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9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务实精准,对症下药,用真实数据画图找病根,靠员工动手为顾客开药方!解决企业问题,本质是用数据工具精准定位 + 内部力量服务顾客需求。1 . 直面事实,让数据开口说话,真问题藏于最原始、最真实的信息之中。解决问题的根基在于搜集和坦诚面对原始、真实的数据与事实,摒弃预测和经验主义的判断,让客观信息揭示问题的本质。别猜别蒙,看真数:公司到底咋样了?是赚钱还是赔钱?卖了多少、亏了多少钱、顾客怎么说的),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2. 化繁为简,一张图表一真理,复杂分析不如视觉呈现,简单图表胜过千行数字。摒弃晦涩复杂的专业分析模型,善用简单的图表(如曲线图、柱状图、饼图)将数据进行可视化。一张清晰的图表应聚焦于传达一个核心洞察,比罗列数据更有效地驱动思考、发现问题。数字太多看不懂?画张图!图比数字清楚一万倍!面对一大堆数据头晕眼花?别慌!画个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一眼就能看出销量是升了还是降了,哪个产品卖得最好。一张图说清一个关键问题就行。3. 问题无复刻,解法忌抄袭,除非处境全然相同,成功案例的照搬只是刻舟求剑的徒劳。不能简单复制他人看似成功的模式,除非面临的情境和问题完全一致。解决问题必须基于自身具体情境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寻求独特的解决方案。别人成功是别人的,照搬没用!找自己病的根儿在哪才要紧!别看别人赚钱了就去学,情况不一样学了也白搭!必须老老实实搞清楚自己公司(或部门)为啥不行了,是产品不行?顾客跑了?还是成本太高?4. 变革之钥在己手,顾客视角为根本,洞见本质问题的实践者,才是驱动组织蜕变的核心力量。真正的组织变革不能依赖外部顾问的智慧,关键在于内部实践者(员工和管理者)培养解决问题(特别是发现本质性问题)的能力;并且,一切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最终都需要回归到理解顾客需求和视角这个原点上。想改变?多想想顾客到底要啥!想变好?指望不上外来的专家顾问,得靠公司里的实干派自己动手!最关键的是,真想解决问题,脑子里得时刻装着顾客,想想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为啥买你家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图表即逻辑,逻辑即框架,框架即图表

      我很少真正认真地看这种不是工具书的工具书。我从骨子里不喜欢这种 “实用主义” 超强的书。然而这本书,竟然让我有了推荐它的意愿和理由。实在是有点奇怪,不知道是我突破了自己,还是本书本身就是一个突破。
       
      写麦肯锡工作方法的书很多,从《金字塔原理》开始,一搜一大把,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大多数书,我看不过三页。就是每个章节翻一翻,发现举的例子都十分幼稚,幼稚的问题又何必要咨询呢?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是在得到偶然翻到的,还是那样,对于这些书,我需要看一看,谁让我每天都做着这样的事情,还需要带一批 “学员” 呢?方法呢,还是每章看一两页。我原以为很快就能读 “完” 这本书,结果却发现,在挑着读的过程中,我竟然在不断地翻看前后内容,而且做了很多笔记。最后我才发现,我竟然被一本我最不喜欢的类型的书,深深吸引了!
       
      我想,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本书区别于其他写咨询方法论的书,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提出了 “路标” 的概念,而且说这本书是给 “非专业人士” 的,因为 “企业或组织要想获得真正的变革,不能指望那些顾问专家,而是要靠这些解决问题的实践者”,“比起从外面雇用的顾问专家来,大家才是最了解自己所在公司或所属部门实际情况的人”。而只要这些 “非专业人士” 能够发现 “路标”,也就意味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什么是 “路标” 呢?书中很好的画了一张图示,来说明这个问题,完全用了自己的 “图表工作法”。
       
