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5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掌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中的技巧非常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正如作者所言,这些技巧来自于现实中的学习高手亲身实践所得,与专业研究学习方法的科研结论相比,这些技巧更贴近我们的学习生活,同时,又与主流学习理论的研究结论相符合。我愿意马上实践里面的小技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学校可以给我们多重经历,分数只是其中之一。希望这本书会帮助你毫无痛苦地征服这一经历,这样,你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探索所有其他的经历 —— 结交朋友,追求理想。   所有这些会让你的学校生活变得充实丰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感而发

          读了此书后,觉得自己之前的学习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很费时间,读完后才发现原来学习还可以这样,诚不欺我,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啊!不要盲目努力,假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后面的高效写作部分写的不是很透彻

            第一部分是时间管理的方法论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术不重道,大一新生的实用学习指南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1. 如何学习 2. 如何记笔记 3. 如何高效写作如果把学习分为道和术的话,这本书更加侧重学习 “术” 的方面,技巧非常简单,且实用,特别适合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按照目录做个总结:# 一、如何学习 1. 每天早上,5 分钟制定清单,类似 to do list,把要做的事项快速列出来,估计完成每件事情的时间,并标注好截止日期。2. 拖延不可怕,但要写日志,把为什么没有做这件任务的原因写到纸上,今天去玩了,今天喝酒了,今天太累了,写多了,就不好意思了,自然而然就把拖延的任务做了。3. 学习时间,早上比晚上好;学习地点,找一个远离学校的陌生环境,比如咖啡馆;学习时长,每次学习不超过 1 小时,休息 10 分钟分左右。(我个人的番茄钟是学习 52 分钟,休息 8 分钟,每次一小时,方便安排任务)# 二、如何记笔记 4. 每次上课,都要坐第一排去听课,尽量用电脑来记笔记,又快又方便。在格式上,要让内容更加易懂;用 “问题 - 论据 - 结论” 这一结构抓住课上的重要观点,千万不要逐字逐句的记。5. 每天学习一小时,胜过周末突击 7 小时。分而治之,不仅让学习更加高效,还会缓解学习焦虑。6. 在考试前,做两件事,一是合理组织材料,文科类按照专题整理,理科类按照习题集整理,并且整理成抽认卡片,或放到 Anki 中;二是目标明确地复习,要事优先,复习材料有轻重,单词也分高频词和低频词,拿出一天的时间,专门规划如何复习。7. 费曼技巧。先复习,然后设法再不借助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解释给校园的大树听,期间有任何卡壳的地方,就返回到教材中,直到通顺为止。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大树听不懂,但是你通过复述,梳理出了思路。8. 消灭问号。遇到不懂地方,要当堂问老师,课下找同学讨论,把问号消灭在期末考试前。9. 考试时,先审题,再作答,答题时要由易到难,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答,遇到难题时,要把一个大问题,拆分成三四个小问题,有下划线标出来,迅速勾勒出提纲,避免答案不完整,最后,在做完试卷后,一定要再检查一遍,不要盲目自信。# 三、如何高效写作 10. 确定论题,要尽早动手,提前一周、一个月,或更早,就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第一步工作越细致,越到位,后面的写作过程就越简单、越轻松。11. 论题找好后,就要从论题中提炼一个有价值的论点了,这个论点要新颖,要有趣,要符合要求,并且要花费最少的时间。第一步,确定大致方向;第二步,逐渐深入推进。好的论点,要发人深省、见解独特、直截了当、内涵丰富,好文章,必须要有深度。12. 开始头脑风暴。在写文章之前,和任课教师交流一下想法,进一步澄清观点。教师的几分钟指点,会让论点更有把握,想法更加成熟。13. 像机器一样寻找资料。确定论点、查找资料、打印、整理、注释。这四步,循环往复。打印这一步很重要,之前我都是在电子文档做,但作者说服了我,纸质材料更容易做注释,且印象会更深刻。14. 组织论证。写提纲时,先调整好思想状态,比如先看一些以评论性文章为主的杂志,去图书馆静坐,去和教师谈谈,只要有助于思维更加活跃,任何方法都值得尝试。写作之前,要把所有的纸质材料都拿出来,直接根据注释查找想要的资料。15. 向高手请教。智囊团的规模,取决于文章的重要程度。接受的信息越多,文章写作就越顺畅。一般来讲,别人都很愿意给你一些建议,所以,不妨把你的提纲也拿给那些你信任的人看看。这个策略就叫 “向智囊团求教”。这个技巧可是很管用的,付出少,收益大。你的文章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缜密,更加合理,也更有说服力。16. 以提纲为向导,填充适当的内容,一次写一段。17. 写作完成后,用三步修改法来改进。一是优化论证结构,检查论证是否清晰有力;二是大声朗读,彻底消灭文章里的小错误,如果是电子版,用 Siri 代替也行;三是打印,纸质文档更容易发现错误,从头到尾快速浏览,彻底清除所有错误。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循序渐进。

