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1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必读书目

    作者真是一个妙人,选材解读也是妙心,怎一个妙字了得?书题可当无限游戏一直玩下去,只是要避免自身成为不必读书目,无论终了是有心防止读者踩坑,还是无意诱导读者入坑,都可提供相当的参考意义。茫茫书海望洋兴叹,好书不常有,伯乐不常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不常有,不必读书目却应当常有。期待这样的妙人笔耕不断ต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此书不必读

      哗众取宠的书名,对中国传统主要典籍书目清单,所谓不必读是炫耀自己读了,开卷有益,本书才确实不必读,属于刷书类,唯一可读正好当做中国古典书目内容简介。中国古典书目浩如烟海,当年金克木先生讲书读完了,是把书读通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耳目一新的不推荐书单

        看过许多推荐、必读书目,这本不必读书目倒是令人耳目一新。这本书列出了刀尔登认为的 “不必读书目”,他解释了为什么不必读,为什么不用读,用他自己的思考给读者以参考。不过,其实当你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也就读完了那些不必读的书了。刀尔登说 “读《左传》,最令人向往的,是春秋人的气质,强健而温和,直率而雍容,子夏之所谓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春秋时代的日常生活,大概是没有人向往的;但春秋时的人,今天,也许你能找到那样的朋友,但不太能找到那样的敌人了。” 他还列举了康有为的例子。康有为曾说:“大约据乱世尚君主,升平世尚君民共主,太平世尚民主矣”。说君主便说君主,说民主便说民主,非要塞到公羊家的三世说里,搭配整齐,便以为有趣之极,深刻之至,正是古传的毛病。纷繁的万象,我们的复杂经验,放到任何一种理论的床上,会恰好一般长短吗?很真切,很真实。这也是他认为许多书不必读的原因。读书是一个帮助我们成长的有效途径,但绝不是唯一途径。毕竟人生漫漫,世界复杂,妄想通过几本书来缓解焦虑、获得解脱,其实是懒惰、逃避、不愿面对的表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了不必读的书

          用了三个多小时,把书匆匆的看了一下,觉得本书还是写得过于深奥,不够通俗,不够明了,不过,如果认真的读,也能读出一些味道来的,还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比如说不读三字经,作者告诉我们,过去小学的课本确实太少,内容也过于单调,给孩子们学的东西不多。而且文字也太少,也太过于深奥,如果没有老师解说,孩子们也学不懂,看不懂,读不会,因此三字经不是好教材,所以现在的孩子不必读。作者说的确实是大实话,只是作者在整本书中引用太多的原文,又不加以解释,让文化水平低的我读起来吃力,所以打个四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抖机灵呢

            名不符实,装得多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读也罢

              总体上来说,全书都有道理。好读书,不求甚解,应该是一种境界。目录中的书,想必大家即使没有全部读过,最少有三分之一读过。知识是一直在更新的,有些是古代的工具书,自然不能深究。有些是小说,自然不能指导生活。有些是古诗文,自然不能沉湎其中。都可以读,不读也可以。读书,没必要纯纯功利主义嘛。丰富自己内心。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种命名,属于在刀尖上行走

                《不必读书目》这个书名有严重误导读者之嫌,我倒是不担心读者朋友会因为这本书所罗列的那些 “不必读书目”,而真的不去读那些书。我担心的是这样的书名会因为貌视轻视了那些古代先贤伤害了一部分读者的感情,从而导致其愤而不读这本书。所谓不必读,是不要死读的意思。作者刀尔登肯定是全读通了,然后借旧书说今事,这种解读很到位。这本书集中在古籍,尤其是传世经典古籍,不必读的原因五花八门,例如动机,例如书中内容已经失去存在土壤,例如曲高和寡,例如迂腐,例如读不懂,但是没有读来没用这一条,刀尔登对这些书中大部分是抱积极态度的,而非摒弃。刀尔登属于腹中有物之人,这本书只是在拿不必读这三个字作为噱头,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常玩这一套。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而不思或瞎思,就不必读

