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你还记得日本电影《一个人的车站》吗?
当年高仓健这部影片着实让不少中国人追评和赞叹,记述日本一个偏僻的小站,为一个女高中生上学,还保留了一趟列车,拍得很文艺。其实恰恰呈现日本国铁的悲哀。本书日本人写日本最大的国企,日本国有铁道事业体(简称国铁)是日本三大国有企业之一(另外两家是专卖公社和电信电话公社),当年在满洲国就是日本势力扩张的主力,本书记述了其在 1987 年的解体(私营化),也标志着日本进入国家的衰退,有很深刻的底层原因。本书典型的日本人叙事,很详细细致,但也啰嗦,没有大局观,“听书 “有不错的解读,其本质没有明说的是两个重点;1. 日本发展后期,慷国家之慨的低效基建,日本人口不足,没有内循环腹地,政客为了地方选票,从农业的高关税保护,到极致的基建,也才产生了《一个人的车站》,本书也有细节描述的国铁低效的大锅饭。被国内文青鼓吹的几个人的学校,和偏远地区的高速,难掩日本越来越高的国债,国铁的新干线曾经是日本的名片,小日子也曾经是基建狂魔。日本战后有强大的左翼工会(社会党和共产党),工人运动搞得很凶猛,但全世界除了中国,各地左翼政党都没能成气候,因为文化上不能得到知识精英的认可,或败于右翼帮会(小胡子,三 K 党)或蜕变为官僚失去群众,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资本 = 权力,左翼政党就是通过群众运动上台后,也难逃官僚化的蜕变,而日本由于还是处于美军占领下,所以每次罢工也还是被镇压,工会领袖也成为 “工贼”。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5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巨头拆分虽然是在愚人节发生的,但不是愚人节玩笑。漫长的一日,一日长于百年,漫长的季节。一、斗争日本国铁 38 年,共 10 任总裁,只有 1 个是正常退休的,7 个引咎辞职,第 1 个失踪死亡,最后 1 个因解体去职。可见这个巨大企业体生态之复杂、斗争之激烈。二、体量日本国铁 50 万员工,约占日本总人口的 1/240 之一。相当于每 240 人里面,就有一名其员工。这样的体量,在世界其他国家也不太多见。据说是全球员工人数最多的 10 个公司,其员工总人数、以及在本国总人数占比分别为:1. 沃尔玛:230 万(约 1/140)2. 麦当劳、亚马逊:150 万(约 1/220)3. 中国石油:150 万 (约 1/930) 4. 印度铁路:140 万 (1/1000) 5. 英国国家卫生服务机构 (NHS):130 万 (1/51) 6. 富士康:120 万 (约 1/1160) 7. 中国邮政:93.8 万(约 1/1500)8. 中国国家电网:92.7 万(约 1/1500)9. 中国石化:81 万(约 1/1730)10. 大众汽车:62.6 万(约 1/130)。其中,占比最高的为英国 NHS,几乎达到了 1/50。此外,我们比较熟悉的京东,也不过 50 万人。阿里 24 万人。华为 20.7 万人(研发 11.4 万人)。苹果 13 万人。脸书 6.6-8.7 万人。腾讯 6 万多人。小米百度都是 3 万多人。三、类似由日本国铁想起了中国铁道部。铁路从来都是国之重器、国之血脉。1948 年,为贯彻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的重大决策,组建了军委铁道部。这是铁道部前身。1970 年,铁道部一度和交通部、邮电部(邮政部分)合并,为新交通部。五年后又分开。1992 年,铁道部开始现代企业改制。1998 年,工程 / 建筑 / 工业 / 物资 / 通信五大总公司逐渐从铁道部分离。2013 年,铁道部撤销,政企一分为二。企业端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政府端铁路局并入交通部。以及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 —— 美国标准石油。