                做事要有计划,有结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一些技巧能帮助我

                  讲学习的书很多,有点从研究者角度,有的从学习者(自己)的角度,这本书更像是采访了很多学习高手进行归纳总结的文章。我学到的:1. 使用记忆卡进行记忆巩固(单词,概念,公式等)2. 复习时像是要给别人讲解一下回答问题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启发要结合自己需求做实验下

                    时间管理要简单有效,不断迭代但是也不能太重,想到我的时间管理软件好久了没打开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以通用借鉴的方法

                      仿佛回到学生时代,其实里面讲的方法不光是学习,也可以应用到工作生活包括解决具体一个事项上面,非常有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令我羡慕和敬重的所有人都保持着非常平衡的生活状态:努力地学习,开心地聚会,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而且总是睡眠充足,精力旺盛。我认为,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顾一下,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为自己学习的?

                          说实话,我都没想到这本书会给我这么大的启发,引起我如此深庞杂的思考。想声明一下,这本书真的都是教学生学习方法的。而且,还不是中国这种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而是老美那种没有固定测评方式的博雅教育的学习方法。一个奔五的成年人,读这样一本书会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也没想到会有收获,最初我认为这是一本类似于刘媛媛写的那种《精准努力》类的书籍,可没想到的是,只是一个案例读完,我就放不下这本书了。其实这个案例也没啥了不起的。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清单管理法。只是他不光给我们介绍了方法,还用了一个非常紧凑的实际案例给我们展示了,清单管理的功效。不知道是哪个瞬间感悟,让我突然有了另一维度的感悟,就是这样的清单管理究竟是建立在怎样的认知上才会管用呢?那就是,清单制定者自己明白是在为谁学习,只有他自己真的想要完成这些任务时,这个清单才会起作用。这让我想起了,几乎是每一个学渣都会遇到家长们直击内心的问题:“你给我学的?” 那些已经是成年人的家长似乎都是非常健忘的。难道他们年轻时都有着强烈的学习动力吗?我猜测几乎每一个学渣其实真的都是为了家长学的。甚至有一部分学霸,在我看来都是为了家长学的。为了家长的面子,为了维护家庭和谐,而学习的。他们可能成绩很好,甚至上了重点名校,可他们未必真的爱学习。那么我们这些人究竟是从哪一刻开始,是真的为自己学习的呢?这引起了我一连串的联想。其实上学时,我有为自己学习过。比如当我一心想当漫画家时,我会把所有能用的和不能用的时间都拿来练习自己的画技。但是这个认知和家里的认知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即不会获得肯定也不会拥有支持,所以抗争一段时间后,只得作罢。第二次为自己学习是在大学时,为了接私活,要学会用电脑作图。那个时候会把所有省吃俭用下来的钱都购买光盘和书籍,而电脑配置虽然是全班最次的,却是全班变现最多的。第三次为自己学习,是在办公室政治失败后,第二次面对就业压力时,才发现没有一技傍身时,那股扑面而来的恐惧感,形成了我第二轮学习技术的冲动。第四次是自由职业后,为了持续更新自己的课程,不得不逼着自己提升学习能力,扩展学习广度,追求学习速度,倒逼自己输出的质量和数量。昨天咱们聊了时间管理。可无论是时间管理还是今天读的这些学习方法,其起作用的一个本质是,自己想要改变。无论是为了名,为了利,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面子,必须自己内应起作用,你才会不断地寻找、尝试各种优化的方法。在通过海量的练习,融化和内化这些方法进入到自己的血液,慢慢形成条件反射。如果你自己并不觉得学习有多重要,只是迫于家长、老师、主管、客户等外部力量的胁迫,你根本不会去尝试优化和改变自己,无论读多少书,听多少道理也没有用。所以和昨天的论调一样。在你寻求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前,最想要解决的其实是个人自驱力的问题。回顾一下,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为自己学习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点是 听好每一堂课,抓重点记笔记

                            课上认真,课后巩固,考前复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3个触动点

                              1、5 分钟清单法里 —— 时间标记与备忘录。2、如何选择时间、地点和时长,时间这一块 —— 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拖延,就是把晚上的时间想象得太长了。3、写作这一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不适合中小学生

                                大学生可以学习  职场人员可以学习

                                  转发
                                  评论