                  《不必读书目》,单看书名以为是帮读者排雷的书,但 “不必读” 书单里列的竟全是中华名著… … 这就有意思了。对作者这套噱头,还是很服气的,因为但凡看过书目中的一二,应该都有欲望去和作者 battle,这些流传千古的大智慧,怎么就 “不必读” 了?!单以书名和目录就能引发人们的阅读欲望,也是本事。重点读了 “不读《山海经》” 和 “不读《论语》”,再结合编辑推荐语,大概明白了作者的意图。作者想表达的应该是:只读不思考的话,不如 “不读”,无论此书被奉为何等经典;读了瞎思考的话,不如 “不读”,倘若曲解了书中本意,经典误人更深。“不读《论语》” 这几段写得真好。在这边和英国人聊天,他们常引用莎士比亚的句子,而我们也常想到 “子曰”。就像作者说的,他们好像已经给世间大部分的事都安排了最好的表达,我们不用再费心思考,直接引用就是最恰当的。莎士比亚和孔子对人对事的洞察力使他们的言语能穿透时光,让我们可以直接拿来描述这多变又似不变的生活,但我们应该止步于此吗?我们除了欣赏和使用先人的智慧,是否还应该试着从那些智者的视角对自己对生活发问,并亲身去探索答案呢?《论语》里那些没有答案的提问,时至今日,我们是否可以给出回答呢?当我们开始主动提问、回答的那一刻,我们也许才能读懂纸面背后,作者没有言明的真意吧。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还是对经典篇目的探讨更好一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的确,不必细读《山海经》、游记、《左传》、公羊、《老子》、《论语》、《孟子》、《墨子》、《庄子》、《孙子》、图书、《周易》、《太玄》、《命书》、《尧曰》、《论衡》、《贞观政要》、李白、李贺、王维、韩愈、四六、文薮、桐城、袁枚、文言、世说、《二十四诗品》、《古文观止》、西游、三国、水浒、红楼、《儒林外史》、《考工记》、《尔雅》、《内经》、茶经、马经、酒戒、酒经、骗书、樵歌、情书、《笑林》、《三字经》、目录、书目、方志...... 因为刀老师已经用他的机敏、幽默、练达、缜密、克制的文字语言,把这些书都总结、点评到位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传统文化书单

                        这本书列出了很多传统文化书目。书名 “不必读”,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传统文化不要过度仰视,不要跪着读经典。很可观的写出了各本书的利弊。看着很有熊逸老师的那种感觉。至少对于啥也不知道的人,看一下也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理工楠每日荐书 00292021 年 6 月 2 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刷一刷就好,别太当真。

                          一本哗众取宠的书,观点偏颇,好恶强烈,可以当成闲时笑谈。不过抛开观点不谈,其中关于书的内容介绍可以当成科普看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可以参考

                            一家之言,可以参考。批判有纬度,见识读到,是对常识的一种颠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直呼有趣

                              果真是好文笔,聪明人的洞察,率性还带点讥笑,写的世态人心令人叫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可以感觉到作者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量,用幽默、缜密的语言解读 “不必读” 的读法。我认为读书不拘泥于要不要读,看不看看,每个人关注的角度不同,读书的体会不同,不要用当今的价值需要、适用程度来评价古籍相关书目,古书目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必有其存在的意义。      借用马伯庸的话是 “我觉得人和书之间是讲缘分的,某些书你看不下去,那就是看不下去,不要强迫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说是 “不必读”,其实不是真的别读,是告诉大家书不要 “跪着读”。本质上来说还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提法。每本书都有它的历史和局限,照单全收实在不是一个读书人应有的态度,特别是在在现在信息如此便捷、思想百花齐放的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是不读,是要有选择地读。

                                    这本书是刀尔登老师的文章集结成的小册子,很好读的,每天两章,没什么压力就读完了。听贾行家老师说过刀尔登文笔犀利,切入角度独特,从这本小书就能看得出来。这是第一次读刀尔登老师的作品,电子书还有其他的书,准备一并读起来。老师说的 “不必读” 其实不是不读、不能读,而是有选择、有侧重点的读,说不读《三国》、《红楼》估计教育部首先就不同意,说别当历史、别按照 “索引派” 的臆断方法去读,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令人信服。推荐给大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抽了论语和红楼两章节看

                                      看完觉得书写的没毛病,但是给谁看有点尴尬,没有看过书的人,看了这个如果真的以为就不必看了就属于根本没看懂本书,看过原著,又看懂本书的有很多也懂作者的意思,大概只有看过原著但是恰恰有点失于思考又多少有点质疑能力的读者读这本书会有收获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哪里是不读,分明是精读之后的去伪存真,指点迷经。人类从知识匮乏快速进入知识泛滥的时代,生理和心智都还没做准备,没能自发建立有效的自信筛选功能。能力领先的打个样,我们学起来,降低社会总成本。善莫大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必读书目,确有舍弃之缘由。

                                            转发
                                            1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