它被美国国家拆分成 34 个公司后,其中的两个公司 “新泽西标准石油、纽约标准石油”,经过一系列聚合,演变为埃克森美孚,从 1999 年起,又开始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现场协商制与丸生运动所谓 “现场协商制” 中的 “现场” 是指生产一线,其推动者细井宗一在国铁早期的「反对单人乘务」的斗争中总结出,工人运动要扎根在一线,要加强分会活动和一线斗争。而这种一线的工会会员与一线的负责人之间的谈判并不被国铁当局承认为正式的集体谈判。而国劳一侧则认定一线斗争是一切斗争的基础。并为此制作了《一线斗争指南》,也就是所谓的黑宝书。国铁认定一线的谈判不是集体谈判只是一种现场协商,而国劳认定一线的现场协商的结果才是未来集体谈判的基础。这样双方在各自表述下通过了所谓的「现场协商制」。而这种制度在随后的 15 年中,成为了工会战斗的主战场,因为工人的福利待遇并不仅仅是工资福利一项,还包括很多的一线现场的环境,尤其是国铁作为重型的运输业,不仅仅包含锅炉工,还有大量的配套产业工人。在其《协约》的细则中,车站,调车场,信号厂,都可以作为 “一个单位”,也可以将单个车站作为 “一个单位”。车务段,机务段,车辆段,巴士营业等等都可以作为 “一个单位”。也可以按照地理信息将支段,支所作为 “一个单位”。所有单位无论大小,均由工会分会与站长或者支所的所长进行谈判。而谈判中,既可以双方协商不公开谈判内容,也可以采用 “公开原则”,即该单位的所有员工都可以旁听。这种一线谈判可想而知,拍桌子谩骂起哄的 “集体谈判” 随时可能发生。而事实上,现场管理就成为了劳工权益斗争的核心场所。围绕着现场,对管理者进行 Diss 的画面就层出不穷了。也就是说,管理者的很多管理指令无法在一线真正地推进下去,同时这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弊端,也就是国铁的一线管理开始荒废。后续的斗争中,甚至 “现场协商” 争取到了人事权,而一线管理者完全丧失了干劲儿,任由工会摆布。国铁为了重振自己的一线管理权,引入了名为 “丸生运动” 的生产率提高运动。所谓 “丸生运动” 就是时任国铁总裁矶崎叡主持的 1971 年的生产率提高运动。这位国铁总裁矶崎叡的家世为海军世家,远方亲戚还有著名的三岛由纪夫。矶崎叡立场是坚定地支持资方的管理者,当然我们可以用 “大资产阶级代言人” 来称呼他。还记得「下山事件」的背景中那巨额的裁员数字么?下山没有做到,但是矶崎叡做到了,裁撤 10 万余人。在推进「丸生运动」的时候,矶崎叡总裁提出 “先做国铁员工,再做工会会员” 的口号,而作为国铁的员工,首先要爱国铁。以此为切入点,国铁内部出现了 “热爱国铁会”,“国铁改良会” 等组织。而矶崎叡总裁公开宣称,在生产一线,不主动了解国铁的现状,肆意反对一切的员工,并不在自己的改造范围之内。认为即使列车停运,乘客为难,搞垮国铁也在所不惜的员工还是暂且搁在一边。这种打着「爱」的教育的旗号,实际上对国劳会员进行分化的策略其实是奏效的。想象一个场景,某块业务属于田中太郎。但是田中比较具有法律意识,认为国铁的压榨非常过分。但是因为列车的这个环节离开田中就不行。一般而言,常见的阳谋就是「接~化~发」三连,也就是首先找人接替,然后把田中边缘化,等到业务已经不需要田中做什么的时候,就直接把田中发配到某个山沟沟里。他自己也就主动离职了。而「丸生运动」的核心实质就是利用 “自己人” 完成对国劳会员的「接~化~发」。或者说,管理层利用「丸生运动」筛选出了 “自己人” 和 “中间派”,完全排挤了 “工会派”。顶不住压力的中间派开始脱离工会。当然,没有人是傻子。「丸生运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即劳资双方的关系降至冰点,已经没有任何可以谈判缓和的余地。也就是所谓的要死一起死。而持续激发的矛盾在个别乘务段甚至演化成了武斗。比如东海道田町车辆段,由工会干部带头,拽住段长或者副段长的领带,用拳头击打腹部,或者脚踢。用 “不至于让人受伤” 的暴力持续进行数小时的 “协商”。