      我们现在已经见过很多咨询的作品了,大家会说 “一图胜千言”,但是,你会发现真正让你自己画图的时候,往往就是大老板看不懂你画的图,真是 “形神俱损”,所以说要制作出一张高质量的图表,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咨询公司的强项之一。这就要说到本书另外一个吸引我的地方了,或许你看过很多教你如何制作图表的书,而且一般就是从柱形图、折线图这些开始说起,然后还要一步一步教你怎么画图。实际上,这些东西离真正的可读性图表,还有很大的差距。本书作者是怎么做的呢?作者巧妙地把这些技巧隐含到了各章节的分析中,而章节的安排是分析的框架和思路。也就是说,全书本身就是一个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框架,是找出 “路标” 的具体步骤,至于如何制作图表,没有详说,只是告诉你在每一步中,应该绘制出怎样的图表,在图表上放上哪些解释性的内容等。这也是为什么此书本身具备可读性。
       
      虽然本书命名为《麦肯锡图表工作法》,实际上把很多咨询工作中的经典模型运用作者自己的结构和思路,非常清晰地利用图表展示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不简单的工作!譬如说,你如何去理解一家企业或者是一个行业的现状与问题?总结一下作者的方法,那就是三步走,而且这三步都可以非常准确地绘制在图表上,第一步,与他人比较,与一般规律,譬如竞争对手和均值比较,可以发现要分析的企业是否存在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性程度;第二步,与历史比较,也就是与自己的过去比较,拿出企业过去的相关数据,这可以让你发现更多地细节,而这些细节都可以在图示中展示出来;第三步,与当事人访谈,去询问上面两步发现的不同与细节的原因,最后绘制 “概念图”,描述问题,点出 “路标”。概念图是什么呢?我们平时看到的流程图、树形图、组织框架图等,都是 “概念图”,区别于数据图表和分析图表。至于数据图表和分析图表的区别,等您去书中发现吧,相信能给您拨云见日。
       
      也就是说,本书不是在教你怎么阅读图表,是在叫 “非专业人士” 怎么制作图表。读完这本书,你会有这种感觉:世上没有哪个问题是一张图表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张!
       
      最后,我想说:图表即逻辑,逻辑即框架,框架即图表。所以说如果真的有个问题是图表解决不了的,那就说明你还能建立起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逻辑。如果说逻辑本身让你望而却步,那就用框架结构,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词汇。思维的框架,才是图表的后台。怎样才能有框架、有逻辑?嗯,我觉得 “罗辑思维” 一开始就是用框架和逻辑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很多人。所以,一路从 “罗辑思维” 跟到 “得到”。所以,我的建议是,多在这个平台上逛逛吧,你会越来越有逻辑的。非常期待脱不花在周二得到例会直播里面说的那门新课程 —— 蔡钰老师的批判性思维,我相信这门课程会让你更有逻辑,有逻辑就是有框架,有框架就能绘制出有意义的图表。你看,图表工作法这件事情,还是要从思维逻辑开始。
       
      希望您和我一样喜欢这本不是工具书的工具书。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事实思考,用图表表达。

        关注事实而非情绪,与评价。去发现真正的事实是什么?用图表表达。并非只有数字可以用图表,文字,也可以。列出相关因素,再分类管理。梳理逻辑,按时间,流程,进展,的顺序罗列。深挖背后的原因,洞察真相。action:将工作流程图表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前大半部分都很有意思,了解麦肯锡的思考方式和工具感觉有 aha moment 的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启发灵感的工具书

            从图表的角度思考怎样解决问题。其中四五个点讲出了平时在用、但是没有注意到的图表使用规范,还是一本不错的工具书。至于其中解题的方法,也许还不错,只是过于长,没有精读。由于正好对于图表使用有需求,所以关注度有所侧重,不代表方法好坏。从使用书籍的需求看,一千个哈姆雷特各需所取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环境群体互动的经验,读这本书就会像是过眼云烟一样,可以远观但不能触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适用于书中定位的“非专业的实践者”阅读

                直接引用书中的内容通过事实数据了解本公司或部门的业绩变化。通过事实数据了解市场的成长机会,通过对顾客的观察掌握整个市场的情况。3.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事业和业务的流程,绘制出价值链。4. 将价值链用作发现问题的思路,不用太在意小问题,而是要将重点放在大的问题上。5. 思考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同时在实施对策时,也要注意企业基础设施与人员方面的问题。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