尼
  • 第1节 荷马问题
  • 第2节 秩序与无序
  • 第二部分 从神话到哲学
  • 第四章 希腊城邦
  • 第五章 赫西俄德
  • 第六章 告别神话
  • 第1节 哲学的兴起
  • 第2节 塞诺芬尼攻击神话
  • 第七章 美德与城邦
  • 第八章 巴门尼德
  • 第九章 赫拉克利特
  • 第三部分 雅典世纪
  • 第十章 悲剧
  • 第十一章 智者
  • 第1节 雅典的教育
  • 第2节 柏拉图论智者希庇阿斯
  • 第3节 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
  • 第4节 残篇:原始资料
  • 第十二章 权力与历史
  • 第1节 希罗多德
  • 第2节 老寡头
  • 第3节 修昔底德
  • 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下面三部,还要继续看吗?

    导论中涉及到了历史哲学的发端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作者沃格林很明显地捍卫着 “西方中心论”。首先沃格林认为斯宾格勒、汤因比和雅思贝尔斯在哲学的探讨上过于慷慨大方,他们极度宽容的论点 很容易遁入相对主义的范畴,这将造成在文明类型学里拣选不出文明的层次差异。问题是沃格林难到不会觉得自己太过极端了吗?其次他认为中国和印度虽然在轴心文明时期同样有着 “存在的飞跃”,但是并不是一种 “神佑之下的生存”,没有达到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可以开分支的特殊程度。可是沃格林用来论证西方文明的终结以及儒家天命的强势崛起,这俩一个并未终结 另一个崛起的也并不强势 感觉这部分真的比较硬坳瞎扯。外,沃格林还强调了 “人性的一以贯之” 这一立场,可是在其上一部作品《以色列与启示》外的文献中,这与阿伦特对极权主义分析中所认为的 “极权主义导致对人性的改变” 颇为不同,阿伦特认为集中营是改变人性的实验室,而沃格林显然认为人性是不可改变的,这是一个神学的立场。此外,在这个导论中,沃格林强调了 “人性的一以贯之” 这一立场,在另外的文献中,这与阿伦特对极权主义分析中所认为的 “极权主义导致对人性的改变” 颇为不同,阿伦特认为集中营是改变人性的实验室,而沃格林显然认为人性是不可改变的,这是一个神学的立场。可是在其上一部作品《以色列与启示》外的文献中,沃格林又对犹大的性格多变有所批判带着有色的眼镜来看这本书,果然处处是漏洞啊😂…… 可是这么扯的书,花了我近 10 个小时,看完不批评一下,实在是不甘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