日后的工会成员采访中认为这些描述只是乘务段的一面之词,是为了让社会谴责工会而发布的 Fake News。国劳的反击又是由细井宗一挑大梁,一共发布了十多篇文章和漫画,比如《梦想何时绽放 —— 失去梦想的丰田汽车的故事》,《蛋糕是谁的 —— 蛋糕做大了就能涨工资么?》《令人忧虑的差距 —— 如何公平分配成果》等等,最终收尾篇为《你将如何对待这个职场 —— 工人与其生存价值》。细井宗一的文章止住了工会成员流失的现状,国铁和国劳又走向了谈判桌。但是,这一次的谈判的火药味实在是太足,也太有戏剧性。作为资方代表的真锅洋(总裁矶崎叡的狗腿子)和工会代表富塚三夫在东京神田的 “九条” 料理亭吃饭。双方以富塚三夫下跪开始,真锅洋态度傲慢蛮横,富塚三夫看软的不行,就直接开喷:“真锅,你不要欺人太甚!反正老子是福岛的穷光蛋。咱们就彻底干一架。” 真锅听后,“哟,老子也是德岛的平头百姓。看谁能笑到最后。” 双方愤而离场,餐盘和饭菜都被掀翻在第。之后劳资双方就在媒体界各显神通,互相骂战。媒体甚至扒出了真锅洋和女秘书的私人关系暧昧不清(狗腿子看不住自己裤腰带简直是历史通病),而此时的媒体轰轰烈烈的炒作 “反丸生运动” 也让总裁矶崎叡嗅到了矛头要指向自己的风向。此时在舆论核心的真锅洋首先对自己的 “狗腿子” 大野将其认命为货运局的调查役。并告诉大野,“撤换大野” 是总裁矶崎叡亲自做出的决断。大野随即主动辞职。但是此举被认为是向国劳递出了橄榄枝。而在日后的矶崎叡回忆录中写到,“国铁的生产率提高运动成为了执政党和在野党国会对决的一个材料。” 而其好友大平正芳也及时提醒矶崎叡,“党内也不都是支持者哦。” 给「丸生运动」画上句号的是「水户磁带事件」,也就是水户铁路管理局的一位干部在内部发言中煽动站长和工务段的段长要 “不当运动不搞也不行,要开动脑筋去搞”。所谓「不当运动」就是指以胁迫恐吓等手段劝工人退出工会。这位干部的发言被人用磁带录音,经由媒体爆出并持续发酵。发言者早川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不记得说过什么了,只是一个简短的致辞。此时的磁带录音,见证了早川的两面三刀。而其领导真锅洋也不得不出面说:“如果真的是说出了那样的话,就有些过分了。” 真锅老师真是甩的一手好锅。历来狗腿子帮主人咬人,一定要明贬而实惠,不然谁当狗腿子呢?要不你想想铁老师和东方小孙的那套现的两个亿?磁带事件最后让国铁总裁矶崎叡全面道歉,甚至电视上出现了其鞠躬致歉的画面。但是深究其道歉的原因是 “生产率运动因为不当劳动行为而被歪曲,我深感遗憾。” 人家遗憾的是被歪曲。但是最后,山田副总,真锅常务获得了严重警告。真锅常务被免去局长职务,降级为 “地方交通线主管” 的闲职。国劳此次大获全胜,甚至拿到了局长级别的人事安排的参与知情权。为了对 “实施不当劳动行为的管理人员作为处分”,任何一个管理者也不可能放任自己的对手对自己的管理人员进行处分,于是妥协为由国劳推荐真锅常务免职而留下的 “职员局局长” 的职位。随后,国劳乘胜追击,在地方上对丸生运动的实施者给于降级,调离等处分。国铁当局在劳资对立中已经彻底处于下风。后面又发生了更为激进的「上尾事件」和随之引爆的首都圈交通大骚乱,1973 年的春斗,以 “驾驶安全” 为主要斗争目标,3 月 12 日其,国电,新干线等实施守法斗争。12 日当日,首都圈国电停运 504 趟,晚点 2860 趟,120 万名乘客受到影响。怒气冲冲的乘客发生了骚乱,而第二天的早高峰,乘客的愤怒终于爆发,各地乘客因为上不去车和晚点而情绪失控,砸碎电车玻璃,闯入驾驶室,甚至还有闯入站长办公室的。而上尾站情况最为严重,因为此时站台上有约 5000 名乘客候车,但是来车都是满员且晚点,此时愤怒至极的乘客用雨伞打砸驾驶室的玻璃。司机与乘务人员害怕人身安全躲入了站长室。后面的乘客也跟过来,砸坏了铁路电话,打伤了站长和助理。此时,上尾站的列车和站内信号机被毁,数千名乘客沿铁路线步行,由此骚乱经由铁路沿线而在首都圈全面爆发。这一因春斗造成的社畜因为上不了班而怒砸电车站的事件,史称「上尾事件」。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